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5:57: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从成都“五朵金花”看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一般路径
一、引言
乡村休闲旅游,常又称为“农家乐”,它不同于一般的农业观光,是一种较高层次的以休闲度假为主的旅游类型。其兴起和发展对新农村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如何帮助农民在保护环境为前提下进行增收,以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农耕文化、农舍建筑、节庆活动等为主体的农村休闲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二、乡村旅游国内外发展概况
乡村休闲旅游最早起始于欧洲,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早在1855年,法国巴黎市的贵族就组织到郊区乡村度假旅游。到1865年,意大利制定了“农业与旅游全国协会”,专门介绍城市居民到乡村休闲旅游。二战后,随着城市化的迅速发展及城市生态环境的日趋恶化,城市居民到城郊休闲旅游的需求更加强烈。此后,乡村休闲旅游在德国、美国、波兰、日本、荷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得到大力倡导和发展。这一阶段的乡村旅游以旅游观光为主,结合购、食、游、住等多种方式进行经营。到20世纪80年代,观光农业园由单纯观光性质向休闲、度假、操作、体验、教育、环保等多功能扩展,并出现了具有生产、生活、生态多功能的休闲农场、度假农庄、教育农园、市民农园等。
休闲旅游农业在我国作为一种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台湾地区。迄今为止,台湾地区已拥有1 000多家休闲农园。在大陆,休闲旅游农业在20世纪90年代首先在沿海大中城市兴起,并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逐渐向全国推广。 三、成都“五朵金花”:概况性研究
“五朵金花”是成都锦江区三圣乡的五个村雅称。这五个村以花卉产业为载体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乡村观光道路两侧的农户,依托改造后的特色农居,采取多种经营方式发展乡村休闲旅游,并逐渐形成了红砂村的“花乡农居”、幸福村的“幸福梅林”、驸马村的“东篱花园”、万福村的“荷塘月色”、江家村的“江家菜地”等著名景点。 1.发展缘起
在成都市所辖的区(市)县中,锦江片区的农村较少,农业只占地区生产总值0.5%,农民也仅有3.7万人。该区地处成都市通风口,按规划不能作为建设用地,且土质为酸性膨胀土,如果发展定位不准,很容易形成“城中村”。区政府经过认真靠,决定利用地缘优势,因地制宜,逐步打造了各具特色的“五朵金花”。农民依托“五朵金花”构建的经营、就业、保障平台,变单一的种植农作物收入为拥有多渠道增收,使农民人均纯收入快速增长,由2003年的4 426元增长到2005年的5 311元,农民收入增幅首次超过了城镇居民。 2.主要措施
(1)运用BOT等民营化政府工具,建设标准化基础措施。“五朵金花”占地12平方公里,该区充分运用BOT等民营化政府工具,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农民参与的方式,每平方公里政府投入1 500万元,共计投入1.8亿元兴建或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在此基础上,大量社会资金纷纷涌入,共计吸引社会资金1.67亿元,实现了建设投资的多元化。此外,还采取土地租赁的方式,既让城市居民到“五朵金花”区域从事经营、体验种植;也增加了农民的现金收入。
(2)准确定位,培育核心竞争力。锦江区结合三圣乡的历史,重点对花卉企业在资金、技术和政策上大力扶持,使其成为龙头企业。该区培育年销售收入超过3亿元和1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各一个,5 000万元~1亿元的企业三个,引导农民发展花卉产业,为观光旅游业奠定基础。花卉产业逐渐成为该地区的具有较高核心竞争力产业。
(3)利用节事,提升品牌形象。文化是旅游的魂灵,旅游也是一个多元文化交融的舞台。锦江区借节会、民间秋季赏菊饮酒的习俗,展现景区魅力,聚集人气,提升文化艺术品位,营造菊文化氛围,拉长菊花产业链。2003年,锦江区以承办省首届花博会为契机,运用市场化大力发展现代花卉业,花卉产值由2000年的4 124万元,上升到2004年的6 168万元,增幅达49.6%。通过机制创新,“五朵金花”将文化、旅游产业与农业生产有机嫁接,引导农业生产经营走规模化、产业化、工业化之路,大力发展本地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