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100及翻译(上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 11:40: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北冥有鱼,其名曰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译文:北方的大海里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做鲲。鲲的体积,真不知道大到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就叫鹏。鹏的脊背,真不知道长到几千里;当它奋起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天边的云。这只鹏鸟呀,随着海上汹涌的波涛迁徙到南方的大海。南方的大海是个天然的大池。《齐谐》是一部专门记载怪异事情的书,这本书上记载说:“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水花,波及千里远,然后拍击大翼,凭借旋风直上高空。它是乘着六月的大风而飞去的。”

33、名之与实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①,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②,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③,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④,享鬼神之福祐,非所以求名也⑤;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⑥,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称⑦,非所以得名也。

【译文】名誉对于实际来说,就如同容貌对于镜中之像。(如果)德行与才能丰厚,那么声誉一定好;(如果)容貌和神色美丽,那么镜中之像一定美丽。现在不陶冶身心,涵养德性却要在世上求得好名声的人,(就)如同相貌非常丑陋(的人)却要求在镜子中有美丽的容貌。贤良有才能的人不慕声誉,一般人树立名声,才德差的人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不慕声誉的人,躬行正道,合乎美德,享有鬼神的保佑(而有名),并非是真的追求声誉;树立名声的人,修养品德,行为谨慎,担心好的名声不显著,并非是真的退让名誉;以不正当手段获得名声的人,外表忠厚,内心狡诈,追求表面华美的虚名,并非是真的获得美名。

34、菊

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其瓣如丝,如爪。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种类繁多。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译文 :在菊花盛开的时候,清香四处散发.它的花瓣,有的像细丝,有的像鸟

雀的爪子.它的颜色,有黄、有白、有褐、有红,种类繁多.菊花的特性,能经受寒冷,寒霜降落以后,许多花凋谢了,只有菊花在盛开.

35、叶公好龙

原文:叶公子高好龙,钩以写龙,凿以写龙,屋室雕文写龙.于是天龙闻而下之,窥头牖,施尾于堂.叶公见之,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失其魂魄,五色无主.是叶公非好龙也,好夫似龙而非龙者也.

【译文】叶公子高很喜欢龙,衣服上的带钩刻着龙,酒壶、酒杯上刻着龙,房檐屋栋上雕刻着龙的花纹图案。他这样爱龙成癖,被天上的真龙知道后,便从天上下降到叶公家里。龙头搭在窗台上探望,龙尾伸进了大厅。叶公一看是真龙,吓得转身就跑,好像掉了魂似的,脸色骤变,简直不能控制自己。由此看来,叶公并非真的喜欢龙呀!他所喜欢的只不过是那些似龙非龙的东西罢了!

36、仁者爱人

孟子日:“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译文:孟子说:“君子之所以不同于一般人,是因为他保存在心里的思想不同。君子把仁保存在心里,把礼保存在心里。仁人爱人,有礼的人尊敬人。爱人的人,别人就一直爱他;尊敬人的人,别人就一直尊敬他。

37、学习

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孔子说:“学习知识,进而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而来,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儿吗?我有才学,别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恼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吗?”

38、放风筝

青草地,放风筝。汝前行,我后行。

译文:我们在草地上一起放风筝,你走在前面,我跟在后边! 39、人生小幼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诵《灵光殿赋》,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犹不遗忘;二十之外,所诵经书,

一月废置,便至荒芜矣。然人有坎壈(lǎn),失于盛年,犹当晚学,不可自弃。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颜氏家训》节选之四

人在小的时候,精神专一而敏锐,长大之后,思想分散,所以需要及早教育,不要失去学习的机会。我七岁的时候,诵读《灵光殿赋》,到了现在,十年梳理(温习)一次,还没有遗忘。二十岁以后,所诵读的经书,废弃放置了一个月,就到了荒废(的地步),然而人困难坎坷,壮年时期失去了(学习的机会),还应当在晚年学,不可以自暴自弃。幼年学的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老年时学习的人,像在夜里拿着火把走路,仍然总比闭上眼睛什么也看不见要好。

40、国之器用

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国宝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国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国用也。口言善,身行恶,国妖也。治国者敬其宝,爱其器,任其用,除其妖。

译文:嘴里能讲出来,又能身体力行,这是国家的珍宝;嘴不能讲,但有实际行动,这是国家的重器;嘴上讲得好,而行动上做不到,还能为国家所用;嘴上说得漂亮,而行动上则为非作歹,这种人,是国家的妖孽。

41、孝

原文: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译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就是不要违背礼。” 原文: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译文:孟武伯向孔子请教什么是孝。孔子回答说:“对父母能付出当自己孩子生病的时候那种关心的程度才是孝道;

原文: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译文:子游问孔子怎么做才是尽孝.孔子说:“现在人们认为的孝,是能养活父母.(其实,)连狗马等牲畜都能得到饲养.假如对父母不敬的话,供养父母与饲养狗马有什么区别呢?”

原文: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译文:子夏问孔子什么是孝顺。孔子就告诉他说:“对待父母和颜悦色是最难的。有了事情替父母去做了,有了佳肴让父母兄长先吃,难道这就算是孝顺了吗?”

42、破瓮救友

原文:司马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旨。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译文:司马光长到七岁时,严肃庄重的样子如同大人,听讲《左氏春秋》,十分喜爱,回去之后让家人讲给他听,马上知道了它(指《左氏春秋》)的大意(大概意思)。从此手里不放下书本,甚至不知道饥饿口渴,寒冷炎热。有一次,一群人在庭院里玩耍,一个小孩站在瓮上,失足掉了进去,大家都不管他而离去,司马光拿起石头砸破瓮,(瓮里的)水涌出,落水的小孩得救了。

43、古之学者

古之学者为己,以补不足也;今之学者为人,但能说之也。古之学者为人,行道以利世也;今之学者为己,修身以求进也。夫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颜氏家训》节选之三 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充实自己,以弥补自身的不足,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取悦他人,向他人炫耀;古代求学的人是为了他人,推行自己的主张以造福社会,现在求学的人是为了自身需要,涵养德性以求做官。学习就像种果树一样,春天可以赏玩它的花朵,秋天可以摘取它的果实。讲论文章,就好比赏玩春花;修身利行,就好比摘取秋果。

44、得道者多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

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译文: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45、意志和品德

原文: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1),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那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譬如在平地上堆山,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继续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原文: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孔子说:一个军队的主帅可以被夺取,但是一个普通人的志气可不能被夺去。古代的志包括现代意义的理想志气人格。

原文: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后也。”

译文: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谢的。” 46、孔融让梨

原文:孔融四岁,与诸兄同食梨,融独择小者,父问故,融曰,儿年幼,当取小者。

译文:孔融让梨:孔融四队的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吃梨子,孔融唯独选择最小的那个梨子,父亲问孔融选小梨子的缘故,孔融答道:儿子我年纪最小,应当拿最小的那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