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隐者不遇》课堂教学实录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19:55:1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寻隐者不遇》课堂教学实录

作者:王文丽 薛法根

来源:《中国教师》2011年第18期

第一板块:知内容,明诗意

师:同学们,你们好!在我们平时的语文学习中,常常会遇到古诗的学习。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古诗就是其中一颗闪闪发光的明珠。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注意过,很多古诗所描述的情境都像一幅画一样,所以也有人说:诗就是画,画就是诗。下面我就来考考你们,看看你能说出下面的几幅画对应的是哪几首诗吗?

(学生猜诗、背诗《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小儿垂钓》)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是对照画面猜诗、背诗。假如不给你们画面,而是给你古诗,你们还能够把它变成生动的画面吗?

(大部分学生摇头,有同学边举手边说——能!) 师:请这位同学来说说,你怎么能把古诗变成画儿?

生:我会把古诗里有的景物画出来,比如说有小草我就画小草,有小鸟我就画小鸟。 师:你可真聪明!知道要把古诗变成画得抓住古诗中描写的景物。可是,咱们所说的这个画可不是在纸上画画。那是怎么回事呢?今天老师就来教大家一种读懂古诗意思的方法——把“话”变成“画”。谁知道,这里面的“话”指的是什么? 生:说话。

生:不是说话,是诗的内容。 生:是诗中的语言文字。

师:你说得真准确!这个“话”就是指诗文,就是诗中的语言文字。那么“画”呢? 生:画面。

师:是真的要大家动笔画画吗? 生:不是,是在头脑中画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依据文字描述的情景,在头脑中画画。假如你还能够把这画面用语言描述出来,那就更了不起啦。

师:今天我们就以《寻隐者不遇》这首诗为例,来学习把“话”变“画”理解古诗意思的方法。请大家自己来读这首诗,注意读准字音,同时想一想这首诗讲得是什么意思?不懂的地方一会儿提出来。

(生自由读,同桌检查读,教师指名读) 附: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师:有哪些地方不太明白,现在可以提问。 生:“寻”是什么意思? 师:谁能够解答他这个问题? 生:“寻”是寻找的意思。

生:我觉得他要寻的隐者是一个人,不是一件东西,所以不应该用寻找,应该用寻访。 师:你真会思考和比较,一个“访”字就显示出了作者对隐者的—— 生:礼貌。 生:尊敬。

师:那么,什么样的人叫隐者呢?你们快看看书下的注解。 生:就是隐居在山林里的人。

师:这样的人往往有一颗淡泊的心,有一份宁静的情感。 生:老师,我不懂什么叫“不遇”?

师:“不遇”就是没有遇见。谁能把这个题目完整地讲给大家听?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生:贾岛去寻访一个山中的隐者,但是没有遇到。

师:“但是”这个词用得很好,表示意思的转折,本来想访问人家,结果没有遇到。还有不懂的地方吗?(生摇头)谁能把这首诗的大致意思讲给同学们听?

生:贾岛到山里去寻访一个隐者,可是只见到了隐者的徒弟,一个小童子。小童子说师傅采药去了,就在这座山里,但是云彩太多了,不知道他到底在什么地方。

师:谢谢这位同学清楚的表达。可是我有一个问题,并诗中没有说这个小童子是隐者的徒弟啊?你为什么这么讲?

生:“言师采药去”里面的“师”应该是师傅的意思,所以我觉得小童子就应该是隐者的徒弟。

师:能够从文字中找到自己这样说的依据,很了不起。 师:刚才这位同学理解“云深”就是说云彩太多了,你们同意吗?

生:我觉得主要是说云彩太浓了,太厚了,当然也很多,所以看不见师傅到底在什么地方。(众笑)

师:这样一说就更准确了。接下来请每一位同学都试着说说这首诗的意思。(生自由说) 第二板块:提问题,想画面

师:说到这里,好像这首古诗我们已经读懂了,其实还远远不够。不信,你们看第一句,老师就还有好几个问题要问呢?(展示ppt)

贾岛在什么样的松树下面?怎么样地问?问一个什么样的童子呢?请你来想象并描述一下。

生:贾岛在一棵古老苍翠的松树下面,遇到了一个正在闭目养神的小童子,于是他给小童子深施一礼,问道:“小童子,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

师:你们听,他多会想象,多会表达!“古老苍翠”说出了松树的特点,“闭目养神”点出了小童子的神态,“深施一礼”则表现出了贾岛的动作,多好啊!就这样沿着问题来想象和表达,谁的脑海里还有不一样的画面?

生:贾岛在一棵高大茂盛的松树下面,彬彬有礼地问一个头扎着发髻的胖乎乎的小男孩儿:“请问,你的师傅到哪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