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同步练习语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10:13: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第8课 百家争鸣

一、选择题

1.右图是位于文登市圣经山上的《太上老子道德经》摩崖石刻,据记载为金元时期的道家弟子所刻。下列属于老子思想的是( )

A.“仁”

B.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C.主张改革,实行法治 D.“兼爱”“非攻”

2.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曾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多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文中的“智慧”是指( )

A.“仁”和“德治” B.“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D.实行法治 3.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背景是( )

A.各个学派都希望统治者采用自己的主张 B.一些知识分子不安于现状,力求改变 C.各个学派的思想家都希望自己名垂青史 D.各国竞相改革,社会急剧变化

4.当前我国正在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这也是中国人民的愿望。墨子思想中体现这一主张的是( )

A.“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B.“兼爱”“非攻” C.“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5.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中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

A.孔子 B.老子 C.庄子 D.孟子 6.战国时期,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主张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7.战国时期,在思想界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下列思想家与其主张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墨子——“兼爱”“非攻” B.孟子——“仁政” C.荀子——“礼治”

D.韩非——“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二、非选择题

8.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a) 图(b) 图(c)

(1)图(a)中这部书被誉为“万经之王”,它主要记录了谁的学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是我们所熟知的一个典故,请你用图(a)中的观点对这个典故进行简单的解释。

(2)图(b)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的标志,为什么把这个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孔子对我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突出贡献?

(3)图(c)反映的内容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在2019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有人持这种观点,他是谁?除他之外,你还知道当时哪些著名思想家?

第 1 页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当时各诸侯国之间争霸、兼并战争不断。为什么在战国时期却出现了思想空前活跃的百家争鸣局面?请你结合上述图片并联系现实,谈谈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中国古代的传统文化。

1.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A是孔子的主张,C是韩非的主张,D是墨子的主张。

2.A [解析] “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实行法治是韩非的思想,故选A。

3.D 4.B [解析] A项是老子的观点,B项是墨子的观点,C项是孟子的观点,D项是孔子的观点,符合题意的选项应该是B。

5.D 6.D [解析] 孔子提出了“仁”的学说,孟子强调实行“仁政”,庄子强调顺应自然和民心,韩非是法家代表,他主张法治和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故本题应该选D。

7.D [解析] 此题为否定型选择题,关键是“错误”一词。仔细辨析选项,D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兵家孙武的思想,不是韩非的主张。

8.[答案] (1)老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典故比喻虽然一时受到损失,但是反而因此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这表明任何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要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

(2)因为孔子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我国古代文化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对教育的贡献: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墨家学派的墨子。儒家学派的孟子、道家学派的庄子、法家学派的韩非等。

(4)战国时期,经济快速发展,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当时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我们要保护传统文化,古为今用,批判地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等。

[解析] 本题选用春秋战国时期几位思想家相关主张的图片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概括和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由于所选取图片学生相对比较陌生,所以在答题前一定要找出图片与教材内容的结合点。第(1)问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根据图(a)中的《道德经》可以分析涉及的人物,然后结合其思想主张分析“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个典故。第(2)问考查学生对问题的分析把握能力,要充分认识到孔子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地位,关于他对教育的贡献可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第(3)问考查学生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能力,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的发展主题,这正是战国时期墨家“兼爱”“非攻”主张的体现。第(4)问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归纳能力,可结合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分析;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

第 2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