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众创空间汇编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16:40: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关于众创空间

一、什么是众创空间 (一)众创空间的由来

众创空间源自国外创客创立的创客空间。

“创客”一词来源于英文单词“Maker”,是指出于兴趣与爱好,努力把各种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热衷于创新,自己掌握生产工具,以用户创新为核心理念,善于发现问题和需求并提出解决方案,通过创意、设计、制造提供各种产品和服务。国外创客们经过多年发展创立了Hackspace、TechShop、Fab Lab、Makerspace等创客空间。创客空间是一种全新的组织形式和服务平台,通过向创客提供开放的物理空间和原型加工设备,以及组织相关的聚会和工作坊,从而促进知识分享,跨界协作以及创意的实现以至产品化。

创客概念被引入我国后也逐渐诞生了类似的创客空间。国内第一个创客空间是2010年诞生于上海的新车间,类似的还有北京创客空间、深圳柴火空间、杭州洋葱胶囊等等。

科技部在调研北京、深圳等地的创客空间、孵化器基地等创业服务机构的基础上,总结各地为创业者服务的经验之后提炼出来一个新词“众创空间”。2015年1月28日,国务

1

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首次提出“众创空间”概念。2015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反复提到“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出要“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增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办好国家高新区,发挥集聚创新要素的领头羊作用”。2015年3月11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是国家层面首次部署“众创空间”战略,支持大众创新创业。

(二)众创空间的定义

目前,对众创空间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清华大学相关学者2014年提出与之相似的GIS(群体创新空间)理论,将GIS定义为以松散群体参与创新活动为特征,提供从想法到实现所需的材料、设备和设施并具备社交功能的物理空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中则将众创空间表述为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服务平台。科技部提出众创空间“四化”(即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三结合”(即创新与创业结合、线上与线下结合、孵化与投资结合)、“四空间”(即工作空间、网络空间、社交空间、资源共享空间)的特征。

参考学界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表述,我们理解众创空间有别于传统的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

2

创新创业服务机构,以及培训辅导、投融资等专业化机构,是顺应网络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利用互联网思维大范围整合创新创业服务资源,对现有创新创业服务体系的完善和提升,是传统的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升级版”,其核心特征是开放、交流和共享,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互联网+”战略的集中体现。

从字面含义分析,“众创空间”包含了服务主体、内容、载体等三方面要素。“众”是主体:面向一切创新创业团队、个人提供服务,推动创新创业由精英走向大众,促进各类创新创业主体共同参与、互帮互助,通过各类主体、资源的“聚合”产生“聚变”效应。“创”是内容:为一切创新创业活动提供服务支撑,既服务创业,也服务创新,努力形成以创新带动创业、以创业引领创新的良性互动,推动创新创业协同发展。“空间”是载体:既包括工作场所、经营场地等物理空间,也包括基于互联网的资源对接平台、学习交流平台、协同工作平台、网络社区等虚拟空间。虚拟空间是物理空间的延伸,某种意义上比物理空间更为重要。

(三)众创空间的特点

综合各方研究意见,认为众创空间应当至少具备以下几

个特点。一是开放与低成本:面向所有公众群体开放,采取部分服务免费、部分收费,或者会员服务的制度,为创业者提供相对较低成本的成长环境。二是协同与互助:通过沙龙、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