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6 23:41: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检测题
一、单选题
1.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和平不能依靠武力来实现,更不能依靠军事同盟来维持。强化和扩大军事同盟只会制造更多的不稳定因素,损害国际安全。任何国家都不能把自己的安全建立在损害他国安全利益的基础之上。摒弃冷战思维,破除“唯武器论”,各国各地区树立并贯彻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要确保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适合借用古代中国诸子百家的哪个理论
A.无为而治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为政以德 D.以法为本 2.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庄子》将孔子描绘成道家的代言人,《韩非子》将孔子法家化,《孟子》《荀子》则将孔子的思想和形象夸说得愈加伟大,使他由君子变成儒家圣人。这一现象表明 A.孔子不只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C.墨家思想和儒家思想相对立
B.儒道法三家思想已完全合流 D.孔子思想的丰富性和复杂性
3.从西汉至明清我国历代节妇烈女人数逐渐增多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统治的加强 B.商品经济的繁荣 C.科考制度的影响 D.思想控制的强化 4.儒学讲究“圣人境界”或“圣人气象”,宋代理学以“平淡自摄”“无欲故静”的境界取代了先秦儒学“知其不可而为之”“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气象。由此可知,宋代理学 A.强调坚持人格的独立性 B.开始注重人的自身修养 C.追求脱世离俗的自由观 D.融合了佛道思想的主张
5.有学者指出,儒家思想不仅重视“忠君”,也在一定程度上强调“限君”。下列儒家思想主张中有“限君”意图的是
A.天行有常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格物致知
6.明清之际,西方传教士往往凭借历算、地理、火炮等知识,作为传教的手段,主要是利用当时中国士大夫的
A.程朱理学 B.陆王心学 C.经世致用 D.考据学 7.宋以前的画家评价一幅画一直以画工、技法为评价对象,而到了元明时期,品画标准已经用人品代替画品,注重画家的德行,画作的风格也从写实走向写意°促使这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南方经济的发展 B.宋明理学的影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绘画技巧的演变 8.从汉武帝正式设立太学,至西汉末年王莽辅政,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10000
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使儒学正统地位逐渐确立 B.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C.有利于培养大批技术人才 D.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9.宋代佛教云门宗僧人契嵩把佛教的“五戒”与儒家的“五常”等同起来,提出了“孝为戒先”的重要命题,说佛教之孝重在理,儒家之孝重在行,两者不可分割。契嵩这一主张意在 A.说明儒佛思想内涵相同 B.借助本土文化宣传佛教 C.争取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调和儒佛思想上的矛盾
10.朱熹相当注意民间生活当中的种种规则和仪式,如他曾经相当细致地对《吕氏乡约》进行修订,甚至不厌其烦地增添细节,比如揖拜应对等;他也相当注意对初学者的启蒙教育,曾经亲自编撰乡塾教学用的教科书。朱熹此举旨在 A.倡导经世致用的学风 B.完善理学的理论体系 C.淡化宗法血缘的影响 D.加强对基层的思想控制
11.东周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旧有世俗权威和精神权威的崩溃与当时的变法同时产生了新的问题,过时的传统必须摒除,而人们也必须找到新的指导原则,人的思想此时可以自由驰骋了。”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新的指导原则”在当时主要指与时俱进的儒家思想 B.最本质的“巨大变化”指铁犁牛耕推动生产力发展 C.“自由驰骋”造就了思想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 D.“旧有的世俗权威崩溃”指宗法制、分封制瓦解
12.宋明理学包括各种各样的理学本体论、“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修齐而治平的功能论。理学的“论” A.以完成儒学哲理化为基本出发点 B.以丰富儒家思想内涵为核心目的
C.以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D.以压抑人欲为最终归宿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源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李贽 D.王夫之
14.战国后期,儒家、道家、法家都希望以自己的思想统一天下学术,秦相国吕不韦召集门客集体撰写的《吕氏春秋》另辟蹊径,对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进行整合。这反映了 A.吕不韦企图统一各学派 B.政治局势影响学术发展 C.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形成 D.“百家争鸣”局面结束
15.先秦时有学派提出“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这反映了此学派主张 A.以德治国 B.无为而治 C.严刑酷法 D.尊尚贤能
16.汉代时,董仲舒、刘欲等“新儒”受到政府重视;宋代理学家则尊“孔孟”,孟子的社会地位上升。明太祖一度撤走孟子在文庙中的配享,遭大臣反对后又收回成命,但删去《孟子》一书八十五条内容并规定所删部分“课士不以命题,科举不以取士”。这些现象说明 A.君主个人意志决定了儒家地位 B.多种因素影响了儒学传承发展 C.儒学自我调整以适应现实需求 D.孟子是传统儒家中最大的另类
17.庄子《养生主》书中说:“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因其固然。”“天理”二字,始见于此。这表明
A.天理成为先秦士人行为准则 B.庄子毕生致力于养生学研究 C.天理成为战国道家关注对象 D.庄子成为宋明理学理论源泉
18.英国的历史哲学家汤因比博士说“能够帮助解决二十一世纪的世界问题,唯有中国孔孟的学 说,”据此推断,汤因比最有可能推崇
A.有无相生,难易相成 B.明法者强,慢法者弱
C.兼爱,非攻,尚贤 D.君子学道则爱人
19.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科举制的实行 A.形成了重文轻武的局面 B.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C.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 D.有利于公平选拔人才
20.西汉中晚期,太学弟子的数量从最初的50人剧增至千余人。经学习考核,一般可任郡国文学职务,优异者可授中央或地方行政官。汉代这些举措 A.导致精英教育走向世俗化 B.使儒学正统地位得以确立 C.不利于学术思想自由发展 D.有利于培养大批实用人才
21.《淮南子》记载,“孔子、墨子皆修先圣之术,通六艺(即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之论”。该记载认为儒、墨两家 A.注重传承传统文化
B.把六艺看作先圣之术的精华 C.主张维护礼乐制度
D.要求地主阶级重视先圣修养
二、材料分析题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用考试的方法选拔人才这一制度最早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持续了一千三百年的科举制改变了无数中国人的命运。
材料二 1793年玛嘎尔尼作为第一个英国使节访问中国时,在他列出的一长串考察清单中就包含有中国的科举制。随后不久,西方一些国家纷纷将中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项先进的文官选拔制度陆续引入。……很多的西方学者认为,科举制西传,影响了世界各国的文官制度,是中国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对世界的贡献。
材料三 2006年在韩国首尔举行了庄重的仪式,在夕日黄公的勤政殿前,几百人身着超
限民族服装,再现了当年科举考试的盛况。……今天的韩国人正是通过这种纪念活动,来表达他们对科举制度的尊重和反思。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科举制创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三中外国人对中国的科举制度重视尊重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度的认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下是有关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三则材料: ①195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出土了春秋时期的铁锄。
②管仲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试诸壤土,则甲兵大定。”
——《国语·齐语》
③在我国,铁器的出现可以追溯到三千三百年前的商代中期,但当时的铁是自然陨铁,而不是人工冶铁。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两千五百年前后,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到铁器时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白云翔
材料二 郭沫若把春秋战国时代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深刻地指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
(1)材料一中的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能证明这一主题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你的理由是什么?
(2)郭沫若为什么认为“春秋战国是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学术思想史上黄金时代的原因。
(3)对于春秋战国时期,有的人认为是“战乱与灾难”;有的人认为是“进步与发展”。你是如何看待的?
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柱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咙,其事乱,是故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