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9:50:1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高考历史选择题类型及答题技巧

1. 时间型选择题 有以时间推断其阶段性或阶段特征的,也有以时间为背景推导事件的,还有通过时间和事件来考查对事件意义的把握的。

[例]20世纪30年代,美国推行“中立”的外交政策,对这一政策的正确表述是 ① 适应国内外形势,维护自身利益 ② 反映国际形势走向缓和 ③ 维护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④ 不利于地区冲突的缓和与解决 ⑤ 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

A. ①③ B. ④⑤ C.②③ D.①④

评析:答此题时,首先要看有没有一般属性。从选项中会发现是一般属性,也就是所有外交政策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所以是首先要选到的;然后判断它所在时期的具体属性,从所学过的知识知道20世纪30年代历史阶段特征:法西斯上台,对内独裁,对外侵略,逐渐打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而英法美纵容侵略。把握了这一阶段特征,也就容易排除。“不关心美洲地区以外的事务”与帝国主义国家称霸世界的一般的属性不符,所以也排除,最后只剩下D项。

2. 比较型选择题 此类题是把具有可比性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或把同一历史现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表现放在一起,通过分析、归纳、比较,找出其相同点或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一是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注意题干考查的角度,看题干是考查两者的区别,还是考查两者的联系,或是二者兼有;二是把题支和题干进行比较,看题支本身是否表述错误,题支是否满足题干考查的要求,只有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题支,才能当选。 [例]与德意志统一相比,19世纪意大利统一的不同之处是

A. 先统一北方,再统一全国 B. 通过战争完成统一大业 C. 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D. 结束了异族压迫的局面

评析:A选项是二者的共性。通过课本“1867年成立北德意志同盟”这一知识点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判断出德意志统一符合A项,而判断意大利则较困难。我们可以这样推理:在德意志符合A选项的前提下,如果意大利也符合,那么二者是共性要排除;如果意大利不符合A选项,那么也得排除,因为意大利是我们考察的主体,而非德意志。B项和C项是共性容易排除。最后只剩下很难判断的D项。实际上德国没有外族压迫,完全是内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四分五裂的国家状态)矛盾激化的产物,而意大利则主要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激化的结果,同时还有异族的压迫存在。由此可见D项因符合意大利不符合德意志因而当选。

3. 材料型选择题 是把材料解析题特有的考查功能向选择题延伸的结果。其形式是题干由一段或数段材料和简明扼要的设问构成,备选项一般是对所引材料表明的含义的判断和解释,要求学生对备选项中的解释是否与材料提供的有效信息相一致做出判断。做好这种题型首先要读懂材料,对材料能够进行由表及里地分析,坚持两个有效的原则,即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包括引导语和材料和主体部分)。做这种题目,学生最容易出现的失误是不能“最大限度”地抓住有效信息作答,特别是有些材料的引导语常被忽视。 [例]上海曾有个资本家说:“现在搞厂容易了,过去要和杜月笙、流氓、警察打招呼,现在不同了,销售有百货公司,配料有轻工业部,贷款有人民银行,还有党、团、工会搞增产节约,我们好做事了。”这反映当时① 资本家的经营被纳入国家资本主义 ② 资本家已被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③ 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在加强 ④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尚未完成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评析:从材料“百货公司”、“轻工业部”、“人民银行”等可以看出①③该选,②④本来就是一个矛盾,二者只能择其一,从材料中的导语“资本家”“打招呼”“搞厂容易”“我们好做事”等信息可排除②,保留了④。所以此答案是C项。

4. 图像型选择题 这是近几年出现的一种新型选择题,是以图像资料创设历史情境,考查从图像资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再认和理解历史知识的能力。解此种题时,先弄清图名,然后对图像认真观察和解读。多个图像的,要善于进行联系和比较。最后做到“论从图出”,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概括或推断。 [例] 右图为中国近代第一家股份公司上海轮船招商局的经营广告,其上面文字为“宗旨:发展中国航运,促进对外贸易。业务:预定客货仓位,代客报关装货,代理水火保险,办理仓储堆栈。欢迎监督、接受批评”等。从该“广告”中能够获取的准确历史信息是①轮船招商局注重制度和经营管理的创新 ②改变了我国航运业被外国侵略者垄断的局面③有利于我国水上交通运输业的近代化④中国近代航运业受西方影响较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5.最佳选择题 是单项选择题中的基本题型,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理解掌握的

准确性,考查辩证思维能力。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是选择题中难度最大的类型。虽然高考中这种题型逐步推出历史舞台,但了解一下,以防万一。解题方法是先根据题干要求,确定好题目的逻辑思维关系,即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正确理论的指导下,确定住“最佳”标准,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运用优选法,逐个比较、分析备选项,找出最佳答案。谨防以偏概全的错误,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例]工业革命产生的巨大生产力对世界造成了最深刻的影响是( )

A.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改变 B.猛烈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 C.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 D.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贫困落后

解析:最深刻的影响一般从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主要矛盾、阶级本质等方面分析。A、B两项都是对思想意识形态方面的影响。D项是世界范围内的影响,从C项中可以推导出D项,且C项强调了对生产关系方面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影响。

6.因果选择题 此类题目,通常将历史现象中存在的不同因素列出,再根据题干的指向列出相应的原因或结果等。考查的角度有两方面:第一种形式由结果推断出原因,其结构是题干为果,题支为因。第二种形式是由原因推出结果或影响,其结构是题干为因,备选项为果。常用根本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等表示。第二种是以前高考的常题,最近几年很少出现,但也要注意。 此类题目主要着眼于历史现象的背景、条件、结果、影响等方面的考查。要审清题意,明确因果关系,搞清命题意图。同时注意区别根本原因、直接原因、主观原因、客观原因、内外因等要求。切忌因果颠倒,互相混淆,不分主次等。 [例1]20世纪80年代,东欧国家经济改革成效不大,最主要的原因是:

A 片面发展重工业和执行高速度,高积累、高投资的工业化的方针 B 经济改革没有突破旧的模式 C 执政党和政府脱离了人甩群众 D 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战略

[例2]苏联在前两个“五年计划”期间取得的成就有:

①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② 基本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③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二位 ④实现了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的协调发展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7.否定选择题(逆向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其特点是题干部分采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无”、“没有”、“不正确”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目要求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

[例]二战爆发前的非洲埃塞俄比亚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与中国抗日斗争的共同特点不包括 A.都具有抗击度略的民族战争性质 B.都与侵略者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斗争 C.都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通力合作、联合对敌 D.未得到英法为首的国联的真正支持

8.排序选择题 此类题目是要求考生能根据题目要求,把历史事实或历史现象按一定的顺序加以排列,如时间先后等,其形式有序号式或非序号式两种。 巧解此类题可以获得事半功倍之效。采用首尾结合法,首先找出打头的历史事件的序号,找出备选项的代码;再找出结束事件的序号,结合首尾序号,选择备选项符合顺序排列的那一个。若存在相同的备选项,则要比较他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例]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主张不同,具体表现为

①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②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③学习西方的教育制度④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 D.②③

解析:B ①是两派的共同点,③④从戊戌变法的内容可分析得出是不同主张。②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制度,维新派主张变革封建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

9.概念选择题 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则多是对这一概念的阐释或解释。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

[例]有关19世纪60年代的“体用之争”的叙述,错误的是 A.大体上局限于“是否学习西方物质文化的层面” B.冲击传统“夷夏之辩”的保守观念

C.为西学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

D.促使知识分子的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政治制度方面

解析:D“体用之争”中的“体”的具体表现是早期维新派提出的思想主张,但19世纪60年代知识分子的注意力还未转移,转移主要体现在19世纪90年代,ABC表述正确,符合要求的选项为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