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8:16: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育心理学

3级 教育心理学概述

1级 心理学的发展及个别差异 2级 学习理论(应用) 1级 学习心理 3级 教学心理

3级 心理健康与教师职业心理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的概念: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里规律的科学 2、学科性质---心理学的分支,是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3、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三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心理是教育心理学的核心 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的核心

4、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了解问题)、解释(理论指导)、预测(干预)、控制(结合实际) 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

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三个时间 2个第一

1、裴斯泰洛齐提出“教育教学要心理学化”

2、赫尔巴特首次提出要把教学理论研究建立在科学基础(心理学)上 3、1868乌申斯基《人是教育的对象》 “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4、1877 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学》世界最早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

5、1903美国心理学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扩充为《教育心理学大纲》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系由此确立 “教育心理学之父”

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行为主义占主导地位:程序教学、教学机器 1908年 房东岳 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

1924年 廖世承 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成熟时期(20世纪20-50年代)

布鲁纳---课程改革运动 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 奥苏贝尔---有意义学习 加涅---对学习进行了系统分类 CAI--计算机辅助教学

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

布鲁纳的四种研究:主动性、反思性、合作性、社会文化

(裴斯首提心理化,乌申奠基在六八,七七卡普捷列夫,教育心理是首发 一九二四廖世承,编写教心教科书,教心之父桑代克,03已经是大咖)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与研究原则

研究方法:

1、实验法(心理学中应用最广,成就最大) 有人为控制,最科学 最能反应因果关系

2、观察法(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基本、最普遍的)

无人为控制,自然状态,真实(但只知道结果,不知道原因) 科学研究的前门 3、调查法

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卷法和访谈法 4、个案法

缺乏可靠性,无法推广 5、测验法

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卷(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6、教育经验总结法 7、产品分析法(最重要)

又称活动产品分析或作品分析法,通过研究学生的作业、作品、日记、手工制作等

研究原则:(教管理发系)

1、客观性原则(前提条件) 2、教育性原则(良性、符合基本伦理道德) 2、发展性原则(动态变化) 4、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5、系统性原则

第二章 心理发展及个别差异

(1级重点)第一节:心理学发展概述

1、概念: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里变化 2、8个阶段:乳儿期(0-1岁)

婴儿期(1-3岁)

幼儿期或学龄前期(3-6/7岁) 童年期或学龄初期(6/7-11/12岁) 少年期或学龄中期(11/12-14/15岁) 青年期(14、15-25岁)

青年初期或学龄晚期(14/15-18岁) 青年后期(18-25岁) 成年期(25-65岁) 老年65以后

第二篇、个体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单选、简单)(和身心发展的区别:身心多了互补性和整体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

连续性与阶段性:年龄+特征(针对性) 如幼儿的活动性 小学生的具象思维要求教学直观性,“学

校总要到中学才学物理化学”(这个是阶段性,不是顺序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先后顺序,不可跨越,先...后,... 从...到... 由...到.. (循序渐进). 不平衡性:个体内,不是匀速,同一机能或不同机能 (关键期--劳伦兹)

差异性:人和人不一样(因材施教)

第三篇、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特征

一、童年期

学龄初期,小学时期 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四年级(10-11岁),开始向抽象逻辑过渡,但具象思维占主导 二、少年期

学龄中期,初中时期

半成熟、半幼稚,“心理断乳期”“危险期” 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主要是经验型 矛盾心理,独立性增强,情绪具有两极性 三、青年初期

学龄晚期,高中时期

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上接近成年人

抽象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理想和未来

第四篇、影响个性心理发展的因素:

1、遗传(生物前提)2、环境 3、教育(主导)4、主观能动性(内在动力)

第五篇、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教育必须以一定的心理发展特点为依据

①结合学生的心里发展特点,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的个体差异

②注意学生的学习准备状态

学习准备:准备状态或准备性,学习者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合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生的个人心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学校总要到中学才学物理化学” 量力性原则

③抓住关键期,最早由劳伦兹提出:印刻现象(劳伦兹)

2岁“口头语言” 2-3岁计数能力 2.5-3.5遵守行为规范 3岁左右是独立生活能力 4岁是形状知觉形状形成 4-5岁是书面语言 错过关键期,补偿性难度较大

但是,如果能抓住关键期,教育能起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育对心理发展起主导作用

第二节、认知发展和教育(简答、论述重点,建构主义流派-皮亚杰和维果斯基)

第一篇、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一、构建主义的发展观 1、心理发展的实质 理论核心:发生认识论

①人的知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是感知的源泉和思维的基础 ②心理发展的实质是主体通过动作完成对客体的适应 ③适应的本质在于取得机体与环境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