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44:1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7)被试选择(或被试特征)。 (8)被试缺失。
(9)选择与成熟的交互影响。 32、答:(1)使用设计组加以平衡; (2)随机、匹配或实验组兼作控制组; (3)设计控制和统计控制。 33、答:(1)教育实验研究的目标评价; (2)教育实验研究的过程评价; (3)教育实验研究的结果评价 34、答:(1)随机选择和分配被试 消除被试个体之间的差异,因而采用随机方法来选择和分配被试能有效地控制被试间的各种差异。(2)设置控制组 在实验中设置一个或多个控制组,对两个组同时进行因变量的观测(包括前测和后测),能较好地排除或恒定成熟对实验中因变量的作用。(3)采用“双盲法” 所谓双盲法,即研究者在实验中既不让实验的主试也不让被试了解实验的真实目的和意图,这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主试的态度、被试间自变量的扩散等方面的无关变量。
(4)使无关变量保持恒定
对这些难以完全消除的无关变量,研究者可以设法将其恒定,即在实验的各个组别、各个阶段使其保持不变。(5)提高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在设计中根据对无关变量控制的需要来设计操作自变量的具体方法、设计实验程序、进行时间分配,这能较好地进行无关变量的控制。(6)控制资料统计过程
研究者按实验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并严格统计的程序和结果处理,能减少统计误差,提高研究结论的准确性。
35、答:(1)它是一种以解决学校中某一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现场研究方法。 (2)它是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科研方法。 (3)它要求行动者(教师)参与研究,研究者参与实践,并在研究和工作中相互协作。 (4)它具有很高的动态性 (5)行动研究是在真实的特定的工作环境中进行,所以不一定具有普遍的代表性。 36、答:行动研究的适用范围主要是适用于教育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问题的研究,以及中小规模而不是宏观的实际研究。针对教育的实际情境而进行,从实际中来又回到实际中去。具体表现为: (1)课堂教学研究将改革措施实施于教学过程; (2)对课程进行中小规模的改革研究;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提供新的技术和方法; (4)学校管理评价;
(5)对已确诊的问题所施行的改革措施,如困难学生的教育措施,不良心理行为的矫正,环境因素的变革等。
37、答:(1)叙述的内容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教育事件 (2)注重叙事者在研究中的价值和意义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3)关注教育事件中的具体人物 (4)叙述的内容具有一定的情节性 (5)以归纳的方式得出研究结论 38、答:(1)研究教师的教育思想 (2)研究教师的教育活动 (3)研究教师的教育对象 39、答:一般来说,教育调查报告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到解决问题,一般由题目、前言、正文、总结及附录五部分组成。(1)题目 用一句话点题,反映主要研究问题。可加副标题,它是对主标题的补充,用来说明在什么范围内、基于什么问题的调查。(2)前言
调查报告前言必须开宗明义地交代清楚调查的目的、意义、任务和方法。(3)正文 正文部分即调查内容。通过叙述、调查图表、统计数字及有关文献资料,用纲目、项或篇、章、节的形式把主体内容有条理地、准确地揭示出来。 (4)总结 在对整个调查内容进行总体的定性、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概括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并提出新的见解、新的理论和参考意见。(5)附录
必要时要把调查工具或部分原始材料附在报告后面。
40、答:教育实验研究报告的基本框架结构包括题目、前言、方法、结果、讨论、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1)题目
题目必须准确、清楚地呈现出研究的主要问题。因此,实验报告的标题常常直接采用研究课题的名称,指明所研究的主要变量,使人对研究问题一目了然。
2)前言
前言是研究报告的正文开头部分。 (3)方法 该部分要阐明实验研究所使用的研究方法,以便于人们对整个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客观性加以评价鉴定。(4)结果 简明地说明每一结果与研究假设的关系,将研究结果作为客观事实呈现给读者。
(5)讨论研究者根据研究的客观事实和结论,结合自己的认识与了解,通过分析思考,讨论和分析与实验结果有关的问题,对当前教育理论或实践的发展提出自己的认识、建议和设想。 四、论述题 1、答:(1)三种研究思路优劣。 ①称书包重量可以收集关于学生课业负担的客观的数量化证据,但如果不同时考察书包的内容,就会使研究显得简单化而失之武断。
②课堂观察可以发现学生是否出现生理和心理疲劳,但无法完全了解作业负担等情况,并且课堂观察的样本数少,难以了解全地区学生课业负担的概况。 ③问卷调查效率高,可以短时间内获得大量有关学生课业负担的数据,但获得的信息单一、表面化。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
(2)研究设想
问卷调查、课堂观察和访谈调查相结合的研究。 2、答:
(1)三种研究思路的优劣:
①结构式观察有明确的观察项目,也有具体的记录表格,观察时能方便的记录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情况,观察后的分析也可以量化,并且还可以对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前后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进行对比研究。但结构式观察所得的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资料比较有限,且不能根据具体的课堂情况灵活变通,因此,缺乏弹性。并且观察起来也比较费事。 ②非参与性观察所得的有关教师与学生的资料具有客观性,但却只看到教师与学生行为及活动的外貌,难以深入了解其行为的动机与活动的原因,而且由于教师及学生的戒心和防御,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许多隐秘的行为与活动无法观察到,所得到的观察资料也可能是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些表面的甚至是偶然的行为表现,缺乏深度的了解。 ③时间取样观察法简便易行,省时省力,能够确定行为发生的频率,使所得资料易于进行定量的统计分析。但这种方法通常的做法是把大的行为分解为小的成分,仅集中于特定的行为,忽略教师与学生行为的起因等线索,因此时间取样法还不易于确定行为之间的联系,易割裂行为与背景之间的关系。 (2)研究设想:
以上三种观察类型有各自的基本特性、使用条件和各自的局限性,而他们之间又存在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关系。由于教育现象、内外在各种因素的相互影响和制约,常常需要进行综合观察,因此在观察中应将三种观察方法结合,这样才能获得最有价值的观察资料。 -来源网络,仅供个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