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20 15:35: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社会学分析
作者:李艳霞
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4期
摘 要: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全国逐步实施二孩政策,90后大学生必将深受该政策影响。了解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将对预测今后人口及家庭发展走向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能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社会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C9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4-0089-02
生育意愿概念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即生育数量、时间和性别。本文在楚雄师范学院随机抽取了200名90后大学生参与填答,共计发放200份问卷,收回198份,有效问卷为197份,有效数据结果经过统计数据系统SPSS处理所得。 一、楚雄师院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状况描述
(一)生育时间意愿调查分析。数据显示,在所有被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83.2%的被调查者表示婚后会选择生育孩子,表示不会生孩子的被调查者仅占6.1%,还有10.7%的被调查者回答的是不确定。这表明绝大多数90后大学生是愿意生育的。生育年龄的选择是生育态度中的重要内容,我国多年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和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晚生晚育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在本次调查中,晚婚晚育表现明显,37%的被调查者认为27-29周岁是最佳生育年龄,27.3%的被调查者认为24-26周岁是最佳的生育年龄。也就是说,约65%的被调查者认为,24-29岁是最理想的生育年龄,这符合人口学研究的最佳生育年龄25-29岁,也符合优生优育的时间。另外,被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有56.8%的人认为26-30岁是最佳的结婚时间,选择23岁之前和30岁之后的学生居于少数,这表明绝大多数学生结婚时间选择有推迟趋势。 (二)生育性别意愿调查分析。生育性别意愿是指对子女的性别偏好。生育性别意愿对出生人口性别比有重要影响,它决定着未来人口的性别比例。由于受中国传统思想的影响,国人表现出对生育子女的男性偏好较大,导致我国性别比严重失衡。近些年来,国家从法律保障、政策、监督检查等多方面进行调整,人们的生育性别意愿发生一些转变。本文被调查的90后大学生中有71.2%的人选择了“无所谓”,这表明他们对子女的性别没有特别的偏好,女孩男孩都可以;表示喜欢女孩或者喜欢男孩的相对较少,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15.2%和13.5%,这与许多调查结果的男孩偏好不太一致。
(三)生育数量意愿调查分析。生育数量意愿是最重要的生育意愿测量指标,它影响着我国未来人口的总量,是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的重要依据。为了了解90后大学生生育数量意愿是否受生育政策影响,在调查90后大学生意愿生育子女数量时,共设计了两个题目:一个是“请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问您理想生育子女的数量是几个?”另一个是“如果符合‘单独二孩’政策,您会选择以后生育二孩么?”调查结果显示,有43.8%的人认为理想生育子女的数量是1个,也就是说90后大学生中选择生育1个子女的人数最多。而在“单独二孩”政策的条件下,选择生育2个孩子的人数最多,但数据差别较小。这表明“单独二孩”政策对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是有影响的,但影响较小。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本次调查分别计算了“理想生育子女的数量”和“单独二孩条件下愿意生育子女的数量”的总体平均意愿生育数量。调查显示,在“理想数量”条件下,总体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为1.31,在“单独二孩\的条件下,总体平均意愿生育数量为1.37,在有无“单独二孩”条件下的总体平均意愿生育数量差异为0.06。表明“单独二孩”对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有一定影响,但影响不大。因此,即使放开“单独二孩”,90后大学生群体也不会出现生育集中以及人口洪峰等问题。
(四)意愿生育动机调查分析。生育动机是探究生育意愿成因的一项重要内容。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人们的生育动机逐渐由传统的养儿防老转变到个人的精神需要上,生育动机的功利性目的在减弱。本次调查显示,有58.7%的被调查者选择了“追求人生的完整”,位居第一;54.3%选择了“喜欢孩子”,排在第二;排在第三到第七的分别是“传宗接代”31.5%,“巩固夫妻感情,增加家庭乐趣”为30.8%,“长辈期望”为29.6%,“养儿防老”为24.6%,“社会压力”为19.7%。这表明,生育动机的经济保障性功能在淡化,人们的传统养儿防老已经转变,90后大学生生育子女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精神层面的需求。 二、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经济因素。为了解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问卷设计了一个题目:“您认为影响您生育意愿的因素有哪些?”选择“养孩子的费用”和“经济与居住条件”的人数最多,两者都为63.7%,并列第一;后面依次是:“自身职业发展状况”为51.2%,“结婚的年龄”为40.3%,“身体状况”为25.6%,“追求个人理想”为23.2%,“社会风气”为20.7%,“国家政策”为19.3%,“赡养义务”为10.1%,“其他”为4.2%。其中,“养孩子的费用”和“经济与居住条件”所占比重最大,表明经济因素对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是最大的。问卷还设计了其他四个问题:“您认为理想生育子女数量为0个的原因”,“您认为理想生育子女数量为1个的原因”,“您认为理想生育子女的数量为2个的原因”,“您认为生育3个及以上孩子最为理想的原因”。在认为“生育0个子女最为理想”的被调查者中,给出的原因是“养育小孩成本高,会降低生活质量”,占到总数的52.6%。在认为“生育1个孩子最为理想”的被调查者中,63%给出的原因是“满足家庭亲子的需求”和“物质经济水平能够负担”,而50.2%给出的原因是“生多了养不起”。在认为“生育2个孩子最为理想”的被调查者中,58.2%给出的原因是“喜欢孩子”,排在第一位;38.2%给出的原因是“怕一个孩子孤单”,位居第二;还有22.44%给出的原因是“生多了养不起”。
(二)社会因素。调查显示,所有被调查者中选择“社会风气”、“国家政策”、“赡养义务”的比例分别为20.7%、19.3%、10.1%,说明国家人口政策、赡养义务及社会风气对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也有一定影响,但相对较小。社会因素包括传统观念、传宗接代、从众心理、长辈期望等。但是由于90后大学生受教育程度较高,能够自主理性地对待生育问题,受从众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理、社会风气等外因的影响不大。此外,赡养义务也影响人们的生育意愿。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当下我国形成了独特的“四二一”家庭模式,即一对夫妇要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个小孩,养老压力剧增。这导致90后的独生子女在生育子女数量上出现少生甚至不生的倾向。虽然国家已经对养老体制进行了改革,试图把养老责任转给社会,但实现养老责任的社会化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这种赡养义务还是会对90后形成压力。
(三)精神需求等因素。在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的影响因素上,被调查者中的51.2%选择了“自我职业发展状况”,所占比重居于第三。而选择了“追求个人理想”的也占有一定比重。这说明除了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外,90后大学生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更看重精神方面的需求。按照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观点,当人的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时,人们就会主动追求高级需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国家福利保障体系的完善,人们低层次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开始选择更高层次的需要。也就是说从物质需求转向精神需求,即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些也影响到90后大学生群体的生育意愿。 三、90后大学生生育意愿调查结论分析
(一)生育时间意愿较晚,呈现出晚婚晚育的特点。出于对经济条件、个人理想的追求以及受教育年限的制约,90后大学生的生育意愿呈现出总体推迟的特点。90后大学生选择24—29岁生育子女,也就是生育峰值年龄出现在24—29岁之间,属于晚峰型。同时90后大学生更注重生育的质量,包括出生人口的质量和教育质量。中国近代人口学先驱陈一达认为,提高人口质量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从优生和教育两个方面入手。晚婚晚育成为90后大学生优先选择,这有利于提高和改善人口质量,促进生殖健康。90后更加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有利于真正实现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
(二)生育性别意愿没有特别偏好,生育数量意愿理性化。超过70%的样本对孩子的性别没有偏好,这表明在这一群体中,受传统思想生男偏好的影响较小,在生育子女的性别上没有特别偏好。90后大学生的生育数量意愿趋于下降,在生育意愿上偏重于对子女质量的追求远远超过了对子女数量和性别的追求。90后大学生在生育性别意愿上没有特别偏好,有利于促进人口结构的均衡。但90后大学生只是我国人口的一个部分,为全面解决性别比失衡问题,我国应加强国民教育,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并给予监督,以确保出生人口的性别比大体均衡。 (三)在生育动机上,注重精神层面的需要。90后大学生排在前两位的生育动机是“追求人生的完整”和“喜欢孩子”,这表明90后大学生的生育动机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养儿防老转向一个新兴观念,更加注重精神层面的满足。通常,国际上将平均生育2.1个孩子视为世代更替水平,即所有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6]。而90后大学生认为生育1.31个孩子最为理想,所以我国应该采取更为积极地地引导这一群体生育,适度的生育率可以维持最优的人口规模。从长远来看,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必须使总和生育率接近2.1。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提高公众的文化素质,指导人们理性生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