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朗温润 舒缓悠远《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5:17: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清朗温润 舒缓悠远--《江南的冬景》教

学设计 (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设想

《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之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第一篇散文。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看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或政治色彩,有的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读来格外令人惬意和舒坦。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用文字“构图敷彩”的本领。

为了落实上面的教学目标,笔者拟以“江南美”为课眼,

以作者独具个性的“言语方式”为抓手,以“冬天的江南美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想表达什么情感,从此文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郁达夫”“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三个问题的解决为主要教学流程,有序展开教学。 教学目标

1.体会《江南的冬景》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

2.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感受自然美。

3.探讨作者是如何从审美的角度表现自然之美的。 4.观察发现自然景物的特点,尝试用恰当的形式描述出来。 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三遍,思考作者给我们描绘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拟一个小标题。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

春天的江南如此绚丽迷人,以至白居易终生难忘。那么,

冬天的江南又怎样呢?美好?(板书:美)今天,我们跟随江南才子郁达夫去欣赏一下他笔下“江南的冬景”是怎么样的,他又是如何描述“江南的冬景”的。(板书课题) 二、欣赏冬景,品味言语

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美在哪里?

1.辅助问题A:全文描绘了几幅江南冬景图?各有什么特点?除了“美”这个形容词外,还能用别的词来形容它们的特点吗?请用“江南的冬景真(),你看:第()自然段的()”句式说一说。

“你看”后面的内容尽量用书上的原话,尽量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速读全文后交流阅读初体验。附参考解答如下(主要目的是引导诵读,品味语言。第一个括号里的内容不一定与

答案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1)(可爱),你看:(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曝背谈天……)

(2)(有生气),你看:(第五自然段的描写: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

(3)(惬意),你看:(第六自然段:说起寒郊的散步……一种特意的恩惠……)

(4)(迷人),你看:(第七自然段:江南河港交流……

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5)(有趣味),你看:(第八自然段:晚来天欲雪……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6)(诱人),你看:(第九和十自然段:江南的旱冬……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去湖上散散步罢!)

2.辅助问题B:江南的冬景,怎一个“美”字了得?!请选择其中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景,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或者表达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欣赏。 若学生基础差,老师可示范欣赏第七段如下: (1)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角度欣赏。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于是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

道。其次,我们还可以对文中的酒客作这样的想象: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该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而尽,而是浅斟慢酌。

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比

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

(2)从作者精巧的构思角度欣赏。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

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再写桥和山之间的树林,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乌篷小船,从近到远又回到近,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对于远处景物作者就用那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从语言角度欣赏。长句与短句结合,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间或又掺入四字句,既朗朗上口又典雅脱俗,尤其有特色的是这里换成第二人称来叙述,如“你试想想”“你说够不够悠闲”“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这些句子,让我们读者觉得作者似乎是边作画边与我们交谈,好像就是在问我们:这样好不好?这样够不够?这样有没有把江南人的悠闲都画出来?在交谈中,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了水墨江南。这清新淳朴的语言,舒缓优美的语调,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和温馨,格外惬意和舒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