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原理课程学习指南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 19:53:0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渐开线齿轮的传动比不仅与两轮 圆半径成反比,也与 圆半径成反比,还与 圆半径成反比。

8) 的圆称为分度圆。

A .齿厚等于齿槽宽处 B.齿顶高等于齿根高处 C. 具有标准模数和标准压力角 9)渐开线齿轮传动的可分性是指 不受中心距变化的影响。

A .节圆半径 B.传动比 C. 啮合角 10)斜齿圆柱齿轮的当量齿数是用来 的。

A .计算传动比 B.计算重合度 C. 选择铣刀及进行强度计算 11)范成法加工齿数少于17的渐开线 时,一定会产生根切。

A .标准直齿圆柱齿轮 B.标准斜齿圆柱齿轮 C.变位直齿圆柱齿轮

12)正变位齿轮与标准齿轮相比其分度圆 ,齿顶圆 ,齿根圆 。 A .变大 B.变小 C. 不变 13)当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数少于zmi n时,可采用 的方法来避免根切。 A.正变位; B.负变位; C.零变位

14)一对渐开线齿轮的连续传动条件是 。

A.模数要大; B. 齿数要少; C. 重合度要大于1

2.分析计算题

1)两个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压力角α=20°,齿顶高系数ha*=1 ,顶隙系数c*=0.25。今测得小齿轮齿数z1=22,齿顶圆直径da1=120mm;大齿轮齿数z2=98,齿全高h2=11.25mm,试:

①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并说明理由。若能正确啮合,求出其外啮合传动时的标准中心距a;

②计算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d1、齿根圆直径df1、基圆直径db1、齿距p1、齿厚s1和齿槽宽e1; ③若将该对齿轮放置在轴间距离为302mm的两轴上组成外啮合传动,求此时两轮的节圆直径d1′

d2′、啮合角α′、齿顶间隙c及传动比i12;并说明该传动此时是否为无侧隙啮合。

2)设有一对外啮合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传动,已知两轮的齿数分别为z1=30,z2=40,模数m =20mm,压力角α=20°,齿顶高系数ha*=1,顶隙系数c*=0.25。

①试求:齿轮1的分度圆直径d、齿顶圆直径da、齿根圆直径df、基圆直径db、齿距p、齿厚s、和齿槽宽e。

② 当实际中心距a′=702.5mm时,两轮是否为无侧隙啮合?此时,啮合角α’为多少?两轮节圆直径d1′、d2′各为多少?顶隙c为多少?传动比i为多少?

③ 保持实际中心距a′和传动比i不变,若要实现无侧隙啮合,可采用什么类型的齿轮传动?

第七章 轮系

(一)本章要求

1.了解轮系的分类和主要功用;

2.熟练掌握定轴轮系、周转轮系、复合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会确定主、从动轮的转向关系; 3.了解行星轮系的选型及设计中的主要问题,熟悉行星轮系各轮齿数的确定方法。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重点是各种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本章难点是周转轮系传动比计算及复合轮系中基本轮系的划分。 (三)自测练习题

9

1.填空题

1)在轮系传动比计算中,iABH 表示 A、B两轮的传动比。

A.在转化轮系中; B.在实际轮系中; C.在周转轮系中。 2)惰轮对轮系传动比 。

A.大小方向均无影响 B.仅影响大小,不影响方向; C.仅影响方向,不影响大小。 3)下图所示轮系,三个传动比计算式中, 式是正确的。

A . i13?

n1z3? n3z1n1?nHz3? n3?nHz1H B. i13?

HC. i13?zn1?nH??3n3?nHz14) 含有蜗轮蜗杆的定轴轮系, 确定各轮的转向关系。 A.可以用(-1)m法; B.只能用箭头法; C. 可用箭头法和(-1)m法

2.计算题

1)在右图所示轮系中,已知各轮的齿数z1=z3′=80,z3=z5=20,齿数l的转速n1=70r/min,方向如图所示。试求齿轮5的转速的大小及方向。

1)题图 2)题图

2)已知右上图所示轮系中, z1=20,z2=30,z3=z4=z5=25,z6=75,z7=25, nA=100r/min,方向如图

所示。试:①说明该轮系类型名称及其组成情况;

② 求nB的大小和方向。

第八章 其他常用机构

(一) 本章要求

1.了解棘轮机构、槽轮机构的工作原理、运动特点、应用场合及设计要点; 2.了解几种常见的组合机构的组合方式、工作特点及主要应用。

10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内容难度不大,重点掌握几种常用机构的组成、运动特点及应用。 (三)自测练习题 1.填空题

1)单销外槽轮机构中,槽轮的运动时间总是 静止时间。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2)若要实现周期性间歇转动,且希望转角大小可调,可选取 机构。

A、槽轮; B、不完全齿轮; C、棘轮。 3)在单向间歇运动机构中,棘轮机构常用于 场合。

A.低速轻载; B.高速重载; C.低速重载。

4)当输入运动为连续匀速转动时,要求输出运动为单向间歇转动,可选用 机构、 机构和 机构。 5)能满足超越要求的机构是 。

A、外啮合棘轮机构 B、内啮合槽轮机构 C、内啮合棘轮机构

6)棘轮机构中止动爪的作用是 。 2.简答题

1)实现间歇转动的机构有哪几种?哪一种间歇回转角可调?那一种较适用于高速情况?为什么?

2)右图所示为一摩擦式单向离合器,若以构件1为原动件,试问构件1在什么转向下能带动构件3同速转动?在什么转向下构件1不能带动构件3转动?

第九章 机械系统动力学设计

(一) 本章要求

1.了解等效力或等效力矩、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等概念的意义和计算;

2.了解机器运动速度波动的原因、特点以及相应的调节方法,掌握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 3.掌握刚性转子静平衡和动平衡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平面四杆机构的平衡原理。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一是对等效力或等效力矩、等效质量或等效转动惯量的理解及周期性速度波动的调节中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二是刚性转子静平衡和动平衡的条件、原理和方法。

(三) 自测练习题 1.填空题

1)在机械系统的 阶段,系统的动能增加,并且输入功大于总消耗功。 A.启动; B.稳定运转; C.仃车。

2)在研究机械系统动力学问题时,常采用等效力(或力矩)来代替作用在系统中的所有外力,它是按 的原则确定的。

A.动能相等; B.做功相等; C.力的平衡。

3)对于单自由度的机构系统,假想用一个移动构件等效时其等效质量按等效前后 相等的条件进行计算。

A.动能; B.瞬时功率; C.转动惯量。

4)在机械系统速度波动的一个周期中的某一时间间隔内,当系统出现亏功时,系统的运动速度 ,此时飞轮将 能量。

11

A.加快, 储存; B.减小,释放; C.减小,储存。 5)在机械系统中安装飞轮后可使其周期性速度波动 。 A.消除; B.保持不变; C.减小。

6)为了减小机械运转中 速度波动的程度,应在机械中安装飞轮。 A.周期性和非周期性; B.周期性; C.非周期性。

7)不论刚性转子上有多少个不平衡质量,也不论它们如何分布,只需在 个平衡平面内分别加一平衡质量,即可达到动平衡。

A.两个; B.一个; C.与不平衡质量相同数量。 8)静平衡的刚性转子 是动平衡的;动平衡的刚性转子 是静平衡的。 9)机构总惯性力在机架上平衡的条件是 。

A.总惯性力合力为零; B.总惯性力合力偶矩为零; C.总质心静止不动。 10)刚性转子静平衡的条件是 ;刚性转子动平衡的条件是 。 11)设转子的直径为D,厚度为b,对于b/D<0.2的不平衡刚性转子, 。 A.不用平衡; B.需进行静平衡; C.需进行动平衡。 12)机械平衡研究的内容是 。

A.驱动力与阻力间的平衡; B.输入功率与输出功率间的平衡; C.惯性力系间的平衡。 2.分析计算题 在右图a)所示的传动机构中,轮1为主动件,其上作用有驱动力矩M1=常数,轮2上作用有阻力矩M2,它随轮2转角φ2的变化关系示于图b)中,轮1的平均角速度 ωm=50rad/s,两轮的齿数分别为Z1=20,Z2=40。试求:

1) 轮1为等效构件时,等效阻力矩Mr;

2)在稳定运转阶段(运动周期为轮2转360°),驱动力矩M1的大小; 3)最大盈亏功ΔWmax;

4)为减小轮1的速度波动,在轮1轴上安装飞轮,若要求速度不均匀系数δ=0.05,而不计轮1、2的转动惯量时,所加飞轮的转动惯量JF至少应为多少?

5)若飞轮装在轮2轴上,所需飞轮转动惯量是多少?是增加还是减少?为什么?

第十章 机械传动系统方案及机构的创新设计

(一) 本章要求

1.了解机构选型的基本知识;

2. 了解机构的组合方式及机构的变异方法;

3. 了解工作循环图及拟定简单机械传动方案的过程。 (二)本章重点和难点

本章的重点是机构的组合方式及机械传动方案的拟定过程。难点为创新设计。 (三)自测练习题

1.已知原动件作等速转动,从动件作往复摆动,要求具有急回特性,试构思能实现该运动要求的两个以上可行的方案,并绘出其机构运动简图。

2. 某机械的执行构件作往复直线运动,其工作行程要求为匀速或接近匀速,返回行程结束时有一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