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16:3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感受幸福的能力
我有一位非常敏感负面的亲人,亲戚朋友都有些害怕跟她打交道,我也不例外。几乎每次跟她通完电话之后,我都要做些心理康复才能让自己重新快活起来。我不明白,为什么她遇到的人都那么居心叵测、刻薄无情?为什么她碰到的事都那么不合情理、失之公允?难道世人到她面前都变了脸?难道凡事到她那里都走了样?她的同事朋友我或许不够了解,但是我和她的亲人圈子几乎是重合的呀,为什么她有这么多的责难和哀怨,而我却常在亲情面前感动不已?是不是感受幸福也需要一种能力?是不是只有具备这种能力的人,才能感知到幸福、捕捉到幸福、并最终享受到幸福?
一个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注定了要与周围的人和事发生互动。人有千面,事有百态,这些都是无法变更的客观存在。而对这些客观存在做出的反应,就是我们的心情和感觉。这种感觉虽然与客观存在有着藕断丝连的关系,但是它从本质上已经游离了客观空间,而变为主观内容了。这一转换,就因人而异地生出了千姿百态,就如同有棱有角的冰蒸化成水汽后,既可能升腾成轻柔妙曼的白云,衬托出蓝天白云的美景;也可能凝结成低沉厚重的乌云,酝酿着暴风雨的到来。
人的主观感受,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选择而决定的。在物资上,有的人追求富庶豪华,有的人选择简约淡泊;在交友上,有的人羡慕高朋满座,有的人偏爱离群索居;在名利上,有的人不遗余力,有的人退避三舍;……不同的选择就会有不同的生活,这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有些人却没有意识到,“是否要幸福地生活”其实也是一种选择。只有积极地选择了“要幸福”的生活方式,才会有意识地去发现和追求幸福。而我的这个亲人,不但没有明确主动地做出选择,反而在无意中将这种选择权交给了别人,从而完全由着别人的言行来左右自己的心情和感受,失去了“我的幸福我做主”的愿望和能力。
能否感受幸福其实是一种能力。有的人生性乐观、笑口常开,他们天生就具备了这种能力,所以感受幸福和快乐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自然而然、天经地义的事。而有的人却刚好相反,他们缺乏这种能力,所以痛苦就成了常态,而幸福即使偶露峥嵘也是昙花一现。人生在世,谁也不能万事如意,一切顺心,俗话不是说:“不如意事常八九”吗?若是不想沉湎于痛苦和不快之中,何不用心地开始培养自己的这种能力呢?
知足和乐观是这种能力的基石。同样是半杯水,在乐观人的
眼里是“已经半杯满了”,而在消极的人眼里却是“还是半杯空”,知足与不知足,虽只一字之差,所产生的心态却去之千里。心情不好的时候,放开心胸,多想想高兴的事;烦恼的时候,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任何事情都有正反两面,试着让自己做个换位思考,从好的一面去想,或许就可感悟到“退一步海阔天空”。若是能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道理经常地、自觉地应用于日常生活,就可将“知足常乐”的生活进行到底。朋友曾给我发过一些卡通,上面那些阿Q式的调侃其实就是正面思考的好例子: 衣服总变太小,表示我吃得饱; 家务做不完,表示我有个家; 孩子让我操心,表示我有福气当妈;
一日将尽,全身酸痛,表示我有能力辛勤工作; 一大早被闹钟叫醒,表示新的一天正等着我; ……
感恩和给予可以催化这种能力。我一直认为,在生活中,任何人都没有义务对自己施好,每个人都有对我们好或不好的自由,包括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儿女,更不用说兄弟姐妹、同事朋友、生人陌路了,所以所能得到的任何关爱,都是分外的馈赠,都值得自己感激和珍惜。我总是提醒自己感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