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二轮复习 专题15 文化生活抢分策略讲学案(含解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 17:58: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专题15 文化生活抢分策略

主题1------特点、特征

知识解读(必背答题术语) 1.文化的特点

(1)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2)每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社会生活的体验逐步培养出来的。 (3)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2.传统文化的特点

(1)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其具体内涵又能因时而变。 (2)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风格和民族气派,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纽带。

(3)继承性。传统文化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具有继承性。 3.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1)源远流长。指中华文化一脉相承,没有中断。其中,汉字和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2)博大精深。表现在中华文化的独特性、区域性、民族性。

(3)包容性。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4.中华民族精神的特征

中华民族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特征,体现了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具有深远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特点

(1)先进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引领方向,体现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与时俱进的品质:“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时代精神、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

(3)科学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主题2-------重要关系

知识解读(必背答题术语)

高三政治复习中,筛选并把握重要的辩证关系是检验考生复习成果和能力提升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文化生活》的重要关系大致如下: 1.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1)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2)相互交融: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体现在科学技术的作用、劳动者素质的重要性及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总体格局中的作用上;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体现在国内民主、法制建设与国际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两个方面。 2.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关系

二者是个别与一般、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具体体现在:

(1)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所以,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2)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决定了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3.文化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

继承是发展、创新的必要前提,发展、创新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创新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漠视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就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4.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

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的关系类似于哲学中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另一方面,文化引导、制约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有利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5.民族精神与传统文化的关系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结晶,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是中华民族之魂。 6.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关系

(1)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良好的科学文化修养,有助于人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科学文化修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有助于人们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科学文化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