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错题档案本”的有效运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2:17:0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谈小学数学“错题档案本”的有效运用

作者:谷叶红

来源:《江西教育C》2016年第04期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很强的学科,而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的形象思维为主,且缺乏一定的生活经验,因此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便容易产生错误。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可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来加以合理运用,比如可以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本”,并将其作为有效载体来提高数学能力。 一、创建“错题档案本”的作用与意义 1.帮助教师查找教学缺失

学生的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个性错误和共性错误,它能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所在。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较明显的问题。而让学生建立“错题档案本”,教师就可通过批阅和检查这上面记录的内容,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在学习中的不足之处和问题所在,也便于教师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内容、策略和方法,不断促使教师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2.促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就一般情况来说,学生出现的一个错误就是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或一个知识盲点,而如果他们对待错误的态度不严肃认真,那错误就会一犯再犯。因此,只有让他们明确自己的问题所在,并认真对待每一次错误,错误才会越来越少直至消失。有效利用“错题档案本”能使学生准确地把握问题所在,让学生不在同一个地方跌倒两次;让学生在改掉自己粗心大意毛病的同时,不断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生解题错误的原因分析

1.对基础性知识掌握不够扎实,流于形式

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在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上要求不够,认为这些简单的知识,学生都应知道。学生对于最基本的数学知识和原理没有掌握,对基本概念、公式、定理和推理规律不熟悉,就很容易在实际运用中出错,并一犯再犯。 2.对待作业的不良态度及习惯

“态度决定一切。”有时候,学生为了尽快完成作业而忽略质量,对待作业的态度较为消极,从而造成出现许多简单的错误。对待作业态度消极,还表现在书写随意,不美观整洁,有时容易让老师产生误判。因此,不良的作业态度及习惯,是学生作业出错的重要原因。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建立有效的“错题档案本”的方法 1.归类整理

开学时,教师就要让学生准备好一本专用的“错题档案本”,将课堂答问、作业和测验中出现的错误记录在上面并进行归类和整理。比如对犯错的原因做一下分类,如粗心大意型、概念模糊型、分析片面型等。在整理错误的过程中,还要求学生必须将每一道错题标注出属于哪一单元哪一课。用这样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学生既可以按错误的原因进行查找和分析,又可以按各单元容易出错的知识点来准确剖析,为今后的学习和复习带来方便,以期提高学习的效率。

2.过程记录

教师平时在讲解错题时,要注意对错题的剖析与讲解,例如错题的题意、解题的突破口、解题的方法等。学生在错题旁边做出清楚的注释,准确找出自己出错的原因,然后纠正自己的解题思路。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为学生做好示范,比如建立规范的记录,要求学生分析问题要准确有效,找到知识点缺失的原因。学生通过用规范的语言写出分析步骤和过程,在不断总结的过程中,产生自己的感悟和体会,逐渐理清思路。 3.必要补充

学生整理“错题档案本”的环节仅仅是一个开始,最重要的还有后续的工作。对于“错题档案本”中的错误,订正得很认真、整理得很全面,这不能表示学生已经掌握和弥补好了知识的漏洞。对于记录的每一道错题,教师还必须教会他们举一反三,理解相互联系的知识框架和系统,做到所学的知识能融会贯通。 4.知识迁移

开始建立“错题档案本”时,要求学生要做完整的记录,等学生熟练掌握方法和过程后,要求学生自己能根据已有的错题,分析其背后的知识点,并迁移内化,从而完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对于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能看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障碍,教师要好好地利用它们,把它们当作一种有价值的教学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让学生从错误中找到方法和途径,从根本上提高他们的数学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西善桥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