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5 0:03: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洋专题(北洋政府统治时期)
时间:1912年——1928年 框架结构: 北洋政治史
北洋经济史:民初民族资本主义短暂的春天 北洋文化史: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
北洋政治史
明线(中央:北洋政府):①民初政局——②《中华民国约法》——③洪宪帝制——④府院之争——⑤军阀混战
暗线(地方:革命党、地方势力):①二次革命——②改组国民党——③护国战争——④护法运动——⑤国民大革命 ※注:概念辨析
①民初政党与议会: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确立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制度,实行责任内阁制度和议会政治。因此,在民国初年较为宽松的政治环境下,各种政党纷纷成立,政党政治与议会政治迅速发展起来。 ②《中华民国约法》:颁布于1914年,袁世凯为了恢复美式共和
③洪宪帝制:(1915年12月12日——1916年3月22日)袁世凯进行的复辟帝制的活动,以失败而告终,之后不久袁世凯死去。
④府院之争:1917年以黎元洪为首的总统府与以段祺瑞为首的国务院之间的权力斗争。 ①二次革命:1913年孙中山发动的反对袁世凯独裁统治的斗争,导火索为宋教仁案。 ②改组国民党: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归拢革命力量,1914年召集在日本东京的部分国民党员组建中华革命党,以讨袁,重建共和为己任。1919年孙中山将其改建为中国国民党。 ③护国运动:1915——1916年西南军阀蔡锷等发起的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战争。(起因:洪宪帝制)
④护法运动:1917年孙中山发起的维护国会和《临时约法》,反对段祺瑞独裁统治的斗争。(1917府院之争黎元洪请来北洋老大哥张勋调停,张勋趁机复辟帝制,孙中山发表《讨逆
第 1 页
宣言》,号召护法。段祺瑞重任国务总理,拒绝恢复国会和实行《临时约法》,失败告终) ⑤国民大革命(高潮北伐):1924——1927年,也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或大革命。这期间国共第一次合作。 一.民初政局(政党政治) 1.国民党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强调参政时期)
(注: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领导资产阶级革命的政党,强调革命时期) 国民党的渊源:有两派 ①北洋政府——国民党
主体:由跟随宋教仁从同盟会拆分出来的,在北洋政府中任职的国民党人。
主要事迹:1913年2月第一次国会选举,国民党在参众两院获得多数席位,成为第一大党,宋教仁当选为总理。3月,宋教仁被刺杀,成为二次革命的导火索。 ②孙中山——国民党(今天的国民党属于孙派)
主要事迹:二次革命失败——孙中山流亡日本——创立中华革命党(纲领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改组国民党,出台新三民主义,国共第一次合作。 2.进步党(当时北洋政府中的第二大党)
前身:统一党(支持袁世凯)+共和党+民主党=进步党 代表人物:梁启超 3.第一流人才内阁
1913年7月,总统袁世凯任命熊希龄为总理并组阁,把行政权细分开:司法、教育、农商、陆军、内务、外交等。 司法总长:梁启超 教育总长:汪大燮 农商总长:张謇 陆军总长:段祺瑞 副总统:黎元洪
第 2 页
总理:熊希龄
核心权力:陆军总长、内务总长、外交总长由北洋嫡系军阀担任 内政治理:进步党人 国民党人并未担任要职 4.二次革命 时间:1913年 领导者:孙中山、黄兴 目的:维护共和,反对袁世凯 结果:失败。
影响:辛亥革命彻底失败,中国正式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二.《中华民国约法》 1.时间:1914年 2.内容:
①取消内阁制(第一流人才内阁)
②实行总统制(特征:大总统是国家元首,总揽一切行政、军事大权。) ③撤销国务院(总理),总统府设政事堂。(性质:办事机构)
3.评价:议会斗争和政党政治的方式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政治的进步;袁世凯控制了议会、政党,为复辟帝制做了准备。 三.洪宪帝制
1.目的:想要建成日德式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披着宪法外衣的君主专制) 2.袁世凯的准备:
刺杀宋教仁——善后大借款——镇压二次革命——颁布新法《中华民国约法》——签订二十一条
二十一条内容:把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建铁路,开矿山等给日本优先权 目的:日本:争夺日本独享中国利益权(日本VS门户开放)(垄断中国部分市场)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