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1:38: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019年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三年级“中华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2019年三年级经典诵读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时间 诵 读 目 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古诗。 2、了解古诗背景,领悟古诗意思。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1《回乡偶书》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回乡偶书 贺知章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教 师 点 拨 《回乡偶书二首》是唐代诗人贺知章的组诗作品。这两首诗虽是作者晚年之作,但充满生活情趣。第一首诗在抒发作者久客他乡的伤感的同时,也写出了久别回乡的亲切感;第二首诗抓住了家乡的变与不变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对生活变迁、岁月沧桑、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无奈之情。 【其一】 我在年少时离开家乡,到了迟暮之年才回来。我的乡音虽未改变,但鬓角的毛发却已经斑白。儿童们看见我,没有一个认识的。他们笑着询问:这客人是从哪里来的呀? 【其二】 我离别家乡的时间已经很长了,回家后才感觉到家乡的人事变迁实在是太大了。只有门前那镜湖的碧水,在春风吹拂下泛起一圈一圈的波纹,还和五十多年前一模一样。 时间 诵 读 目 标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2《七步诗》 1、学习《七步诗》,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 诵 读 内 容 《七步诗》 三国 曹植 原文: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改编: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教 师 点 拨 时间 诵 读 目 标 《七步诗》,是三国时期魏国著名文人曹植的名篇。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内部的残酷斗争和诗人自身处境艰难,沉郁愤激的感情。 【译文】锅里煮着豆子,是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过后,留下豆汁来做成羹。把豆渣压干做成豆豉。豆茎在锅下燃烧,豆子在锅里哭泣。你我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你何必这样急迫地煎熬我呢?这首诗用同根而生的萁和豆来比喻同父共母的兄弟,用萁煎其豆来比喻同胞骨肉的哥哥残害弟弟,表现了作者对兄弟相逼、骨肉相残的不满与厌恶。 班级 三 诗文题目 3《长歌行》 1、学习《长歌行》,了解这首诗的创作经过。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3、领悟学习古诗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含义。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