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特点及原因语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1:05: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特点及原因

地震前动物的异常反应特点及原因

在地震的孕育过程中,会伴随产生许多物理、化学变化,这些变化与动物异常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关系。他向记者解释,有的动物异常主要与动物的感觉活动直接相关,这可能是由于声、光、电、地温、地气味等变化,导致动物生活环境改变,直接刺激动物的相关感觉器官所引起。

如海城地震前,震区地温增加了2~3℃,这就可能引起冬眠的蛇出洞。又如地震前,地应力会使动物居住的洞穴产生形变、破裂,造成地下水或地下有毒气体侵入等,直接影响穴居动物而导致其异常反应。还有的动物异常则可能是因为震前电磁场、静电场等发生变化,直接刺激动物的中枢神经系统,从而导致其中枢神经系统机能状态突然紊乱,如电磁波的异常可能对老鼠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直接刺激,使其出现成群聚居,在一起发呆的现象。

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

第 1 页

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出现异常表现: 牛、马、驴、骡惊慌不安、不进厩、不进食、乱闹乱叫、打群架、挣断缰绳逃跑、蹬地、刨地、行走中突然惊跑 猪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拱圈、越圈外逃 羊 不进圈、不吃食、乱叫乱闹、越圈逃跑、闹圈 狗 狂吠不休、哭泣、嗅地扒地、咬人、乱跑乱闹、叼着狗崽搬家、警犬不听指令

猫 惊慌不安、叼着猫崽搬家上树 兔 不吃草、在窝内乱闹乱叫、惊逃出窝

鸭、鹅白天不下水、晚上不进架、不吃食、紧跟主人、惊叫、高飞

鸡 不进架、撞架、在架内闹、上树 鸽 不进巢、栖于屋外、突然惊起倾巢而飞

鼠 白天成群出洞,像醉酒似的发呆、不怕人、惊恐乱窜、叼着小鼠搬家

第 2 页

蛇 冬眠蛇出洞在雪地里冻僵、冻死,数量增加,集聚一团 鱼 成群漂浮、狂游、跳出水面、缸养的鱼乱跳,头尾碰出血,跳出缸外,发出叫声、呆滞、死亡 蟾蜍(癞蛤蟆) 成群出洞,甚至跑到大街小巷 (1)发生动物异常的前兆时间分布:

大量震前动物异常的时间分布主要集中在地震的前几天到震前几小时。

(2)震前动物异常地区分布特点:

一般地说,一个7级地震前的动物异常反应范围可达一、二百甚至数百公里。震级大,其异常分布范围也大;震级越小,异常的范围也越小。

(3)震前动物异常与震级的关系:

随着地震震级增大,动物异常的种类、数量、分布地区和反应的强烈程度都有相应的增加。一般说来,3级左右的地震前,个别动物出现异常反应。5级左右的地震前,在一定的地区范围内,常见动物会出现较为明显的异常。7级左右的强烈地震前,较大地区范围内,许多动物出现大量的强烈异常。动物异常反应与烈度的分布关系明显。烈度越高的地区,异常反应量越大。

震前动物异常比较普遍,表现行为有:

烦噪、惊慌、不安、活动反常、不吃食、不进圈,有的萎蘼不振表情傻呆。动物异常出现的时间多集中在震前几分钟至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