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八套试题与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8 2:4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形体消瘦,面色无华,双下肢可见散在性大小不等的青色斑块,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象细弱。

4.易某,男,55岁,农民。平日性情急躁,患左侧偏头痛已3年,西医诊断为“继发性青光眼”建议行右眼摘除。术后头痛仍不减,反烦躁如狂,认为是因手术伤害所致,经眼科检查,并无异常,治亦无效,乃求治于中医。自觉身热胁胀,头痛阵作,烦躁不眠,口苦而干,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脉弦而数;舌红苔薄黄。

5.刘某、男,20岁,学生。患者3年前,于1次“感冒”后,出现面、睑浮肿,小便短少,腰痛,在某医院诊断为急性肾炎。经住院治疗后浮肿逐渐消退,自以为病已痊愈,未再作治疗。然从去年起又经常出现浮肿,下肢较为明显,经休息和服利尿药后,浮肿即消,故仍未重视。上月因劳累而浮肿又发,服药无好转,而来院诊治。病人现全身浮肿,下半身尤为显著,尿少,身倦无力,四肢不温,面白唇淡,腰膝酸软,且畏寒凉,食纳一般,大便尚调,舌质浅淡,舌体稍胖,舌苔薄白,脉象沉细,小便化验;蛋白(++)。

中医诊断学试题一答案

一、 二、

三、1.× 2.× 3.× 4.√ 5.× 6.× 7.√ 8.√ 9.√ 10.√ 四、1.脉经,王叔和

2.温病火邪,肾气亏虚 3.阳虚寒盛 4.游走性

5.四肢,皮肤 6.瘀血

7.寒热交错

8.寒证,瘀血,痛证 9.苔色,苔质 10.烦劳

11.往来流利,如珠走盘 12.正不胜邪 13.心阳虚

五、1.即在中医基础理论指导下,研究诊察疾病,辨别证候的一门学科。 2.即人顺应自然环境和生活条件的变动,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肤色。 3.头肿大如斗,面目肿盛,目不能开,称为大头瘟。 4.系黄疸之一,为色黄晦暗如烟熏者。 5.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6.是指外感风邪袭扰肌表所致的证候,多以恶风,有汗为特征。 7.是指一经病证未罢,又继发他经病证的现象。

8.即舌苔全部退去,以致舌面光滑无苔、光洁如镜者。 9.即无胃、无神或无根的脉象。

10.指温热病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奋所致的里实热证。

六、1.(1)就闻诊而言,大抵哮以声响名,即喘促喉中如水鸡声音谓之哮(1分);喘以气息言,即气促连续不能以息者谓之喘。(1分)

(2)喘分虚实两大类:实喘发病急骤、呼吸深长、气粗声高息涌,惟以呼出为快(1分);虚喘病势缓慢、时轻时重、喘声低微、呼吸短促难续,得一长息为快,动则喘甚(1分)

2.(1)两证的神昏谵语,皆由邪热内盛,扰乱心神所致。(1分)

(2)阳明腑实证,热在气分,邪结胃肠,其神昏谵语属于邪热间接上扰心神所致(1分),故临床表现多兼有腹胀便秘,日晡热甚,舌苔黄厚燥裂。脉沉而实(1分)

(3)热入营血证,热在血分,邪闭心包,其神昏谵语属于邪热直接扰乱心神(1分),故临床表现多兼有斑疹透露,身热夜甚,舌质红降,脉细而数(1分)

3.(1)两证的相同点是:病机上均有气火上逆的病理变化(1分),表现上均以头晕、头胀痛、面红目赤、急躁易怒等上部症状突出。(1分)

(2)两证的不同点是:肝火上炎证多伴口苦咽干、胸肋灼痛、尿赤便秘

等火象(1分),证属纯实,多为新病,病程短(1分);肝阳上亢证多伴耳鸣,头重脚轻、腰膝酸软等上盛下虚之象(1分),证属本虚标实,多为久病。病程长。(1分)

七、1.(1)以脏腑辩证为主;(分) (2)结合卫气营血辩证。(分) 2.(1)热壅肺胃;(4分) (2)病在气分。(1分)

3.(1)初起发热恶寒,热多寒少(或热重寒轻)-温邪犯表,卫为邪郁(1分);

(2)初起伴有咳嗽吐黄痰,鼻塞流浊滋-热犯肺窍,肺失宣畅(1分); (3)壮热、口渴-热盛入胃,内耗津液(1分); (4)咳嗽痰稠色黄-热炽于肺灼津为痰(1分); (5)气喘息粗-热壅于肺,气失肃降(1分);

(6)大便干结,小便短赤-气分热积,劫伤津液,肠道失润,化源不足(1分);

(7)舌红苔黄燥-为邪实在里、气分热炽之舌象(1分);

中医诊断学试题二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C 2、E 3、A 4、C 5、B 6、E 7、D 8、A 9、C 10、E 11、B 12、C 13、B 14、C 15、A 16、D 17、E 18、C 19、C 20、C 21、E 22、A 23、B 24、D 25、D 26、A 27、A 28、B 29、C 30、E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BCD 3、ABDE 4、ABDE 5、BC

三、填空题

1.虚证、湿证

2.虚证、寒证、气血两虚证 3.寒,热

4.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 5.脉细如线,应指清晰

6.发病急剧,证情凶险,具有传染性

7.热极生风证、肝阳化风证、血虚生风证、阴虚生风证 8.尿频、尿急、尿痛、尿黄 9.里虚寒湿

10.《敖氏伤寒金镜录》

四、名词解释

1、由于外界条件的影响,人的面色出现一些暂时性的改变,称为客色。

2、是神识不清,语无论次,声高有力的一种临床表现。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3、一呼一吸叫做一息。诊脉时,医生要平调呼吸,使之均匀自然,用息去计算病人脉搏的至数。这种方法叫做平息。

4、指久病重病,本不能食的病人,突然索食、能食的一种现象,是脾胃之气将绝的表现。

5、指在病邪作用下,心脏脉络阻痹不通,表现为心胸憋闷疼痛,痛引肩背等症状的证候。 常因瘀阻、痰浊、寒凝、气郁而发作。

五、简答题

1、正常脉象即平脉,指正常人的脉象,具有胃、神、根三个特点。胃即胃气,有胃气的脉象是从容、和缓、流利;神即神气,有神气的脉象是柔和有力;根,指尺脉而言,有根的脉象是尺脉沉取应指有力。

2、苔色的主要变化有白、黄、灰、黑。薄白之苔为正常现象,若有病也主表证,属邪轻病浅。白苔增厚主寒证、湿证,也主热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苔主里证,见于里热证,或里寒证。黑苔主里证,或为寒极,或为热极,病均较重。 3、主要表现是目暗睛迷,瞳神呆滞,神志昏迷,面色晦暗,大肉已脱,反应迟钝,动作失灵,强迫体位,或有不自主动作,呼吸微弱,语言失伦。这是脏腑精气衰竭,生理功能衰败的表现,预后不良。

六、问答题

1、两者都是感受湿热、饮食不洁、湿热内生而引起。因此,都有湿热的共同表现,如黄疸、身热、恶心呕吐、舌苔黄腻、脉濡数。

肝胆湿热和湿热蕴脾的区别:肝胆湿热多有胁痛,湿热蕴脾多有腹胀便溏;肝胆湿热证由于肝经络阴器,故每见疮疡、湿疹、风疹等病。

2、同点 均有气虚证表现:面色淡白,神疲乏力,自汗,舌淡苔白,脉虚。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异点 心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心悸或怔忡,胸闷等症;

肺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咳喘无力,少气不足以息,痰清稀或声低怯等症;

脾气虚证:气虚证共性症基础上,兼见纳差,腹胀,便溏等症。

七、病例分析 辨证:脾虚水肿

证候分析:本证由于脾阳不足,气不化水,水湿停蓄而致遍身水肿,脾主运化,主肌肉主四肢,脾阳虚则不能运化水湿,水湿停聚,溢于肌肤则为肿胀,脾阳不振,运化无力,故脘闷腹胀,纳减便溏,脾虚则气不华色,故面色淡白,阳不化气,则水湿潴留而小便短少,舌淡苔白滑,是脾虚水聚,阳气不化之征,脉沉细迟,是脾阳不足的表现。

中医诊断学试题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