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的问题研究》课题 - 北京市第十八中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2 4:38: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策略研究》课题实施方案

北京十八中 刘小荣

一 选题意义及核心概念界定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信息时代已经到来。在信息技术对现代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影响的同时,我们不难看到信息社会对教育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即要求教育培养具有高水平信息素养的人才。高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承担了人才培养的重要使命。而目前高中教育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主要载体依然是学科教学。因此,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借助信息技术提高学科教学实效,从而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处理能力,是当下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的研究的实践价值在于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丰富教育信息技术的内涵和应用性。

在当今信息技术普遍应用的情况下,目前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已经有了比较多的研究。最能反映当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水平的课题有: ?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批准号:

DYB010824)(该课题研究报告详见《中国电化教育》2006年第11期) 本课题研究从9方面展开:

——《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实验研究》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

——《基于网络的校际协作学习的实验研究》 ——《专题学习网站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优秀教育资源支援西部教育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应用比较研究》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与教的评价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校本研修理论与实践研究》 ? “全国学科‘四结合’教改试验研究项目”

? “基于网络环境的基础教育跨越式发展创新试验研究项目”。该项目是

国家十五重点课题( 课题号BCA030017) , 由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主持。该课题的两个阶段性成果分别在《中国电化

1

教育》2005年第12期。

这些课题从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作出了有益的探索,但在一线老师的参与方面还需要加以扩大,提供出更多老师们可以相互借鉴的经验,提升老师们的认识。

我校在“十五”期间参与的“四结合”课题研究“信息技术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研究”,为本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研究”奠定了基础,借该课题研究,我们将深化研究,由将信息技术应用于研究性学习,扩展到努力与各学科教学的整合。

在我们这个课题中,“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整合”其含义为:以学科教学内容为载体,在应用多媒体、互联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过程中,改变教与学,提高我校师生的信息资源意识,逐步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师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和交流方式的改变,把应用信息技术服务于教学内化为师生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实现我校师生能够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利用信息技术帮助自己学习。这也是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衡量本课题有效性的标准:1 师生的信息资源意识表现在:师生能够自觉而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知识,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进行的探究性学习。2 教师思维方式的改变表现在:能够自由地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等问题,帮助学生更快掌握知识,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3 学生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的改变表现在:提出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得到增强,提出问题后能够有意识地尝试自己分析、解决问题,并且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显著提高,主要从课堂表现、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考试成绩看。4 师生交流方式的改变主要表现在:在互联网环境下进行更自由的交流,实现实时互动交流。

二 实施进程及研究内容

1 成立了课题领导小组给予组织领导保证。

学校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课题的领导管理工作,小组成员由校长钟灵、教学副校长魏韧、科研室主任顾晓彬、教学主任刘婧有较高科研能力的三位教师王丽敏、毛忠亮、杨红丽老师,以及主要负责教科研具体管理工作的刘小荣老师组成。

2 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明确实验学科及研究的具体内容。

2

紧扣学科特点,抓住高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一定的思维方式,如网上查找信息的能力,探究问题的一定能力,领导小组召开会议商定成立课题实验小组。根据我校的学科状况和学科师资情况,及教师的参与热情,确定了高一语文、高二数学、高一地理三个学科为试点,在取得经验后再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三个学科分别以一个学期为一个研究阶段。

为了把研究扎扎实实地做下去,各学科写出本课题的实施方案,分别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角度和具体实验内容。高一语文课题确定为《创设现代教学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语文》。具体内容有:一是在第二册语文教材中选取恰当内容进行探究性学习,以培养锻炼师生的信息资源意识,希望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方式上有所改变。二是创设师生互动交流的网络平台,解决在课上不能完全得到解决的问题,并就师生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讨论,进行电子班会活动等等。高二数学着力于利用图形计算器培养学生数型结合的思维方式,用几何画板解决教学重点难点等问题,在动态展示知识生成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过程思维意识。高一地理主要是紧扣高一下学期的地理教学,用信息技术解决地理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小组协作形式,整合大容量地理信息。

3 时间进程安排。

结合总课题的情况,我校实行长期规划与短期细化的方式开展研究。 2007年1月——2008年6月为第一轮研究与实验阶段。 2008年6月——2009年2月为中期评估阶段。 2009年2月——2010年9月为第二轮研究与实验阶段。 2010年9月——2011年2月为课题研究总结验收阶段。 短期细化研究我们以一个学期为单位,具体安排如下:

(1)申请立项:首先三个实验小组提交规范的开题报告和详细的研究方案。然后我校的课题领导小组成员和聘请的校外专家将对三个课题进行开题论证,实验小组成员要进行论证答辩,并根据课题领导小组和专家的意见修改课题实施方案,之后学校批准该课题立项,并发放一定的课题研究经费。开题论证主要是为实验小组能够扎实进行下一步的研究打好基础。这一步我校正在进行,并已部分完成。

(2)中期管理:我们要求课题研究者要按照课题实施方案扎扎实实地进行研究,定期进行研讨活动,每学期至少要有两次全体成员参加的研讨,并有完整的记录。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实验小组可以向课题领导小组提出申请,聘请有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