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9 20:45:4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2、填空 (1) 认知领域、(2)情感领 3、心理学家一般都同意把学习分为三大领域:域 、(3)动作领域 。 (1)辨别 、(2 具体概 4、加涅将智慧技能学习从低级到高级依次分为五类:念 、(3)定义性概念 、(4)规则 、(5)高级规则 。 6、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出版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由潘菽 主编的,该书 将学习分为(1)知识学习 、(2)动作技能学习 、(3)智慧技能学习 、(4)社会行为规范学习 四类。 (2)机械学 7、奥苏泊尔根据学习是否有意义将学习分为(1)有意义学习 、习 ;根据意义习得的方式把学习分为(1)接受学习 、(2)发现学习 。 三、选择 、(4)。 1、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的现象是(2)(1)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2)望梅止渴; (3)蜘蛛织网;(4)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2、小明原来见了陌生人就躲避。上幼儿园一个月后,小明的这种行为消失了。 据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 (4)的学习。 (1)言语信息;(2)智慧技能;(3)动作技能;(4)态度。 3、小明在 2 岁时就学会了背“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唐诗。按加涅 的学习结果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是(1)。 (1)言语信息;(2)态度;(3)动作技能;(4)智慧技能。 4、六年级的小芳通过一节几何课学习,学会用圆规画圆,这里的学习结果类型 是(1)。 (1)动作技能;(2)概念学习;(3)言语信息;(4)辨别学习。 5、小学生在英语课上学习“书”的英文单词“book”。按奥苏泊尔的学习分类,这 里的学习属于(1)。 (1)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发现学习。 6、婴幼儿在与成人的交往中,学会区分“你”、“我”、“他”,根据奥苏泊尔的学 习分类,这里发生的学习实质上是(2)。 (1)符号表征学习;(2)概念学习;(3)命题学习;(4)接受学习。 7、加涅将认知领域的学习分为言语信息,智慧技能和认知策略三大类,其依据 是 (4)。 (1)认知复杂程度;(2)知识的内在表征方式; (3)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4)内在的能力和外在的表现。 8、将一篇在电脑上打好的文章按一定格式排版所属的学习类型是 (2) 。 (1)动作技能;(2)智慧技能;(3)言语信息;(4)态度。 第六章 3、选择 1、历史教师告诉学生,记忆历史年代时,可先记住某个熟悉的年代,而后再通 过在该年代上增减数字来记住其他历史事件的发生年代。某个学生对此却不以 为然,认为这种方法不可行。对该生行为最适宜的解释是(2)。 (1)该生具有叛逆精神;(2)该生具有运用策略的元认知意识;(3)该生会使用记忆策略;(4)该生不喜欢历史。 。 2、下列判断不属于元认知功能的是(4)(1)使学习者知道何时何地使用什么策略;(2)支配其他认知策略的使用; (3)监控目标的达成情况;(4)调整自己的焦虑状态。 。 3、下列学习策略中不属于麦基奇分类体系的是(3)(1)元认知策略;(2)资源管理策略; (3)专门领域的认知策略;(4)认知策略。 。 4、下列有关认知策略学习的论断正确的是(3)(1)认知策略不能通过学习者的独立发现习得; (2)认知策略的学习过程与智慧技能的学习过程没有区别; (3)认知策略应在具体的内容领域习得; (4)教师为学生师范认知策略以后学生自己应负责对策略应用的练习。 5、儿童遇到熟悉材料时能应用分类记忆策略,在遇到陌生材料时,却不能应用 该策略。这说明儿童的策略应用受(4)制约。 (1)思维能力;(2)元认知;(3)年龄;(4)相关知识。 。 6、在儿童的学习策略训练中,使策略与动机激励相结合的最有效方法是(4) (1)使儿童能陈述策略学习的重要性;(2)开展学习竞赛; (3)使儿童知道策略应用的适当条件;(4)使儿童亲身体验到应用策略可以 提高学习效率。 7、儿童在参观访问或开展其他户外活动后写作文,尽管教师做了写作指导,可 学生写出来的作文仍然像报流水账。这个现象的最适当解释是儿童缺乏(4)。 (1)生活经验;(2)观察力;(3)思维灵活性;(4)写作策略。 8、教师为学生讲解示范了某种认知策略,但学生从未主动地使用该策略,其中 可能的原因是(1)、(2)、(3)、(4)。 (1)学生的元认知水平较低;(2)与学生的认识论信念抵触; (3)学生不想学习;(4)学生缺乏运用策略所需的原有知识。 9、物理学家研究问题时常用理想实验来进行,即不考虑一些影响较小的因素如 阻力、摩擦等。这种理想实验本质上是(3)。 (1)规则;(2)程序;(3)认知策略;(4)元认知策略。 。 10、有一种画概念关系图的学习方法,这种方法本质上是(1)(1)促进语义编码的认知策略;(2)是一种元认知策略; (3)是一种教学策略;(4)是个体的一种认识论信念。 第九章 2、填空 (2)行为倾向 、(3)情感 三个成分构成。 1、人的态度一般由(1)认知 、2、心理学家认为,价值内化成为个体人格的一部分需要经历一系列阶段: (1)接受、(2)反应、(3)评价、(4)组织 、(5)性格化 。 3、品德与道德不是同一概念。品德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对象,道德是伦理 学 研究的对象。 (2)进行模仿 双重含义。 4、班杜拉的“modeling”一词有(1)提供榜样 、(1)自我中心 阶段、(2)权5、皮亚杰把儿童道德判断发展分成四个阶段:威 阶段、(3)可逆性阶段、(4)公正阶段。 (2)习俗 水平、 6、科尔伯格的道德判断的三种水平是(1)前习俗 水平、(3)后习俗水平。 7、价值观辨析学派认为,学生的价值观行程过程是一个“赋值过程”。赋值过 程包含(1)选择 、(2)赞赏 、(3)行动 三个阶段。 (2)亲历学习。 8、班杜拉认为影响人格或品德的两类学习是(1)观察学习 、 (2)保持 、(3)生成 9、班杜拉区分的观察学习的四个过程是(1)注意 、、(4)动机 。 (2)抑制与去抑制 、(3)反应 10、观察学习的五种效应是(1)习得效应 、促进 、(4)刺激指向 、(5)情绪唤醒功能 。 (2)替代强化 、(3)自我强 11、班杜拉区分的三种强化是(1)直接强化 、化 。 12、研究表明,我国中小学生的道德发展水平大多数处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 阶段的第三、四 阶段。 13、皮亚杰首创对偶 故事研究儿童道德判断能力发展。 3、选择 。 1、下列能反映个人品德的行为是(3)(1)他每天坚持把卧室打扫得干干净净;(2)他总是烟酒不离; (3)营业员不小心找错了钱,他主动退还;(4)他有病也不去看医生。 2、幼儿园小朋友不爱吃肥肉,把偷偷吐在地上的肥肉踢到旁边小朋友桌下,以 防老师发现。根据态度和品德的定义这种行为反应的是儿童的(3)。 (1)品德;(2)不良品德;(3)不能确定;(4)嫁祸于人。 。 3、态度学习不同于认知学习,因为从学习结果来看,它是(3)(1)非认知学习;(2)品德学习; (3)情感领域的学习;(4)行为习惯的学习。 。 4、根据认知失调理论,要改正一个学生作业潦草的态度,适宜的方法是(4)(1)坚持严格要求;(2)批评作业潦草行为; (3)奖励作业认真行为;(4)是学生认识作业潦草的危害性。 5、研究表明,学习成功的儿童往往对学习抱积极态度,学习屡受挫折的儿童对 学习抱消极态度。这种现象最合理的解释是(3)。 (1)认知失调;(2)经典条件反射;(3)效果律;(4)社会学习论。 6、儿童容易模仿影视片中反面人物的行为,结果导致不良品德。为了避免影视 片的消极影响,根据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适当的做法是(4)。 (1)避免学生观看这类影片;(2)对有模仿行为的儿童进行说理教育; (3)影片中尽量少描写反面人物;(4)影视片应使观众体验到“恶有恶报, 善有善报”。 7、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儆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4)。 (1)经典条件反射;(2)操作条件反射;(3)人的悟性;(4)替代惩罚。 8、小学低年级儿童对事物好坏判断总是易受老师影响。儿童行为的最适当解释 是(1)。 (1)这阶段儿童道德判断处于皮亚杰的“权威”阶段;(2)观察学习; (3)害怕老师的批评;(4)儿童有模仿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