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还只是陶瓷大国,但明天一定会是陶瓷强国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6:40:4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今天中国还只是陶瓷大国,但明天一定会是陶瓷强国

日前由宜兴政府举办的“陶都风――中国宜兴陶瓷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盛大开幕,一股紫砂热潮也席卷了京城。在展会上我们发现一个忙前忙后,事必躬亲的身影,他就是江苏省陶瓷协会副会长、宜兴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史俊棠。多少了解一点紫砂的人都知道史俊棠对紫砂行业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紫砂陶瓷艺术的传承和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成为宜兴紫砂行业的领军人物。这个不做壶、不是紫砂大师,却在紫砂史上举足轻重的紫砂人对行业的发展和未来的走势究竟有怎样的想法和见地,让我们听听他的声音。

收藏界:作为行业的推动者和领头兵,您对中国紫砂行业的发展做了很多贡献和预测,包括现在这种作坊式的运营模式,您认为紫砂行业未来的发展会有什么新趋势? 史俊棠:紫砂行业历史以来就是来自于民问,来自于家庭作坊,本来就是这种模式发展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以来政府把它组织起来,进行工厂化生产与管理,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说把散落在民间的艺人组织起来,尤其是一些老艺人,授予“辅导员”的称号,进行了一些整合,形成了一个系统的传统紫砂工艺的体系,功不可没。第二,通过他们培养了一大批在当今有影响力的紫砂

工艺大师。第三,利用当时这种计划经济的模式,搞出口贸易,也是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最大的问题是没有建立起竞争机制,因此生产力也得不到发挥。改革开放初期,农村最大的成绩就是乡镇企业,农民为了致富就瞄准了工业。乡镇企业最早立足于自身的优势,正是由于这个历史背景,很快宜兴周围的乡镇企业就把这个行业的生产力发展起来了,建立起了竞争机制。跟原来那种计划经济形成了极大的反差,带来了人才的流动,成本的降低,所以八十年代我就预言,这种彰显个性的民间工艺品生产回归到家庭作坊里。 收藏界:您对紫砂行业现在的经营模式有怎样的看法,您认为这种模式适合现在的发展么?对未来几年呢? 史俊棠:因为紫砂壶产生的历史和文化等原因,决定了作坊式生产经营模式最适合紫砂的发展,所以就紫砂发展而言,这种模式还会长期延续下去,不可逆转。

收藏界:大家都知道,您作为陶瓷行业协会的会长,您除了紫砂还十分关心陶瓷的发展,包括龙泉窑、德化瓷、定窑、景德镇瓷器等,请您谈谈宜兴陶瓷的现状。

史俊棠:宜兴是陶都,不仅仅盛产紫砂。从大的方面来说,陶都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陶都不是谁封的,它是历史自然形成的,必然有其支撑点。第一,宜兴有丰富的陶土资源,这是基础。第二,宜兴有悠久的制陶历史,宜兴的制陶历史有七千多年。第三,由于上面两点基础,宜兴形成了

一个庞大的陶瓷产业。在这个产业中间,包括了宜兴的众多的陶瓷门类,不仅仅是紫砂。第四,我们培养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陶业人才。由于以上四方面的因素,宜兴形成了一个灿烂的陶瓷文化,这几方面的优势支持着宜兴,使其拥有了陶都的美誉。中国其他地方,大多是瓷器的生产,并没有陶器。从明朝以来,宜兴紫砂得到了文人的青睐,被称为“文人壶”。文人雅士在推动宜兴紫砂的发展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是文化的魅力,穿透时空、穿越地域。

现在我们主要考虑的还有经营模式的探讨,市场经营这方面从理论上来讲,有法律法规,有行政,有经济手段制约它,但是都不理想。现在还是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弘扬文化、普及知识,让大家懂它,懂了以后能更促进宜兴紫砂的发展。二是从业者要自律,一切都要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树立一种诚信经营的意识是非常重要的。宜兴紫砂是紫砂人的家园,既是物质家园也是精神家园,所有紫砂人都要尽责任共同把它维护好,建设好。

收藏界:您为了推动宜兴陶瓷行业的发展,没有选择自己做壶,成为大师,在这个问题上,您有遗憾么? 史俊棠:我没有遗憾,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追求。我从事这个行业以来,负责组织生产,管理整个行业,这几乎占去了我所有的时间。对于一个紫砂大家来讲,没有几十年的功夫静心的坐下来创作是不行的。能当一个紫砂大师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