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6 7:00:3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议村干部“走读”现象
一、村干部“走读”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买房,享受“城里人”的待遇,其中不乏村干部甚至是村主干。“早上到村,下午回城”,俨然成了“走读一族”,有的村干部只是在乡镇召集开会才会露面,或者是有事时才到村部一趟,无事就干自己的“副业”,渐渐脱离了村民群众。村干部“走读”,使干部在村工作时间短,进村入户接触群众少,群众遇到困难问题得不到及时帮助解决,直接影响村工作的正常开展,影响矛盾纠纷和突发事件的及时妥善处臵,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同时也增加了行政成本。 二、造成村干部“走读”的原因
(一)走读的主观原因
从主观原因上看:一是思想松懈。放松了世界观的改造,理想信念动摇,造成思想滑坡,艰苦奋斗精神不强。部分干部耐不住村的清苦寂寞,吃不惯村的粗茶淡饭。二是自律监督不严。对于走读现象,往往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自律意识很淡薄。三是责任感不强。扎根基层服务基层的观念弱化、艰苦奋斗精神不足,缺乏服务意识和责任心。四是制度建设不力。从考勤制度来看,村普遍都制订了考勤制度,但只是为了应付上面检查,没有进行严格监督。
(二)走读的客观原因
1、农村工作形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进步,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和村政府职能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转变,也间接造
1
成走读现象的发生。
2、便利的交通。交通的便捷为干部“走读”创造了条件,通信条件的改善,给处理事务带来方便。固定电话、移动电话、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更是给“走读”处理事务带来了方便。
3、城乡差距。自古以来,城乡差距就非常明显,人们都城镇生活都有着无限的向往。无论是村干部是来自城镇还是农村,他们都希望将自己的家安在城镇,让自己享受城镇居民的待遇。城镇的城乡差距明显成为造成干部“走读”的重要原因。
4、家庭原因。家庭的原因,父母年老和孩子年幼晚上需要人照看也造成一些“走读”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干部经济收入的增加,使不少干部把家安在城区,以提高家庭生活质量,有的还为家属就业和子女在城区读书创造条件。
三、“走读”的危害,因“走”而生
“走读干部”虽工作岗位在村基层,却把生活重心放在城市。每天下班,像“候鸟”一样飞回城市,甚至周末为回城而提前早退、脱岗,导致群众门难进、事难办。
(一)脱离群众。我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基层党组织倾听不到群众的意见、了解不到群众的要求,就不能集中群众的智慧,形成正确的理论和政策,宣传群众、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无从
2
谈起,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得不到维护。难以实现“为村民鼓与呼、为村民谋福祉、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
(二)延误时机。蜻蜓点水似的上班,不可能一心扑在工作上,农村的邻里纠纷等“小矛盾”难以及时调处化解,导致小事积累酿成深怨,进而造成到镇,甚至到镇级以上部门上访,严重影响平安建设,阻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三)影响形象。村干部“走读”,在群众心目中留下“心不在焉”、“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印象,时间久了,群众便产生不信任感;随着法制化社会建设的加快,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普及,农民群众的法律意识、维权意识逐步加强,各项政策的公开、透明,农民群众“指点”村干部不规范之处,参事议事已成常态化,遇见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的事项,首先会找到村干部“理论”,而在此时,村干部“猫”在城里,躲避问题,严重影响党员、组织形象。
(四)阻碍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农村事业发展,及时下拨各种惠农资金,加大对农村建设扶持力度。主要干部“走读”,各村真正负责的往往是副职,其待遇一般,积极性不高,对农村发展把握不全,政策落实不到位,难以推进现代化进程。
四、关于解决村干部“走读“现象的对策和建议 为了解决村干部“走读”问题,近年来各地都在不断探索。一些地方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改善村机关基本生活条件、丰富干部精神文化生活入手,采取建设村食堂、干部宿舍等设施,让村干部安心工作,取得了积极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