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7 15:04: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教学大纲
一、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中、英文):《聚合物共混改性原理》 (Principle of Polymer Blending) 课程号:300029020 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
学时:32 学分:2
二、 教学目的及要求
教学目的:本课程从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原理出发,对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发展,聚
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形态学、界面设计、工艺设计、聚合物成型过程中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变化、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以及填充及增强改性的方法、构成、形态及界面、结构与性能等方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使学生对聚合物的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并了解共混改性发展的一些最新进展。b5E2RGbCAP 教学要求:了解聚合物共混改性的目的、意义,掌握聚合物共混物的分类、制备方法,
掌握聚合物共混改性的基本原理以及理论,了解聚合物的共混改性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能初步学会运用基本方法来设计、制备聚合物共混物,解决改性聚合物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p1EanqFDPw 对毕业要求及其分指标点支撑情况: (1) 毕业要求1,分指标点1.4; (2) 毕业要求2,分指标点2.2; (3) 毕业要求3,分指标点3.2.
三、教学内容(含各章节主要内容、学时分配,并以下划线或*等方式注明重点、难点) 第一章|、引言 3学时
介绍共混复合材料的分类、定义;共混改性的目的、意义;共混复合材料在国防、军用、汽车、建筑、电子电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内容和参考文献。DXDiTa9E3d 第二章、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 5学时
1、掌握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基本概念,包括:热力学相容性 2、工艺相容性;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图 (1)二元相图,LCST、UCST等类型相图;
1 / 7
(2)三元相图;
3、Flory-Huggings聚合物共混体系热力学理论 (1)理论的描述,假设条件、公式的推导等; (2)影响聚合物共混体系相容性的因素
包括:溶度参数?、共聚物的组成、极性、表面张力、结晶能力、粘度、分子量 第三章、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学 2学时 3.1 概述
3.2 聚合物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基本类型 3.3 不同制备方法制备的共混物的形态结构
3.3.1 机械共混物(非晶聚合物共混物、结晶聚合物共混物) 3.3.2. 接枝共聚物(HIPS、ABS、MBS)
3.3.3 嵌段共聚物(嵌段共聚反应、热塑性弹性体SBS的形态结构) 3.3.4 互穿聚合物网络IPN(IPN的制备、IPN的形态结构特征) 第四章、聚合物共混物界面设计2学时 4.1 概述
4.2 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
4.3 共混物界面上的扩散与界面层结构 4.4 改善界面层的方法 4.5 相容性共混物
4.6 不相容性聚合物共混物的增容 4.7 橡胶增韧中的界面偶联作用 第五章、 共混物的工艺实现3学时 5.1 共混物的制备技术简介
5.1.1 简单机械共混技术(物理共性) 5.1.2 反应性共混技术 5.1.3 共混-共混法 5.1.4 IPN技术
5.1.5 分子间特殊相互作用技术 5.2 聚合物共混设备 5.2.1 粉料共混设备 高速捏合机 Z形捏合机 5.2.2 熔体共混设备
2 / 7
开炼机、密炼机、单螺杆挤出机、双螺杆挤出机 第六章、 成型加工中共混物的形态发展与结构变化3学时 6.1 概述
6.2 剪切引起的相容与相分离
6.3 不相容性共混物在挤出过程中的形态发展 6.3.1 计算机模拟 6.3.2 实验论证
6.4 动态应力场作用下共混物的形态控制与微相分离 6.5 反应性共混挤出
第七章、聚合物共混物的性能3学时 7.1概述
7.2聚合物共混物性能与其组分性能的一般关系
均相共混物、单相连续的二元共混物、两相连续的二元共混物 7.3聚合物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
相容性共混物(Fox方程、Gordon方程) 不相容共混物、部分相容共混物
共混物玻璃化转变的自由体积模型、强度与形态结构的关系 7.4聚合物共混物的力学性能
7.4.1弹性模量(混合法则、Hashin方程、Kerner方程) 7.4.2共混物的拉伸性能 剪切屈服形变、银纹化
剪切带的产生、结构、性质及影响因素
影响共混物形变的因素(基体性质、应力、取向、橡胶含量等) 7.4.3共混物的冲击性能
橡胶的增韧机理
影响橡胶增韧的因素(基体树脂、橡胶含量、粒径、粒子间距、交联、粒子内树脂包容量、相容性等) 7.4.4共混物的其它性能
第八章、 典型聚合物共混体系1学时 8.1 PP/EPDM 8.2 PVC/NBR 8.3 ABC共混合金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