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九年级上册初中化学《4.燃料及其燃烧 4.1燃烧与灭火 燃烧的条件》_21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3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燃烧与灭火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逃生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的定义的初步理解和修正,感受对知识内涵的理解持续完善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事实分析问题,感悟实事求是和大胆质疑的科学探究精神; 通过感受火对推动人类文明的重要意义,树立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豪感;

体验事物的两面性,形成安全用火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燃烧的定义,条件及其关系的探究。

2.教学难点:将燃烧的狭义定义提升到广义层面的过程。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引入 【创设情境】河南新乡一家生产镁带的工厂曾发生一起重大火灾,仓库内存放的镁带着火,工人们马上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实行处理,奇怪的是,火势却没有丝毫的减弱,结果造成绝大部分工人被烧伤。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讲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什么是燃烧”,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一定能够找到答案。 【过渡】其实对燃烧本质的理解也随着人类的发展在持续地深入,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学会了人工取火,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古人使用火的图片。 【ppt展示】古人使用火的照片 【讲解】随着火的使用,我们的祖先学生活动 讨论、思考 观看、聆听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产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感受火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激发民族摆脱了茹毛饮血的生活,并发明了制陶工艺和冶金工艺,领先进入了古代文明阶段。 【设问】虽然古人已经初步学会使用火,但并不理解“燃烧现象”,他们对火既感激又敬畏,并将火奉为神灵来膜拜。你们相信火神的存有吗?请大家结合科学中学过的相关燃烧的知识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你认为燃烧的定义是什么? 思考 自豪感 引导学生对燃烧本质的思考 体验和分析化学史上燃烧理论发展的过程,初步形成燃烧的概念 【过渡】随着科学萌芽的出现,人们开始质疑用“鬼神说”来解释燃烧现象,于是17世纪末,出现了“燃素说”,其主要内容为:可燃物都是由灰和“燃素”组成的:(1)可燃物燃烧时燃素本身变成了光和热;(2)可燃物燃烧后剩下的是灰,并且灰的质量远小于可燃物的质量。大家认为这个理论是否科学,请根据前面已有的实验事实实行判断。 【追问】镁带、铁丝燃烧后质量为什么会增加? 【讲述】同学们很聪明,推翻了曾统治了欧洲科学界近百年之久的“燃素说”,你们的想法和科学家拉瓦锡的想法是一致的,他就是用这样的实验事实推翻了这个理论。 【复习】在第二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做过一些物质的燃烧实验,让我们一起来复习一下。 【提问】请大家仔细观察,这些物质在燃烧的过程中共同的现象是什么呢? 【追问】再来看化学方程式,这些反应的反应类型上有什么特点? 反应 碳在氧气中燃烧 硫在氧气中燃烧 铁在氧气中燃烧 磷在空气中燃烧 镁在空气中燃烧 现象 化学方程式 讨论:燃烧能发光、放热;镁带、铁丝燃烧后质量增加 回答: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增加的是氧气的质量 回答:发光、放热 回答:氧化反应 通过体验和分析化学史上燃烧理论发展的过程,理解和理解科学理论的一般方法,培养学生敢于对科学理论提出质疑的精神 通过比较、归纳,初步形成概念 【提问】根据这些特征,你能不能归纳出燃烧的定义呢?什么是燃烧? 【板书】一、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氧化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