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保章节若干思考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0:58: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编写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保章节的若干思考

[摘要] 水土保持方案作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的一章主要内容,对于建设项目建设期、营运期尤其是建设期的环境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然而,由于各种因素制约,目前该章节内容编制存在着虚构、照搬水保方案内容、数据矛盾、重复计算水保和环保投资等问题,对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起不到有益的补充,建设单位也无法采取可行的措施来消减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介于此,作者根据目前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水保篇章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对于规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水保章节内容编制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 环境影响报告书 水保 对策 1、引言

开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以下简称环评),是指工程项目在计划阶段或计划正式实施前,对其生产过程排放污染物而引发的空气、水和土壤的污染进行分析评价,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或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其目的是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七条规定:“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设项目,还必须有经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1]。

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建设对沿线水土保持的影响,通过现状调查,针对工程特点和环境特征,进行水土流失影响分析,预测工程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范围和程度,因地制宜

地提出水土保持方案,对指导设计、施工和环境管理,落实水土保持措施和要求,控制因工程建设造成的水土流失,防止自然灾害发生,改善工程影响范围内的生态环境,以及贯彻实施全国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纲要中的水土流失防治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般而言,建设单位会委托具有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资质的机构编制水土保持方案,并由相关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审查和批复。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可从专业角度出发,对项目的有关水土保持防治提出可供环评借鉴的措施和手段,同时,对项目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提出重要定量衡量。根据作者多年工作经验,目前环评报告要求必须专设水保章节,详述水保内容。例如水土流失预测、水土保持设施设计和水保投资概算等内容,如无此章节则按环评报告缺项对待。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环评报告编制单位机械的按照专家评估思路,一味的堆砌、照抄水保内容,内容冗杂。此外,由于环评中水保章节为近年新增内容,水保专业技术人员的配备相对较少,导致此部分内容多为非水保专业人员编写,因而在对水保相关问题的把握上相对较差,关键水保问题经常得不到有效的反映。加上一些中、小型建设项目根本就不编报水土保持方案,造成目前环评报告中水保环节无据可依,存在诸多问题。 2、存在问题

根据作者多年的工作实践,认为目前环评报告水保章节编写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内容不够专业和真实

在实际操作中,项目水保方案报告书经常滞后于环评报告,从而就导致环评报告与水保方案的脱节。水保篇章作为环评报告的必要章节,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应对环评报告上报评审,环评技术人员就凭借个人经验,在不做调查计算情况下简单估算水土流失侵蚀模数、水保工程数量、水保投资概算等参数,写一些与该项目无关痛痒的内容,甚至根本与水保方案无关的内容。这就使得水保方案的编制失去原有的意义,对建设项目开发建设所造成的水土流失问题得不到真实的反应。

②一味照抄水保方案报告书内容

该问题正好与上述相反,环评报告编制人员一拿到项目水保方案报告书就一味照抄,简单堆积,不作任何分析,没有任何重点可言,全部往报告中堆砌。认为抄的越多,专家评估时就会认为写的越好。甚至有些技术人员为了评审顺利通过,专挑次要问题,闭口不谈主要问题,这就不能如实的反映项目开发建设所涉及的水保问题,对评审专家有一定的误导作用。作者甚至见过一个水保章节写到30页以上的环评报告,洋洋洒洒,却空洞无物。 ③数据不一致问题

由于项目水保方案与环评报告一般不为同一单位编制,因此往往出现工程数量不一致问题。如环评报告对输电、通讯线路等临时占地影响不作重点关注,只在报告书建设期环境影响章节简单提一下,具体占地数量等均不作具体计算。而水保方案报告书则将输电、通讯线路永久、临时占地数量、性质详细列出,并对复垦方案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