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8:22: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选择研究

摘 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逐渐由经济、政治竞争转换为科技力量的竞争。而科技对一个地区生产力、经济的带动则主要依靠科技成果,特别是高新技术成果应用转化来实现对整个社会带来的价值增值能力,因此提高科技成果应用转化能力则成为了推动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现状;国内外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复杂的知识转化、价值创造过程,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如何加速科技产业化进程,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率,增强科技服务于经济的功能,进而增强本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越来越被当今各国所重视。在新时期,中国的科技成果虽然数量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能力很低。因此,有关科技人员要以现阶段我国科技成果转化面临的问题为突破点,充分考虑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内外影响因素,从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合理选择。 1 科技成果转化的理论内涵

科技成果转化在宏观上是指由科技供给、转化、需求和环境等系统组合而成的一个系统工程。在微观上是指为了提

高生产力水平对科学技术中具有实际价值的成果进行不断研发、应用和推广的活动。科技成果转化理论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征:第一,它是指具有实际价值和实际作用的科技成果;第二,科技成果的转化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第三,科技成果转化要产生新产品、新工艺和新产业;第四,科技成果转化要按照商品的经济规律进行,从而形成有利于成果转化的机制。

2 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及必要性

我国十分重视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后,实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推广,政府等有关管理部门制定了相应的管理政策,并安排了一定数量的专门人员进行管理。比如,在1996年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明确了政府的职责,提出了成果转化的方式和内容,使我国科技成果转化有了法律的保障。1999年,为了改善我国科技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能力薄弱的问题,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加强技术创新,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决定》,从根本上形成了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的体制和机制,并把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升到了新的高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科技成果数稳步增长,但科技成果应用转化数却并不乐观,产生了“高定位、弱协调、少环节、低能力”的问题。2013年底,中国科技成果转化率目前仅为2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40%。我国每年数以

万计的科技成果产生,其中仅有一少部分转化为直接生产力,这是一种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高国民经济的质量和效益,是当前我国经济和科技工作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3 国内外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分析 3.1 国内科技成果转化模式的现状分析

国内文献中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模式最常见的有自行投产模式、技术转让模式、委托开发模式和联合开发模式。大多数国内文献对科技成果转化模式倾向于对某类单位或某个领域的模式研究,比如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发展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的探析、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模式研究等等,国内学者邓雪鹏从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出发,通过剖析科技成果转化的各环节,找到成果转化的瓶颈,认为良好的外部综合服务环境是保证科技成果转换顺利进行的必备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两种成果转化模式。学者班瑞钧从高等院校在科技研究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的角度出发,结合目前高校促进科技产业化的模式主要有成立校办企业和大学科技园等方面提出从促进科技成果转让、落实和保护知识产权、设立技术转让中介机构三方面加强技术转移和产业化成果转化工作。

虽然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数量逐渐增多,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特别是科技成果转化对经济发展促进方面。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