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8: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金属学与热处理名词解释汇总

1. 金属:具有正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和金属光

泽。

2. 金属键:金属原子贡献出价电子,形成正离子,沉浸在电子云中,他们依靠运动于其

中的公有化的自由电子的静电作用而结合起来,这种结合方式称之为金属键 3. 晶体:原子在三维空间作有规则的周期性重复排列的物质。

4. 晶体结构:晶体中原子在三维空间有规律的周期性的具体排列方式。

5. 空间点阵:将构成晶体的原子或原子团抽象成纯粹的几何点,由这些几何点有规则地

周期性重复排列形成的三维空间阵列。

6. 晶格:用一系列平行直线将阵点连接起来所形成的三维空间格架。 7. 晶胞:从晶格中选取的能够反映晶格特征的最小几何单元。 8. 配位数:晶体结构中与任一原子最近邻、等距离的原子数目。

9. 致密度:晶胞中原子所占体积与晶胞体积的比值,用来表示原子排列的紧密程度。 10. 晶向:在晶体中,任意两原子之间的连线所指的方向称为晶向。 11. 晶向族:原子排列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所有晶向。 12. 晶面:在晶体中,由一系列原子所组成的平面称为晶面。 13. 晶面族:原子排列情况完全相同的所有晶面。

14. 各向异性:不同方向上晶体的各性能(导电性、导热性、强度等)不相同的特性。 15. 多晶型性:某些金属在不同条件下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特性。

16. 多晶型转变(同素异构转变):当外部条件(温度或压强)改变时,金属内部由一种晶

体结构向另一种晶体结构的转变。

17. 强度:指金属材料抵抗塑性变形和断裂的能力。 18. 硬度:金属材料抵抗其它更硬物体压入表面的能力。 19. 塑形:指材料在载荷作用下发生不可逆永久变形的能力。

20. 冲击韧性:材料在外加冲击载荷作用下断裂时消耗能量大小的特性。

21. 晶体缺陷:在实际的金属材料中存在的一些原子偏离规则排列的不完整性区域。 22. 点缺陷:在三个方向上尺度都很小,相当于原子尺寸,如空位、间隙原子、置换原子。 23. 线缺陷:在两个方向上尺度很小,另一个方向上尺度很大,主要是位错。 24. 面缺陷:在一个方向上尺度很小,两个方向上尺度很大,例如晶界、亚晶界等

- 1 -

25. 空位:在一定温度下,晶体中的原子因能量过高而克服周围原子的束缚,脱离原来的

平衡位置而留下的空结点。

26. 间隙原子:处于晶体间隙中的原子称为间隙原子。

27. 置换原子:占据在原来基体原子平衡位置上的异类原子称为置换原子。 28. 位错:晶体中有一列或某几列原子发生的有规律的错排现象。

29. 层错:实际晶体中,晶面的堆垛顺序发生局部差错而产生的一种晶体缺陷。 30. 位错密度:单位体积中所包含的位错线的总长度。 31. 晶界:晶体结构相同但空间位向不同的晶粒之间的界面。 32. 相界:具有不同晶体结构的两相之间的分界面称为相界。 33. 结晶:晶体由液态向固态转变的过程称为结晶。

34. 过冷:金属的实际结晶温度总是低于理论结晶温度的现象。 35. 过冷度:金属的理论结晶温度与实际结晶温度之差。 36. 过热度:液态金属温度与金属熔点的差值。

37. 动态过冷度:晶核长大时,固-液界面前沿的过冷度称为动态过冷度。 38. 结构(相)起伏:液态金属中存在着不断变化着的短程有序的原子集团。 39. 能量起伏:液态金属中,各微观区域内的能量暂时偏离平衡能量的现象。

40. 均匀形核:液相中各个区域出现新相晶核的几率是相同的,这种形核方式称为均匀形

核。

41. 非均匀形核:新相晶核优先出现在液相中某些区域,这样的形核过程称为非均匀形核。 42. 形核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液相中形成的晶核数目。

43. 变质处理:在浇注前往液态金属中加入形核剂,促进大量非均匀形核来细化晶粒的工

艺。

44. 球化处理:铸铁在浇注时,往铁液里加入球化剂以获得球状石墨的操作过程。 45. 球化退火:使钢中的碳化物球化,获得粒状珠光体的一种工艺。 46. 组元:组成合金最基本的、独立的物质。

47.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与金属或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得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

质。

48. 固溶体:合金的组元之间以不同比例相互混合后形成的固相,其晶体结构与组成合金

的某一组元相同,这样的相称为固溶体。

49. 固溶强化:随着溶质原子的增加,固溶体的强度硬度提高,塑性韧性下降的现象。

- 2 -

50.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的某些结点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51.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溶入溶剂晶格间隙中所形成的固溶体。

52. 金属间化合物:当溶解度超过固溶体的固溶度极限时,合金组元之间发生相互作为形

成的与原来两组元晶格类型均不同的化合物。

53. 相:合金中结构相同、成分和性能均一并以界面相互分开的部分。 54. 相律:在平衡状态下,系统的自由度数、组元数和相数之间的关系。 55. 相图:在平衡状态下,合金系中合金的状态与温度、成分之间关系的图解。 56. 匀晶转变:结晶时从液相结晶出单相的固溶体的过程。

57. 异分结晶:固溶体合金结晶时,结晶出的晶体与母相化学成分不同的现象。 58. 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固液两平衡相中的溶质浓度之比值。

59. 成分过冷:固溶体合金平衡结晶时,由于固液界面前沿液相中成分差异所引起的实际

结晶温度低于平衡结晶温度的现象。

60. 共晶转变:由某一成分的液相在恒温下同时结晶出两个成分一定的固相的反应称为共

晶转变。

61. 伪共晶组织:在不平衡结晶条件下,成分在共晶点附近的亚共晶或过共晶合金,得到

的全部的共晶组织。

62. 离异共晶:在先共晶数量较多而共晶组织较少的情况下,共晶组织中与先共晶相相同

的那一相,会优先依附于先共晶相上析出,剩下的另一相则单独存在于晶界处,使共晶组织的特征消失,这种两相分离的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63. 伪共析体:奥氏体在较快冷却速度时得到的不平衡组织。如索氏体、托氏体。 64. 比重偏析:由组成相和熔液之间密度的差异所引起的一种区域偏析。

65. 区域偏析:固溶体合金在不平衡条件下结晶时,造成大范围内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66. 包晶反应:在恒温下由一定成分的液相与一定成分的固相相互作用,形成另一个一定

成分的固相的反应。

67. 包晶偏析:由于包晶转变不能充分进行而产生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现象。 68. 晶内偏析:晶粒内部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69. 枝晶偏析:固溶体合金结晶时,枝干和枝晶间的化学成分不均匀的现象。 70. 平衡分配系数:在一定温度下,液固两平衡相中溶质浓度的比值。 71. 渗碳体:铁与碳形成的间隙化合物。

72. 莱氏体:共晶转变所形成的奥氏体和渗碳体的机械混合物。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