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必修三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必背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2:55: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第一框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考点:

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2.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3.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一、从民族节日和文化遗产中,感受世界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1. 民族节日 (1)形成: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 (2)民族节日在民族文化中的价值:

①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体现传统民族节日的文化内涵) ②透过各民族的传统节日及习俗,我们可以领略不同民族文化的韵味。 2. 文化遗产 (1)含义:指在历史、艺术或科学及审美、人神学、人类学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的纪念之物,建筑物、遗迹等。 (2)地位和价值:

①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不仅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的作用,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二、正确理解文化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1. 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2. 任何文化都是世界性和民族性的统一。

(1)文化是世界的: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其共性,有普遍的规律,在实践中产生和发展的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

(2)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3)结论: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三、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1. 为什么要尊重文化多样性 (1)P29第一段第一句

(2)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3)文化是民族的,文化也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 (4)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①每个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精粹,每个民族的文化精粹都是该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和人民智慧的结晶。 ②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5)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一个民族的文化成就不仅属于这个民族,而且属于整个世界,都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2. 如何尊重文化多样性?

(1)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2)尊重文化多样性应该坚持正确的态度: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

(3)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要吸取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反对“封闭主义”,也要传承本民族优秀文化,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第二框 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考点:

1.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2.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3.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一、文化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视为文化传播。 2.文化传播的途径

(1)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

(2)人口迁徙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之一。---每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都意味着大规模的文化传播,都会对当时当地的经济、政治、文化产生极大的影响。

(3)教育是文化传播的又一重要途径。---各国之间互派留学生和访问使者,是一种更为直接的文化传播方式

(4)文化传播就在生活中。小到亲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各种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 二、现代文化传播的手段:大众传媒及其作用 1.传媒的含义:文化传播借助的媒介。

2.传媒的发展阶段:口语传播--文字传播--印刷传播--电子传播--网络传播 ◆注意:(1) 各种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共同起作用。

(2)新传媒的出现不意味着旧传媒的消失。传媒的发展是依次递进和叠加的过程,是不断丰富的过程,不淘汰、不更替其他。

3. 关于大众传媒

(1)含义:大众传播媒介,是指能够向社会大众大规模传播信息的专业化媒介组织和信息载体。 (2) 大众传媒真正开始的标志:印刷媒体的推广 (3) 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的多种形式 现代社会中的传媒有报刊、广播、电视、网络、书籍、电影等多种形式。 ◆比较:各种文化传媒的特点

(4)大众传媒是现代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①现代传媒特点?

依托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光纤通信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 ②大众传媒优点和意义?

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播、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三、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

1.文化交流的意义:①有利于促进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学习和吸收各民族优秀文化成果,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有利于世界各种文化互相借鉴,取长补短,维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与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提高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③有利于加强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增进互相了解,发展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建设和谐世界。

2.积极做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全球范围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我们既要更加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更加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第一框 传统文化的继承

考点:

1.传统文化的含义、传统文化继承性的体现 2.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作用和影响 3.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一、传统文化的含义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二、传统文化的继承体现在哪些方面? 1.传统习俗的继承 (1)含义:是指在一定社会群体中约定俗成、世代相传的风尚、礼节和习惯

(2)影响和地位:对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是传统文化的基本形式之一 。 2.传统建筑的继承---文化价值和地位 (1)建筑被称为凝固的艺术;

(2)中国古代建筑是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3.传统文艺的继承 ----文化价值和地位: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文学(集中体现中华文化的基本精神)、传统戏曲、传统绘画等为代表,具有悠久历史,蕴藏丰富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4.传统思想的继承 (1)外延:包括在长期历史积淀中形成的理论观点、学术思想和道德观念 (2)地位和影响:

①是传统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②中国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具有深刻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这是中华民族经济文化的核心。 三、传统文化的特点

1.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 2.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作为特定历史发展的产物,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四、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为什么要正确对待传统文化 (1)从传统文化的双重作用和影响看: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经济、政治的变化,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2)从必要性看:

①一个国家,只有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克服消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②每个人只有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影响,才能使自己自由全面发展,更好地创造新生活。 2.如何继承传统文化,发挥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 (1)正确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2)对于传统文化,要辩证地认识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分辨其中的精华和糟粕。 (注意怎么分辨)

(3)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的、腐朽的东西,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

(4)要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对待传统文化,既反对“历史虚无主义”,也反对“守旧主义”。 ★每日一练提示: 6. 2009年2月17日,由卡迪夫孔子学院主办、卡迪夫大学中国学联协办的“2009卡迪夫中国文化艺术节”在英国威尔士地区首府卡迪夫市隆重举行,为期三天,包括中国当代画展、大型春节文艺晚会、中国电影之夜、中国文化作坊等。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试说明举办中国文化艺术节的依据和意义。 提示:(1)依据从文化的力量和作用来分析,包括:P9;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与综合国力;文化影响的来源和特点。

(2)意义即文化交流的意义:既有利于发展好本民族文化,有利于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又有利于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相互借鉴,实现世界文化的繁荣。

7.2009年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凌孜、叶剑英的女儿,在政协会议上呼吁,将每年农历四月初二孟子出生的日子设为“中华母亲节”。她说,孟母教孟子成为中国的“亚圣”,是历代教育的典范。“百善孝为先”,孝道教育是中国文化的起始点。

请运用所学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这一呼吁的合理性。(注意知识点的综合,要懂得运用第一单元内容)

第二框 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考点:

1.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2.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文化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1.继承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它们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

文化继承对传统文化有所淘汰、有所发扬,从而使文化得以发展。同时,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2)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

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才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受者。(意义)

◆注意:文化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是说对待传统文化既要继承,又要发展,并非首先继承然后发展,它们不是先后的两个过程。 二、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决定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也决定着文化的发展方向

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2.就文化自身传承而言,科学技术和思想运动对文化发展有重要影响

(1)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①自古以来,科学技术中每一项重大发现和发明都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②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使收集、选择、传递、储存文化资源的手段和方式发生了根本变革,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2)思想运动往往催生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变革的先导,大大促进文化发展。 3.教育在文化传承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教育的作用、影响

(1)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2)教育通过对受教育者的“传道、授业、解惑”,将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3)教育能够以浓缩的形式重演人类历史认识世界的过程,使人们用有限的时间获得既有文化财富,并在此基础上得以创造。

(4)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练一练:

辨析:教育只能传承文化,科技进步只能发展文化。

第五课 文化创新

第一框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考点:

1.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 2.文化创新的作用和意义

一、文化创新与文化传播、文化继承、文化发展的关系

1.传统文化具有继承性,传统文化是通过继承积累下来的,并渗透在现实生活中的各个领域,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

2.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二者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即文化传承。(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3.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都包含着文化创新的意义,而文化发展的实质,就在于文化创新。 4.文化自身的继承与发展,是一个新陈代谢、不断创新的过程。 二、文化创新与社会实践的关系如何?(重点)

1.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的必然要求,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也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文化要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而不断创新。

◆实践的含义:作为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社会性活动。 2.社会实践决定文化创新,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唯一)源泉、(根本)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源泉。

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动力——为什么? 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1)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

(2)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三、为什么要进行文化创新?(重点)

1.必要性 文化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 2.重要性 (1)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如何理解?)

①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②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③在时代的高度上推动文化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 四、如何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1.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文化创作并非只是文化事业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2.只有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虚心向人民学习,从人民的实践和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 ◆练一练:

辨析: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

①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②文化创新与文化创作者的辛勤劳动是分不开的,但不能就此认为文化创新只是文化创作者的事情。

③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和基础;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根本标准。离开了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文化创作者不可能有任何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④要想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文化创造者,就应该自觉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主义的伟大实践当中,走与人民群众实践相结合的道路。

⑤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只有充分认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意义,关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理解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基本需求,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从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刻苦钻研,锐意创新,才能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文化作品,这是当代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和职责。

第二框 文化创新的途径

考点:

1.文化创新与文化继承的关系

2.文化创新与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 3.文化创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4.文化创新的途径(根本途径和基本途径) 一、文化创新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1.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2.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这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二、如何理解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基础?

1.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3. 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文化创新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

4.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鉴和融合的过程,既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