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治思想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7 1:0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The Thought History of Chinese Politics

课程编号:0222307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 先修课程:政治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等 后续课程:中国近现代政治思想史 总学分:3 其中实验学分:0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中国政治思想史课程讲授,使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历史上各阶段主要流派和主要思想家的政治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社会作用和价值,及其历史局限,并通过对中国政治思想发展过程的继承和联系的理解以及中西政治发展的比较,揭示中国政治思想史发展的规律。同时,培养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念和方法去分析和评价中国历史上的思想,从而得到借鉴并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序号 1 2 3 4 导言 第一章 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章目名称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4 4 18 8 序号 5 6 7 8 章目名称 第四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五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六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第七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学时分配 讲授 实验 6 8 6 10 导 言(4学时)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定位 二、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发展 三、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特点 四、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价值 五、中国政治思想史的学科研究 教学基本要求:了解

第一章 商周时期的政治思想(4学时)

第一节 商代的政治思想

一、上帝的权威和祖先崇拜

上帝主宰自然、社会和人世间的所有事情,在西周出现了对祖先的崇拜。 二、王权专制思想

王权对现实的主宰,以及“余一人”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 周公的政治思想

一、明德慎罚的思想 彰明德行,谨慎刑罚 二、敬天保民思想 天的崇拜和保民思想

本章重点:商周时期尊天敬德保民的思想 难点:神权与王权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18学时)

第一节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思想概述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政治上各国鼎立,经济发展不平衡,思想意识上百家争鸣。 二、春秋初的人本主义思想

表现在由重神向重人的转变,对君主制有新的认识。 三、诸子百家的产生和流派纷争 百家争鸣的产生及其主要论题

第二节 儒家以伦理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一、孔子的伦理政治思想及其对专制制度大维护

孔子以礼治国、政治与伦理一体化、富民足君、先德后刑等思想 二、孟子的仁政思想

孟子的仁政、君臣关系论、王霸思想等 三、荀子的礼治思想

荀子的隆礼、礼治人治法治相统一、君臣君民关系论等

第三节 道家以法自然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一、《老子》法自然的无为政治思想 老子的无为政治、小国寡民论等 二、《庄子》的自然主义政治思想

庄子的相对主义政治思想、对社会现实的批判等

第三节 墨子的兼爱论与绝对尚同的专制主义

一、兼相爱、交相利说

兼爱思想、功利主义思想等 二、尚同说与君主专制主义 尚同的专制主义思想 三、尚贤、节用、非攻说 尚贤说、节用说、非攻说等

第四节 法家以法、术、势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一、慎到的以势行法的思想

慎到的权势和巩固君主的权势思想 二、申不害的术治思想

申不害的术的作用和术的要领 三、商鞅的法治思想

商鞅的改革、法治思想、耕战思想等 四、韩非的绝对君主专制主义政治思想 韩非的君利中心论、法术势相统一的思想

第五节 阴阳家以天人配合为特征的程式化政治思想

一、阴阳、五行概说 阴阳概说、五行概说

二、邹衍五德终始下的政治循环论 邹衍的“五德终始”说及其政治循环论 本章重点:各家各流派的政治思想

难点:现实政治与思想家们的思想之间的关系 教学基本要求:理解并掌握

第三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8学时)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及其特点

秦汉时期的政治上废分封为郡县的大一统,经济的复苏及繁荣,文化上的大一统等。

第二节 秦朝的皇权专制思想

一、皇帝至上理论的极度发展

秦始皇对封建专制集权的安置及皇权思想 二、李斯的专制政治思想

李斯废分封为郡县、别黑白定一尊、尊君抑臣等的思想

第三节 汉初以与民休息为核心的黄老思想

一、黄老思想与汉初政治

汉初的社会状况,黄老无为政治内涵 二、黄老思想与先秦道家的关系 二者的共同点及其不同点

第四节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的政治论

一、天的体系与天人合一 天的人格化,天人感应说 二、君权至上和天谴说

大一统思想及其君权神授说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儒家思想与阴阳思想的结合,三纲五常的政治伦理思想

第五节 王充、王符和仲长统的政治思想

一、王充对谶纬神学的批判与时命政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