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9 9:04: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创新是每一个人天生就有的潜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为此,教师应该端正教学思想,努力创设一种师生平等、课堂民主的教学氛围,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下面?谈我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点滴体会。
一、营造氛围,培养创新意识
传统教育方式的一个重大误区就是设定结论和作业标准答案,然后让学生围绕答案进行思考。以应用题教学为例为例,传统教育模式往往是老师引领学生分析题中所知条件和所求问题,然后引领学生在关键处解答,至此讲授任务基本完成。但这不仅不会激发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甚至会由于强迫学生按老师的思路去做而成为负担,进而对老师的讲解产生抵触心理。意识到这一点后,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尝试了一种新做法,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习应用题前,我们并没有让学生随老师一起分析,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解决。遇到问题后小组内研究,老师发现集体共性问题再予以点拨。这样一来,学生兴味盎然,解题思路不尽相同,学生学
习数学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除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外,我们还尝试其他诱发学生思考的手段,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如主题班会上,我们组织各种讨论,包括“如果我是校长”、“我当一天班长”、“我为妈妈做一件事”、“我的一次说谎经历”等话题,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的思维得以拓展。
二、因材施教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
因材施教要求教师在综合分析每名学生学情的基础上,找出适合的教育方法,这是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前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也应因材施教。受性格、生活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学生的思维主动性和多维性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学生不喜欢钻研,习惯于等待老师公布答案;有的学生虽喜欢思考,但不喜欢主动钻研,老师提问时他们往往闭口不答;有的学生表现欲较强,总希望能第一个回答问题,但常常是不加思考,脱口而出。因材施教要求我们要对学生的各种行为状态,思维方式做到心中有数,有意识地进行引导。对待第一种学生,我们要主动提问;对待第二种学生,我们则应鼓励其表达自己的见解;对待第三种学生,我们应在肯定其优点的同时,帮助他们养成三思而后行的习惯。 此外,我们还要重视学生已有的不同想法,对学生提供的不同答案,要认真分析,切不可将自己的理解方式作为评
判学生的标准。
三、鼓励质疑,激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彻底改变教学中唯师是从的学生才是好学生的想法,彻底改变能把教师所教所说的倒背如流的学生才是优秀生的想法,彻底改变若有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和意见,就认为那个学生在故意捣乱的思想。教师眼中的这些好学生往往是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出来的,而不是磕磕绊绊自己寻找出来的。他们的知识及思维都是教师复制出来的,完全没有了学生自己的个性思维和创新思维。因此,要培养创新人才,教师必须改变育人思维,鼓励学生多向教师提问,师生共同寻求答案。
一位学者说过:“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创新意识起始于学生的质疑问难,善于质疑的人,才有自己的思维,有自己的路子。教师要在精神上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保证让全体学生直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允许他们提问。实践证明:能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好,因为他是创造性学习的一种表现,是一个培养创新意识的很好素材。例如,教了《钓鱼的启示》一文,我让学生评价文中的父亲。多数学生都认为文中的父亲无私处事、诚实做人。但也有学生大胆质疑,认为文中的父亲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