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新人教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2:14:2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八年级(下)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多多益善

上尝从容与信言诸将能,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公如何?”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注】 ①上:皇帝。②禽:通“擒”,捉住。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陛下( ) .

2、解释加点字。 能将几何( ) ..

上尝从容与信言( ) .

能将几何( ) .

3、你能从上面的选文中提炼一个成语吗?并解释这个成语。

4、“多多益善”是谁说的?从中可以看出他什么样的性格?)

5、从文中可以看出汉高祖刘邦怎样的性格特点?

(二)失亲得学

邴原少孤,数岁时,过书舍而泣。师曰:“童子何泣?”原曰:“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师恻然曰:“苟欲学,不须资也。”

【注】 ①亲:父母;②中心:心中;③恻然:同情的样子。 1、给下列语句断句。

凡得学者有亲也一则愿其不孤二则羡其得学中心感伤故泣耳。 2、注音。 恻然( ) .3、解词。

(1)二则羡其得学: ..(2)苟欲学,不须资也: ..4、翻译句子。

(1)凡得学者,有亲也。

舍近求远( ) 泣不成声( ) ..

1

(2)苟欲学业,不须资也。

(三)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糜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常自诵曰: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 昃:zè,太阳偏西。 1、给加点字注音。 再适长山( ) .2、解释加点字。 (1)既长:_________ .

(2)再适长山:_________ .(4)知其世家:_________ .

既长( ) .

(3)五年未尝解衣:_________ .(5)日昃始食:_________ .3、翻译句子。

(1)或夜昏怠。 (2)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4、判断对错。

(1)范仲淹,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字希文,谥文正。官至副宰相。( )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就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 ) 5、文中主要记叙了范仲淹刻苦读书的几件事?

(四)

人有从学者,遇(董遇)不肯教,而云:“必当先读百遍。”言:“读书百遍,其义自 见。”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 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注释]①从:跟随。 ②苦:苦恼。 ③渴:迫切地。 ④或:有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其义自见( ) .(2)苦渴无日( ) .

2

(3)当以三余( ) .(4)夜者日之余( ) .

2、翻译下列语句。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3、文章反映了关于学习的哪两方面的道理?

(五)

秀才何岳,号畏斋。曾夜行拾得银贰百余两,不敢与家人言之,恐劝令留金也。次早携至拾银处,见一人寻至,问其银数与封识①皆合,遂以还之。其人欲分数金为谢,畏斋曰:“拾金而人不知,皆我物也,何利②此数金乎?”其人感谢而去。又尝教书于宦官家,宦官有事入京,寄一箱于畏斋,中有数百金,曰:“俟③他日来取。”去数年,绝无音信,闻其侄以他事南来,非取箱也。因托以寄去。夫畏斋一穷秀才也,拾金而还,暂犹可勉④;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注释]: ① 封识(zhǐ):封存的标记。 ②利:贪图。③俟工(sǐ):等待。④暂犹可勉;短时期内还可以勉励自己不起贪心。

1、 用“|”划出句子的停顿节奏。 问其银数与封识标记皆合 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不敢与家人言之( .

) 遂以还之( .

又尝教书于宦官家(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闻其侄有他事南来( .

寄金数年,略不动心,此其过人也远矣。

4、 请各用四个字概括这两件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最后一段中哪一个字有点睛之效?为什么?

(六)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mò,默)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①灼烂(烧伤)者在于上行(háng,行列),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②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