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和答案(教师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6 21:17:5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南京市、盐城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第Ⅰ卷

(总分:160分 时间: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B

我们初学为文,一看题目便搔首踟蹰,不知如何落笔,即便 ▲ ,敷衍成篇,自己也觉得索然寡味。度过枯涩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起笔来对于什么都有意见,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旁征博引而轻重倒置, ▲ ,下笔不能自休。知道割爱才进入第三阶段,对不恰当的内容要 ▲ 地加以削删,所谓“绚烂之极趋于平淡”就是这种境界。

A.披肝沥胆 纷纷扬扬 大刀阔斧 C.披肝沥胆 洋洋洒洒 大张旗鼓

B.搜索枯肠 洋洋洒洒 大刀阔斧 D.搜索枯肠 纷纷扬扬 大张旗鼓

【解析】“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也形容非常忠诚。“搜索枯肠”:比喻才思枯窘(含贬义)。因此第一空选“搜索枯肠”。“纷纷扬扬:形容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也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还形容才思充沛;写起文章来很顺畅。第二空提到“下笔”,因此选“洋洋洒洒”。“大刀阔斧”:意思是比喻像使大刀、用阔斧那样,形容办事果断而有魄力。“大张旗鼓”: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也比喻公开。因此第三空选“大刀阔斧”。所以本题选择B 选项。

2.下列语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3分)D ...

A.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文艺工作者要潜心探索,创造出鲜活、丰富的艺术形象来。

B.在硅谷这片热带雨林里,既有领军企业的大树,也有创业企业的小苗,即使大树或小苗死去,留下的腐殖质也会滋养创新的种子。

C.必须把纪律和规矩放在前面,让正常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成为党内政治空气的清洁剂,坚决防止不正之风成为滋生腐败的温床。

D.衰败的大时代,精致的小人物。《受戒》和《倾城之恋》骨子里很像,我们几乎可以把《受戒》看作《倾城之恋》的乡村版。

【解析】A、B、C 三个选项均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而D 选项不符合比喻修辞的定义。因此选D。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B

契诃夫要我们笑,要我们笑着走上生活的道路,但是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 , , 。 , , 。 ①我们便免不了要受到它的支配 ②生活决不是开玩笑的 ③如果是像机械的话

1

④但也不是像机械那样 ⑤没有能力和勇气去支配生活了 ⑥它是无比严肃的 A.②①④⑥③⑤

B.②⑥④③①⑤

C.③①⑤②⑥④

D.③②⑥④⑤①

【解析】根据第一空的前一句“他也似乎时刻在警告我们”可以推断,第一空的内容与前文含义相反,因而第一空应该选择②,能够紧接在②之后的句子为⑥。根据第二空后面的句号可以推断第三空有转折,所以第三空应该为④。根据前面三空应为②⑥④,可以推断出答案为B。

4.根据诗中人物形象,下列诗句分类恰当的一项是(3分)A 甲、迁客逐臣 乙、游子思妇 丙、戍卒征夫 ①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②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③解识行人今古恨,路边惟有短长亭。 ④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⑤一春鱼鸟无消息,千里关山劳梦魂。 ⑥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A.甲:①④ 乙:③⑤ 丙:②⑥ B.甲:①⑥ 乙:③④ 丙:②⑤ C.甲:③④ 乙:②⑤ 丙:①⑥ D.甲:③⑥ 乙:②④ 丙:①⑤

【解析】①出自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属于甲、迁客逐臣;②出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族征夫;③选自宋代何应龙的《行人》,属于游子思归;④选自柳宗元的《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从诗中“岭南”便可得知作者被贬谪,属于甲;⑤选自无名氏的《鹧鸪天·枝上流莺和泪闻》,从诗中“无消息”可以判断出该诗为思妇诗,属于乙;⑥选自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属于丙、戍卒征夫

5.春华中学举行“全校师生读书月”徽标征集活动,下列是各徽标及推荐理由,其中最切合活动主题的一项是(3分)C

A.①以学生作为画面主体,展现当代青年意气风发的精神风貌,定能引起学生的共鸣。 B.②画面洗练风趣,猫头鹰专心读书的神态启迪学生读书要专注,给学生方法的指导。 C.③众人开卷阅读的画面,既突出了读书的主题,又强调了此次活动“全体性”特点。 D.④人形的树表达了读书助人成长的寓意,地球图案传达了读书人要行万里路的理念。

【解析】根据题目,活动以“全校师生读书月”为主题,所以徽标和征集语中应以“师生”为主体,以“读书”为主要活动。不能只强调一方,因此排除A 和B 选项,“地球与行万里路”与主题无关,因此排除D 选项。因此C 选项最适合。

2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许子良传

宋濂

许子良,字肖说,东阳人。姿禀卓荦,幼诵书,一览通大义。及壮,驰骋经史,精文辞,尤长于科目之学。生徒欣欣从之,旬月间,辄知为文肯綮。嘉定丙子,以诗赋魁江东漕司,试礼部不利。嘉熙戊戌,.始登进士第,年已五十余矣。

许子良,字肖说,是浙江东阳人。天资卓越,幼年读书,一看就能了解要义。等到壮年,精通经史,精于文章辞令,尤其擅长科举考试科目的学问。考生们欣然跟从他,短时间内,就能领悟写文章的关键。嘉定九年(1216年),凭诗赋居江东漕司第一,参加礼部考试未能取胜。嘉熙二年(1238年),才考中进士,时年已经五十多了。

调余姚簿,未上。用宰相乔行简荐,监镇江西酒库。前此赢羡率自入,子良不纳一札以上归公家,官.吏相顾骇叹。淮东转运司辟主管帐司。濒江有芦场三十里所,民资其利,守边吏议清野,欲悉削去,子良谏之止。迁知晋陵县,版籍纷乱,官赋多放失。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子良为稽逃亡,考隐漏,催科定繇,条绪粲然。 .

调任余姚主簿,未去任职。因为宰相乔行简的推荐,镇守监察江西酒库。此前的赢余大都归于自己,子良分毫不取而(全都)上交公家,官员们彼此相看十分惊叹。淮东转运司征召他为主管帐司。沿江有大约三十里芦场,老百姓赖以为生,守边的官吏商量采取清野措施,想要将芦苇全都砍掉,子良规劝后这件事作罢。迁任晋陵知县,户籍簿册杂乱,国家征收的赋税大多散失。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子良为此核算逃亡的人家,查核隐瞒遗漏的户口,催收租税确定徭役,条例清晰。

俄监安溪酒库,改宣教郎、知都昌县。库藏赤立,子良节缩浮冗,两年之间,供输遂有余。豪右设诡名以欺租赋,莫敢何问。子良列其主名揭于市,复从而一之。豪右惭愤,阴图中子良,无隙可乘而止。未几,有旨俾阅滞狱八十余,子良为翻案,一一谳之。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

不久主管安溪酒库,改任宣教郎、任都昌知县。府库空无一物,子良减缩多余的支出,两年之内,赋税就有所节余。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田租赋税,没有人敢过问此事。子良列出那些主使者的姓名公布在集市上,再有人仿效就同样处理。豪门大族羞愧愤恨,想暗中图谋造谣中伤子良,没有空子可钻才停止。不久,有旨意让他查看积压未予审决的案件八十余件,子良为此查阅案卷,一一判决。即使有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对错都清楚了。

复转朝散郎改知台州。弊蠹相仍,负上供钱三百余万。子良节缩如都昌,凡典例所宜得者亦谢去。居半载,郡计裕如。子良听讼,据案与两造相尔汝,以察其情。情既得,即决遣之,吏袖手旁睨具文书而已。同僚与吏无所容其私,皆忌之。吏白每岁以钱折米二万斛,子良又不许。而禁卒有不便者,于是嗾其殴狱吏以撼之,且相与出危言。子良知堕其计,即委印出关去。事上,降两官。贾似道开阃荆湖,辟主管机宜文字,且为辨其非辜,叙朝散郎。事有难处,他人不能置笔者,经子良议定,人无异辞。 .

3

又转任朝散郎,改任台州知州。弊病祸害连续不断,拖欠上缴的钱三百多万。子良如在都昌时一般节约支出,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过了半年,郡内的经济丰足有余。子良审案,靠着桌子与原告、被告双方以你我相称亲切交谈,来审查事情的真相。实情了解之后,就审判发落他们,小吏袖手旁观写判决公文罢了。同僚与小吏没有办法满足自己的私心,都忌恨他。小吏禀告每年用钱折合两万斛米,子良又不允许。而恰好有不称心的禁军士兵,(州吏们)就挑唆他们殴打狱吏来震慑子良,并且一起拿话威胁他。子良知道落入他们的圈套,就丢下官印出关去了。事情上报,降了两级。贾似道在荆湖开置府署,征召他主管机宜文字,并且为他辨明无罪,评议等级次第为朝散郎。事有难以决断的地方,其他人不能落笔的,经过与子良商议确定,人们没有什么不同的意见。

景定庚申三月,卒于沔川,年七十五。

景定元年(1260年)三月,许子良在沔川辞世,时年七十五岁。

(选自《宋濂全集》,有删节)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 ...A.以诗赋魁江东漕司 魁:居首位 .B.前此赢羡率自入 羡:多余的 .C.子良为稽逃亡 稽:核查 .D.且为辨其非辜 辜:辜负 .

【解析】通过分析句子成分,根据上下文语境,“辜”在此处应解释为“罪”。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B ...

A.许子良天资聪颖,精通经史,富有才华。他教授学生亦很得法,学生在很短的时间里就能领悟到做文章的关键。

B.都昌豪门大族捏造假名来逃避租税,以前无人敢过问,而许子良上任例行整治,将主使者的姓名公布于众并上报朝廷。

C.在台州时,许子良的同僚和下属因无法营私,都很忌恨他,然后设计陷害子良,子良只好弃官印逃离。

D.撰写文书时他人感到不好下笔的地方,一经与许子良商定,其他人也就没有异议了,充分显示了许子良的才能与威望。

【解析】B(没有上报朝廷)C.也不是很好。许子良在识破并毁掉同僚和下属的诡计后,自己辞职离开了,并没有“逃离“之意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诸司督逋急如雷电,吏窜匿殆尽,前令以不良去。(4分)

各部门催缴拖欠的赋税像雷鸣电闪一般急迫,差吏几乎都逃窜藏匿了,前任县令因政绩不佳而离职。(4分。每小句1分,语句通顺1分)

(2)虽累岁不引决者,一旦曲直皆白。(4分)

即使有连年不能裁决的案件,一下子是非对错都清楚了。(4分。每小句2分)

4

9.文中哪些事情可以看出许子良克己奉公的品质?请简要概括。(4分)

管理江西酒库时多余的钱全部上交;在台州任上,凡是按照惯例他应该享有的都谢绝。(4分。每点2分,每点中地点与事件各1分,答对两点得4分)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10~11题。

寄上叔父夷仲三首(其三)

黄庭坚

关寒塞雪欲嗣音①,燕雁拂天河鲤沉。 百书不如一见面,几日归来两慰心。 弓刀陌上望行色,儿女灯前语夜深。 更怀父子东归得,手种江头柳十寻②。

【注】①嗣音:传递信息。②《世说新语》记载:桓温北征,经金城,见年轻时所种之柳皆已十围,慨然曰:“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10.诗中前两联抒发了哪些情感?(6分)

对塞上从军的叔父的牵挂;音书难寄的感叹;对叔父早日归来的期盼。(每点2分,共6分) 11.后两联多用虚笔,请作简要分析。(5分)

叔父挟弓带刀,戍守边疆,凝望路上往来行人;家中亲人深夜还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叔侄俩回家之时,当年亲手种的江头柳树已十寻了。(3分)这些都是想象的虚笔,强化了对叔父的思念之情,拓展了诗歌的意境。(2分)(共5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2.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8分) (1)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泰伯》)

(2)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杜甫《登高》)

(4)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韩愈《师说》) (5)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6)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陆游《游山西村》)

(7)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8)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曹雪芹《红楼梦》)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3~16题。

作别三峡纤夫

韩永强

上世纪四十年代,有一个名叫A〃K的外国人,在一本英文版《长江三峡》的画册里,为古老的长江三峡留下了极为精彩的画面和动人心魄的文字。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