隧道进洞施工方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19:48: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施 工 技 术 方 案 报 审 表

承包单位: 合同号 : 监理单位: 编 号 :

A-5 致(监理工程师) xx : 现报上 SS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技术方案 工程的技术、工艺方案,请予审批。 附件:施工工艺说明和图表。 承包人: 年 月 日

监理工程师审查意见: 同意 □ 修改后再报 □ 不同意 □ 监理工程师: 年 月 日 隧道出口端进洞施工方案

1 工程设计

Xx公路。勘察区属高山深切割峡谷地貌,地势陡峭、地貌单元多,地层较复杂,植被发育,第四系厚度较大,基岩覆盖严重。勘察区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山喜马拉雅期岛弧构造范围内,区内断裂构造极其发育,滑坡、泥石流、水毁、活动性断层、崩塌及岩堆等地质病害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

本标段共设隧道1座,隧道设计起讫里程桩号为K000+000~K000+000,长度xxxx米;隧道设计建筑限界宽9.00m,组成为:(0.75+0.25+3.50+3.50+0.25+0.75)、高5.0m;设计速度40km/h。

本项目隧道为山岭岩土隧道。

主体土建设计范围包括了洞门及洞口工程、明洞、暗洞、隧道防排水、洞内路面、电缆槽、路面排水边沟等。明洞部分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放坡开挖,逆做防护),暗洞采用新奥法施工;并根据隧道洞口位置、地形地势、进洞条件、边仰坡稳定情况灵活采用偏压明洞、半明半暗进洞等各项措施。 2 工程水文地质

隧道属傍山长隧道,隧道总体走向为SW12°,最大埋深约551m,进口设计高程为2086.00m,出口设计高程为2033.04m,纵坡为-1.595%~-2.641%。

隧址区属高中山构造剥蚀地貌,山体呈近南北向展布。隧道段微地貌为山麓斜坡。帕隆藏布以及东久河呈“U”形河谷流经隧道山体外,沿河一带地势陡峭,多为悬崖峭壁。岩体较为破碎,发育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坡、坡面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坡面植被发育,山麓斜坡低洼处,覆盖层厚约5~50m。

隧址区内发育的不良地质现象主要为断裂构造、崩塌、泥石流等。由于隧址区坡陡,在发生大规模降雪天气下,山顶积雪有崩塌的可能,主要影响隧道进出口。

隧道出口位于排龙停车场西侧斜坡坡脚处,从山体内向外延与国道318衔接。洞口仰坡平均坡度约37°,上部覆盖约3m厚崩坡积物碎石土,下伏基岩为二云石英片岩,局部基岩裸露,植被较发育,出口端偏压现象明显。

3 前期准备工作

(1)现场测量放线分别确定隧道明暗洞分界里程桩号,隧道中线,隧道洞身开挖拱顶标高,隧道洞身开挖边线;要求现场使用木桩并喷涂明显的标记进行标记。

(2)根据测量放线及现场地形、地貌,同时参考设计确定隧道洞顶截水沟的平面位置。要求现场使用明显的线条勾勒出截水沟的形状,保证截水沟排水畅通,同时又不会对隧道洞口结构造成影响。

(3)针对隧道出口洞门覆盖层较厚、结构松散,在隧道洞口开挖过程中可能局部滑坡或局部滑塌,在进洞前将部分松散堆积物进行清除卸载;同时考虑在隧道出口洞门所占为区域以外的边坡进行临时防护。 4 总体施工方案

隧道出口采用偏压半明半暗进洞施工,施工方案先进行明暗洞交界处坡面加固,偏压护拱施工及暗洞采用“留核心土的上弧形导坑法”。 总体施工工艺流程图如下:

测量放样 不合格 测量放样复核 仰坡截水沟开挖施工

套拱及长管棚施工 (1)在隧道进口洞口里程桩号附近里程段,根据周边地形、地貌进行隧道洞口开挖,确定适合隧道进洞的里程桩号;隧道洞口开挖过程中建议采用机械开挖,局部辅

半明半暗段暗挖进洞 助人工进行洞口开挖。隧道洞口开挖包括边坡开挖、洞口仰坡开挖、洞口套拱位置开挖、洞顶截水沟开挖等。

(2)隧道洞口开挖完成后,进行隧道洞口超前大管棚支护套拱施工。针对隧道进出口覆盖层结构松散,按照设计对套拱拱脚基础进行扩大、加深,提高拱脚基底承载力,防止套拱拱脚发生沉陷。

偏压外边墙基坑开挖及砼浇筑及边墙回填 边、仰坡防护 边、仰坡开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