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1:37: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对2003年SARS中医药诊治工作的反思(转帖)
内容摘要:中医临床乏术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2003年在SARS诊治中,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是个实证,立法:清热解毒,用药一派寒凉。临床应用中,立即遭到质疑,过用寒凉,会导致患者内闭直中。作者运用八纲辨证分析SARS是个虚证,是一个外感戾气,入内耗气损阴,而致的“内伤病”,其病在肺,而其本在脾,并提出 SARS与770多年前曾在中国大地流行过的一场疾病十分相似,在金朝首都大梁,五六十日内造成百万人死亡的惨剧。李东垣称该病为:“内伤病”,造成患者大量死亡的原因是:“世人用药之误”。李东垣当时就在救治现场,发明创造了“甘温除大热”之法,组方:补中益气汤,称“伤之重者,不过二服而愈”,“其所济活着,不可遍举。”通过对“内伤病”与SARS的临床症状比较,二者临床症状非常相似,故SARS的诊治完全可以借鉴李东垣的医疗经验。“虚则补其母”,“培土以生金”。建议:由国务院出面,将2003年SARS患者的病例档案,全部集中调入国家档案馆,然后再组织人员重新进行研讨。中医后继乏人,临床乏术,这已在中医界形成共识,但临床乏术之严重程度,似乎人们并未认识到。为说明问题,得重提2003年中医在诊治SARS中的临床表现。广
大中医药工作者对参战诊治SARS,表现出极大的热情,他们不怕牺牲,主动请战,知难而上的精神,实在令人敬佩!由于广大中医药工作者的请缨,中央同意中医参与诊治SARS的战斗,2003年4月10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制定了《非典型肺炎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供各地参考。“方案”认为SARS属于中医的“温病”范畴,是个实证,立法:清热解毒,组方用药一派寒凉。辨证是中医的灵魂与生命,是立法、组方、遣药之依据,如果辨证错了,特别是将虚证辨证为实证,《难经》云:“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如此死者,医杀之耳。”“方案”在临床应用中立即遭到质疑,《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5月1日刊登《中医药专家为非典防治进言》的报道,中国中医研究院院长曹洪欣教授说:“个别人在服用了一些中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员陆广莘教授说:“根据邓铁涛的观点:这个病在香港和广州主要是一个湿邪内伏的问题,不主张过用寒凉”、“内有伏邪,过用寒凉反而导致内闭直中。”陆教授还说:“对病毒性疾病及热病一味地清热解毒可能也是一种误解。”“方案”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温病就应按叶天土的卫、气、营、血辨证,广大中医工作者在临床中发现SARS患者,除邪从口、鼻而入且具有发热症状与温病相同外,其传变根本不符合卫、气、营、血规律,SARS患者直到死亡,都未曾出现过神昏谵语,斑疹透露等营血证
侯。《中医杂志》2003年第9期717页刊登天津医科大学中医科陈建生的论文,及《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2日刊登的赵阳的文章《对非典中医诊治的几点不同意见》,陈、赵二位均不同意将SARS定为“温病”,陈、赵二位认为是“寒疫”属“伤寒”范畴,应按六经辨证。《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7月28日。刊登邱模炎,高杰东的文章,邱、高二位反对把SARS定名“温病”,提出SARS属于中医“湿热疫”的范畴,辩证应从吴鞠通的“三焦辨证”并引用吴鞠通的“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的话,批评“方案”。《中国中医药报》2003年6月5日刊登北京胸科医院刘德泉、黄卫祖的文章《谈非典病名、病机与处方用药》,刘、黄二位不同意将SARS定名为:“温病”范畴,并提出应定名为“肺湿疫”;其理由是,病变始终在肺,临床症状其邪为湿,且具有传染性,故取名:“肺湿疫。”刘、黄还论证,SARS是个虚证,文中说:“西医的病理检测,白血球降低,血小板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绝对值下降,氧分压、氧饱和度低等等,表现为气短乏力,喘咳痰少等症状,属于中医的气阴两虚证。从临床观察看,多数病人一开始就有此症状。因此,无论从西医病理还是从中医辨证而言,气阴两虚是整个病程中始终存在的,这也是非典病变迅速、病情危重、病程缠绵的原因。”刘、黄的辨证十分正确,论据也十分充分。总之,临床辨证对“方案”把SARS定名为“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