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研究生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3:19:5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术型研究生

培养方案

学院 一级学科名称 适用年级 公共卫生学院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从 2016级开始适用 培养类别 学科代码 修订时间 硕士 1004 2016 年 7月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100401);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10040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覆盖二级学科 (100403);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100404);卫生毒理学(100405);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107401;) 学制 学分 硕士: 3 年; 硕士:总学分≥ 23学分,其中课程学分≥ 16学分,其他培养环节≥ 4学分 通过3年教学与科研训练,使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科学理论,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守国家宪法法律,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公共卫生事业;又具备吃苦耐劳、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德、智、体全培养目标 面发展的、适合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高层次的专门人才;系统掌握本学科和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实验技能、实验手段和实验方法;热爱本专业,服从国家需要,努力为发展我国的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事业贡献力量;了解本专业有关领域的发展和动态。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流利的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以及用外语与国外专家进行交流。 硕士研究生能熟练阅读、善于剖析和总结本学科及其相关领域的国内外专业文献资料,并掌握撰写、命题和综述某个研究方向的研究进展能力。熟悉和掌握常用的数据统计分析方法、现场调查手段和实验技能,掌握或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1-3项最前沿的新技术与方法。了解本人所从事的研究领域及相关研科研能力及素质等要求 究技术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以一丝不苟的精神投入到学位论文的研究工作中,并以勇于探索、善于创新、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学习作风,全力以赴完成好学位论文的工作。 具备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科研工作的基本能力,在较短时间内能适应交叉学科和研究领域中的新知识、新技能能力,并善于利用这些技术和知识为完成学位论文创造可行性条件,其研究成果能为今后学科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课程设置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学 分 2 2 1 4 4 3 开课 学期 秋/春 秋/春 秋 秋 秋 秋 硕士 必选 必选 必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备注 000010201 第一外国语 公共课:硕士5学分 350010001 350010002 350010003 00001010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000010104 自然辩证法 专业必修课: 硕士≥ 5学分 高级卫生统计学 高级流行病学 现代实验预防医学 350010004 350020001 350010006 350020002 350020003 350020004 350030001 350020005 350020006 350020007 350020008 350020009 350030003 350030004 350010007 150021002 150011202 110010001 110020014 110030010 其他要求 现代医学研究实例 转化医学选论 科学写作 高级卫生事业管理 卫生经济学 生物制品学 分子影像学基础 SAS统计分析应用 高级职业病学 现代营养学 现代环境卫生学 毒理学教程 结构生物学 实验动物学 流行病学概论 高级免疫学 临床流行病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 分子细胞生物学技术 分子病毒与诊断学 2 3 1 4 1 3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短学期 秋 短学期 秋 秋 秋 秋 秋 春 春 春 春 短学期 短学期 春 秋 秋 秋 秋 春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任选 专业选修课程≥ 6学分 其他培养环节及要求 其他培养环节 是否必修 必修 学分 2 来校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学术报告或学术论坛。 中期考核是由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考核小组对研究生的课程学习情况、毕业论文的准备(开题报告)和进展情况(第二年实验研究)以及对本学科国内外最新研究中期考核 必修 1 动态的了解掌握情况等,进行综合检查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或完成学业确有困难者,劝其退学或作肄业处理。 开题报告 必修 0 开题报告是在导师指导下确定研究课题并向学院学位硕士研究生第一学年6月份(或第三学年9月份)考核。 硕士研究生第二学年6月份毕业论文送审前学院考核。 内容或要求 每个研究生在学期间至少要参加40次以上国内外专家学术讲座 考核时间及方式 学院记录和学生记录相结合,评审委员会做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说明所选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拟采用的主要理论和方法、资料情况、技术手段或实验条件、工作进度、预期成果等,重点考察学生的文献检索、方案设计、讲解能力,供专家组和导师评议审核,并填写开题报告表报送研究生秘书存档。 根据学院课程教学安排和课题组研究工作需要,硕士生教学实践教学须参加理论课或实验课教学助理、研究助理等教学/科实践或科研实践或社会实践 的能力和表现评定成绩。 必修 1 研/社会实践活动,由负责实践课的指导老师根据该生(或第二学年9月份)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在每个实验室轮转完成后,经该在入学第一学期一边学习研究生课程,一边进行实验室实验室导师考核,获得“合格”学习轮转。学生自由轮转选择进入实验室。每名研究生学科实验基础 3 选择实验室个数至少3个。每个实验室工作时间至少为三轮轮转“合格”的成绩,可以1个半月,一学期内结束。 计3学分。 硕士研究生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可由导师派出到校外学习、交流经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 1 加国内外学术会议,或参加公派出国交流学习。 对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创造性成果等方面的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实践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 1.规范性要求 学位论文写作规范,论文撰写的具体内容应包括目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符号(或缩略语说明)、前言(引言或序言)、正文(包括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结论等部分)、附录(包括图片及说明、声像资料等)、参考文献、文献综述、致谢、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声明。要求硕士生的研究成果公开发表。 学位论文 2.论文质量要求 学位论文应科学求实、文字简洁、条理清晰、分析严谨,理论推导和计算准确无误。研究内容与方法介绍全面,研究结果表述正确,分析方法合理。图表规范,讨论充分,结论明确。论文撰写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具有一定的新见解。 自入学起,在获得硕士学位前,至少应有1篇与其学位论文相关的学术论文(全文)发表(或接受发表)在核心期刊、SCI、EI、SSCI或ISTP收录的刊物。各类型刊物所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厦门大学”,且均要求第一作者;如IF大于8的SCI刊物,第一署名单位为“厦门大学”,且为共同第一作者也可。 本学科主要文献、目录及刊物(选填) 国内外著名高校或者科研院所交流学习,或者参 或“不合格”成绩。研究生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