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一二单元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4:14:4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二单元复习题

一、

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师恩难忘》

1、《师恩难忘》的作者是刘绍棠,歌颂了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崇敬、感激之情。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中第一个“树”的意思是种植,第二个“树”的意思是培育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培养树木需要十年,培养人才需要百年,说明了培养人才很不容易,赞颂了老师树人的功德。

3、“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意思是柳树繁殖力强,落地生根,随插随活,比喻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成果。

4、“插柳之恩”这句话运用了引用和比喻的手法,歌颂了老师对我的师恩。 5、我觉得田老师是一个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的人。 6、词语解释:

(1)、身临其境:身,亲身。临,来到。境,地方。亲身来到某种境地。 (2)、戛然而止:止,停止。形容声音突然停止。 (3)、娓娓动听:形容说话婉转动听,使人爱听。 (4)、引人入胜:引,吸引。胜,佳境。引人进入佳境。 《孔子和学生》

1、《孔子和学生》叙述了孔子和学生子夏的对话,告诉了我们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都需要向别人学习的道理。

2、孔子的重要教育思想有: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 3、我认为孔子是一个谦虚、好学、诲人不倦的人。

4、因为孔子对中国的教育事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人称他为“万世先师”。

5孔子是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他一生教过三千多名学生,后人称他为“万世先师”。 6、词语解释:

(1)、有教无类:类,类别。对各类人都平等看待,都施以教育。 (2)、因材施教:施,施行。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 (3)、和颜悦色:和,和蔼。悦,喜悦。形容态度和蔼可亲。 (4):远近驰名:驰,传扬。远近都很有名。 7、孔子语录: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古诗二首》

1、《鸟鸣涧》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王维,“时鸣春涧中”的“时鸣”的意思是不时地鸣叫。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色。

2、《鸟鸣涧》描写了月夜春山中异常寂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愉悦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暮江吟》的作者是唐代诗人白居易。诗句“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的意思是:九月初三的夜晚是多么可爱啊,露珠像珍珠一样晶莹透亮,而冉冉升起的一弯新月像一把精巧的弯弓。

4、《暮江吟》描写了深秋时节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暮江落日的景色,后两句描绘了露伴新月的景色。

5、《暮江吟》一诗描写了夕阳、江水、露珠、新月等景物,最后一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露珠比作珍珠,把月亮比作弯弓。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

喜爱的感情。 6、词语解释:

(1)、闲:闲静,安闲。 (2)、惊:惊动,惊扰。 (3)、涧:两山之间流水的沟。 (4)、时:不时。 (5)、鸣:鸣叫。 (6)、残阳:夕阳。 (7)、瑟瑟:碧绿。 (8)、可怜:可爱。 《走月亮》

1、《走月亮》的体裁是抒情散文,描绘了月光下美丽的景象,“我”和阿妈之间浓浓的亲情,表达了作者在月光下获得的无限乐趣。

2、“啊,我和阿妈走月亮”这句话在文中出现了四次,既抒发了我和阿妈走月亮的欣喜之情,也起到了在结构上串连全文的作用。 3、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情景交融。 《飞向月球》

1、这篇课文介绍了人类第一次登月的经历,按照升空——途中——在月亮上的顺序记叙。本文的体裁是科学小品文。

2、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阿姆斯特朗,他是美国宇航员,登月时间是1969年7月16日9点32分。

3、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飞船脱离地球的引力会产生失重现象。 4、人类登月的意义:(1)破除了关于月球的迷信和传说。(2)了解了月球的地貌和物质构成。(3)知道月球具有未来开发的价值。 5、词语解释:

(1)、径直: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 (2)、训练有素:素,平常。平时一直有严格的训练。 (3)、联络:彼此交接,接上联系。 (4)、缘故:原因。

(5)、觅食:觅,寻找。寻找食物。 (6)、呈现:显出,露出。

(7)、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8)、心驰神往:驰,奔驰。心神飞到向往的地方。 (9)、耸立:高高地直立。 二、知识积累

1、和老师有关的名言: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论语》

(2)、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唐)韩愈 (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2、带“月”字的成语

月明星稀 日月如梭 日积月累 众星捧月 日新月异 3、带“明”字的成语

明知故问 光明磊落 春光明媚 耳聪目明 正大光明 4、和“月”有关的诗句

(1)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2)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三、阅读理解 《师恩难忘》

我回家乡去,在村边、河畔堤坡,遇到老人拄着拐杖散步,仍然像40年

前的一年级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他行礼。谈起往事,我深深感念他在我那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文学的种子。老人摇摇头说:“这不过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插柳之恩,我终生难忘!

1、看出“我”对老师的尊敬感激之情了吗?用线画出相关的词语,并试着再写几个。

( )( )( )( ) 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意思是( ), 说明了( )。

3、”插柳之恩”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歌颂了( )。“我终生难忘”表达了作者( )的深情。

4、“我”为什么在四十年后,还像个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向老师行礼呢?

6、你认为田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7、“恭恭敬敬”的意思是( ),四十年后,“我”依然像小学生那样恭恭敬敬地行礼,表达了“我”对田老师的( )和( ) 之情。

8、最后一段与课题有什么关系?

《孔子和学生》

孔子是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当时只要你想跟孔子学习,哪怕是带上一束肉干做见面礼或学费,孔子也会乐意收做学生。孔子从不以家境贫穷或富裕、天资聪明或愚笨来选择学生,所以他门下的学生,包罗各川各样的人才。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受到学生敬重的重要原因。 1、找出这段话中的两对反义词。

( )———( ) ( )——( ) 2、根据意思在短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

(1)、教育学生时不分高低贵贱,都一视同仁。( ) (2)、根据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的教育。( ) 3、用曲线画出这段话中描写孔子“有教无类”教育思想的句子。 4、划横线的句子在文中是个( )句。 5、孔子具有怎样的教育思想。

6“子夏点头称是,他明白这也是老师对自己的教育。”中“是”是什么意思?“这”指什么?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

《古诗二首》 1、

先写出字的意思,再解释诗句的意思。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惊:( ) 鸣:( ) 句意:( )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怜:( ) 似:( ) 2、

按课文内容填空。

(1)、《鸟鸣涧》的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了( )的异常寂静的景象,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和对( )的热爱之情。

(2)、《暮江吟》的作者是( )代诗人( ),描写了( )时节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 )的喜爱和赞美。 3、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人闲桂花落。 闲: ( ) ①没有事情做。 ②闲静,安闲。 (2)、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 )①可爱。 ②值得怜悯。 (3)、一道残阳铺水中。 残阳:( )①夕阳 ②残缺不全的太阳 (4)、半江瑟瑟半江红。 瑟瑟:( )①碧绿 ②形容微小的声音 (5)、“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是从( )方面来描写的。

①视觉 ② 听觉 ③触觉

4、《鸟鸣涧》题目的意思是( ),作者以( )( )( )的动态描写来衬托出春涧的( )。《暮江吟》前两句描写出( )的景色,后两句描写出( )的景色。

《飞向月球》

飞船绕地球飞行几圈以后,径直向月球加速前进。这时,宇航员们感到自己的身体轻飘飘的,无法在座舱里站稳,稍一抬脚,就会跳起三四米高。训练有素的宇航员并不紧张,他们知道,这是飞船脱离了地球的引力而产生的失重现象。他们在座舱里飘来飘去,仔细地检查一个个开关,还不时地和地面指挥中心联络着??

从地球到月球需要飞行75小时50分钟。在这段时间里,宇航员们可以轮番工作、吃饭和休息。他们睡觉的样子和吃饭的方式很特别。因为失重的缘故,座舱里没有上下左右和正反之分,所以,他们可以飘在空中睡,也可以头朝下、脚朝上悬着睡。他们吃的“饭”是特制的。吃的时候,先要把食品放到塑料袋里,再灌进水,把食品捏成糊,然后像挤牙膏似的把食物挤进嘴里。如果是吃花生米一类的硬颗粒状食物,就要让它们飘浮到空中,然后像鱼儿觅食一样在空中捕捉。

1、第一段结尾处的省略号的作用是( )。“仔细

的”“不时地”等词语体现了航天员( )的工作态度。 2、文中描写航天员吃饭时先后顺序的词语:( )→( )→( ) 3、用曲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4、第二段话写了( )。 5、第二段的结构特点是:( )①总分 ②先概括,后具体 ③顺承

6、人类在太空中是什么样子的?

7、 阿姆斯特朗说:”这是我个人的一小步,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怎样理解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