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光的色散 教学设计精品教育.doc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4 8:25: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光的色散 教学设计

光的色散 整体设计

本节学习光的色散。学习本节内容需要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等知识为基础,进一步学习因不同单色光折射本领不同引发的光的色散现象、三原色光、看不见的光。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见到过各种颜色,而对彩虹类的现象见之不多,对其成因较难理解。通过小组实验、讨论、交流,知道有复色光与单色光的区别,并尝试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体会三原色组合应用,了解看不见的光。看不见的光,其内容抽象,在理解方面难度较大,找准切入点是关键。本课采用先从生活入手,抓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从而让学生探究其特征和原因,进而再回到生活中寻找实际应用。在探究过程中,让学生领略到光学的巨大魅力,感悟自然现象的多样性和自然规律之间和谐完美的统一,培养他们理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的判断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要求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动手乐趣及学习活动中的实际操作,激发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习的能力层次,感受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方法,感悟观察、实验、推理对形成概念和发现规律的重要作用。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第 1 页

1.了解光的色散现象,知道白光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组成的。

2.知道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3.初步了解太阳光谱和看不见的光。 4.初步认识红外线和紫外线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实验,了解白光的色散现象。

2.探究色光的混合,获得有关知识,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

3.通过收集、交流关于红外线、紫外线的资料,获得处理信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乐于参加物理学习活动。

2.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和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

3.初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有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光的色散现象。 2.光的三原色。 教学难点

第 2 页

1.光的色散演示实验。

2.光的三原色的混合实验演示。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三棱镜、白纸、手电筒、红色和蓝色塑料片、多媒体资料、平面镜。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题导入

问题:白天我们看到的光从何而来?太阳光是什么颜色的? 引入:以前人们一直认为白色是最单纯的颜色,白光是最单纯的光,不能分解,到17世纪英国的科学家牛顿通过一个实验发现了一种极为奇妙的 现象,让人们对于上面的问 题有了明确的认识。那么大家想知道他的实验是怎么做的吗?白光到底能不能分解呢?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给了基础差的学生一定提示,使其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利用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便于学生更新已有经验,接受新知识,诱导学习动机,丰富感知。 情景导入

播放关于彩虹传说的动画,提出“为什么天空中会有彩虹

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