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宇泽部分学术成果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30: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邹宇泽部分正式出版的学术成果目录

《电子民主、群众路线与领导科学化:Web2.0时代网络政策之比较研究》,《领导科学》 2015年11期。 《视觉盛宴的政治隐喻:好莱坞电影与国际关系》,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3年5月,第二作者。

《身体欲望的政治性归属:青少年LGBT群体的文化身份与生态建构》收入《性别多元:理论与实务研究》,台湾万有出版社2012年出版,作者之一。

《网络摄像机直播与社会管理》,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汕头大学),收入《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实际上为第一作者。

《全球化时代的国际生态文明:儒家的易学视角》,《战略决策研究》,2012 (01),第二作者。 “Yin-Yang Theory and Globalization”,the journal Studies in Sociology of Science, ISSN 1923-0176 [Print];

ISSN1923-0184 [Online], Volume 2, Number 2;斯坦福、哈佛等大学期刊库收录,PROQUEST, EBSCOB, ULRICH, DOAJ等欧美知名学术期刊库检索,第二作者。

the currency of fantasy:pop cultur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 2011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science and society,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research institute出版,ISTP检索,第二作者。

《虚静妙悟,为画之道——浅析张彦远对“虚静”“、妙悟”说的发展》,《名作欣赏》2011年23期,独作,未署实名。

《心理动力文艺学论纲》,现代文学小说评论一篇,分别刊于《博艺》第一辑、第二辑,新华出版社出版,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北京艺术研究所编,2011年10月,皆为第二作者。

《两岸共建儒学文化村》,全国台湾研究会青年学者论坛文集(不确定是否出版),北京,2010年3月,作者。 《HARRY POTTER AND GLOBALIZATION》,《现代经济学方法与全球金融危机国际会议论文集》(Recent advance in modern economics methods and related areas),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ISTP检索。 《影视植入式营销》,《现代商业》2007年11期,未署实名,独作。 《都市中的电视》,《中国广播影视》,2006年8月,独作。 《看那传媒中的乡村影像》,《记者观察》,2007年4月,独作。

消费文化之房地产营销案例点评一篇,《广告直通车》2005年某期,独作。

《当代中国影视文化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本人独立撰写纪录片部分,未署名。

《韩国电影配额简史》,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CN11-9246/G,ISSN1671-6779),独作。 《政府在韩国电影振兴中的作用》,北京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二等奖,第一作者。 《作为文化遗产的网络历史文档》,《光明日报》,2001年4月,独作。

《网站点击取决于栏目和标题的魅力》,《中国电子出版》2000年02期,独作。

会议发表(因本人不确定,部分可能被正式出版的,未在此记录出版信息): 2012年11月,北师大,201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Globalization and the Changing Values; 2012年10月12日13日,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 and Global Power Shift,中国传媒大学、加拿大西蒙菲沙大学; 2012年9月,跨文化处境中的经典学术研讨会,中央民族大学比较经学与宗教对话创新引智基地; 2012年7月,第9届宗教社会科学年会,中央民族大学; 2012年4月,性别多元会议,北京林业大学;文章《身体欲望的政治性归属:青少年LGBT群体的文化身份与生态建构》; 2012年3月,暨南大学,“和谐与共赢:软实力视野下的华侨华人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2011年广东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汕头大学),收入《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汕头大学出版社,2012-05; 2011年7、8月中国社会学会年会,“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镇社会政策研究”、社会管理分论坛,《青海民和县留守(流动)儿童调研报告》,含2011年7月24日《中国社会科学》、《社会学研究》、《社会》、《青年研究》编辑部学者座谈会; 2011年全球传媒研究学会第五届国际会议; 2010年12月中国传播论坛(香港城市大学); 2009年珠海北师大浸会大学联合学院举行的第五届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 ?年上海师大媒介会议; 2007年复旦大学传播论坛,《监控社会与公民社会》,2007年11月,收入《媒介素养与公民素养》论文集? 2007年第三届数码传播国际学术研讨会(台湾中正大学),《论网络摄像机直播》; 2007年两岸中生代诗学高层论坛(北师大香港浸会大学珠海联合学院),《意象与现实:从简氏的诗中探索新诗的灵魂》,2007年3月9日; 2006年暨南大学百年校庆“数字化时代传媒产业发展战略高峰论坛”,《“大电视”时代来临——呼唤考察电视的新视野》,2006年12月1-3日; 2011年7月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术共同体会议期刊审稿会(清华大学); 2010年12月,残疾预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第四届中国残疾人事业发展论坛(北京大学); 2010年12月中加社会包容政策与实践学术研讨会(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和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工作学院主办); 2010年3月在北京举行的台湾研究会青年学者论坛。 所获奖励 在北大读研期间,曾经获得台湾中流文教基金会和喜玛拉雅研究发展基金会韩静远先生哲学教育奖助金、北京大学第十一届“挑战杯”五四青年科学奖竞赛二等奖; 2005年秋,作为唯一的非博士(生)、唯一的非法律和经济教育背景者、唯一的学术体制外人士,入围面向学术体制外人士的“吴敬琏、江平法律与经济研究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