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4 4:57:3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祠堂对联
1.家传清白 四知垂训
2.世著英贤 三相流芳
注:清白、四知——指杨震,字伯起,东汉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历任刺史、太守、司徒、太尉等职,在任荆州刺史时,他举荐王密为山东昌邑县令。王密感恩,拿了十两黄金深夜谒见杨震,说:“夜深无人知晓”,杨震正告他说:“天知、地知、你知、我知,怎么能说没人知道呢?”
三相——明英宗年间(1457~1464),杨士奇、杨荣、杨溥3人同朝辅政,皆为内阁大臣,时人称“士奇有学行,荣有才识,溥有雅操,皆人所不及”。3人死后均被赠“太师”称号(明朝废宰相设内阁,其权责相当于宰相)。
(由良井镇上洋围村杨坚提供《杨氏族谱》) 叶
叶姓在北宋的《百家姓》中列为第257姓。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叶姓人数共21978人,排第7位。主要分布在秋长、淡水、平潭等地。
姓氏来源
春秋后期,楚国楚庄王的曾孙沈尹戍在吴楚之战中战死,后楚昭王封他的儿子沈诸梁于叶县(今河南省叶县旧城)为食邑,时人称之为叶公。楚平王执政期间(公元前479),白公胜作乱,叶公率兵平定白公胜叛乱,进军的旗帜上大书“叶”字。后叶公辞去令尹、司马之职,返回叶县居住,正式改姓为叶。叶诸梁为叶姓始祖。
迁徙足迹
叶氏第四十七世叶尤,字茂永,东汉时为大尉,居住在南阳,分为六族。第五十三世叶望,字世贤,汉朝时累官至光禄大夫,东汉献帝二年(190)南渡长江,迁居丹阳(治所在今江苏省丹阳县)。第五十七世叶俭,西晋大康二年(281)授折冲将军,迁居缙云(今浙江省缙云县)。第七十七世叶逵,唐朝时自缙云迁居湖州(今江苏省湖州)。第七十九世叶纲,于唐朝年间,自湖州迁居吴郡(今江苏省苏州)。第八十二世叶庄,于北宋年间自苏州迁居汴梁(今河南开封)。第八十五世叶大经于南宋德二年(1276)迁居梅州曾井(今梅城西区大道三角塘南面),被奉为梅系始祖。第九十七世(梅系第十三世)叶善从梅州南白土桃树下迁居兴宁县黄陂镇龙归洞黄坑尾。第九十九世(梅系第十五世)叶满山自龙归洞迁居合水镇唇溪。
叶氏第九十世(梅系六世)的叶于南宋年间从东莞茶山镇水步头迁至秋长高岭蒋田(今属秋长镇高岭管理区)。其长子叶文光迁回兴宁县,次子叶凤光迁回东莞县。
第九十八世(梅系第十四世)叶法兰从五华县里大塘秆棚背迁居淡水石桥村老叶屋
(今属淡水镇)。
第一○○世(梅系第十六世)叶喜林从东莞县茶山镇茶园村迁居秋长周田村大王前。
第一○五世叶权于明朝万历二十八年(1600)由五华县迁居良井约黄洞村开基。
第一○八世(梅系第二十四世)的叶特盛,叶日崇、叶百年、叶特浓、叶运泰、叶运祥、叶运震、叶日盛、叶特茂于清朝康熙年间从兴宁县合水镇溪唇村分别迁至秋长周田、官山、茶园、铁门扇、黄竹沥等处开基创业。
第一○八世叶荣坤则从兴宁黄陂龙归洞迁至秋长周田莲塘梓开基创业。
第一○八世(梅系第二十四世)叶其芳从五华县华城镇龙围迁至秋长茶园开基。
第一○八世(梅系二十四世)叶奇发于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从紫金迁至镇隆老泮坑开基。
叶正寿居福建漳州平和县清宁里卢溪(世系失传),尊为卢溪一世。其第八世叶万亮从福建漳州卢溪迁至惠东县梁化镇石屋寮村叶屋楼。其第十三世叶士会和第十四世叶仲翼从梁化叶屋楼迁至平潭镇光辉村上埔开基。其第十四世的叶季茂和叶季章兄弟则从梁化叶屋楼迁至平潭镇光辉村上埔开基。
根出地望
南洋郡,战国时秦昭王三十五年(公元前272)设置,治所在宛县(今河南省南阳市),辖域相当于今河南省熊耳山以南、湖北省大洪山以北地区。
祠堂对联
1.南阳世泽 西楚家声
注:南洋——指叶姓早期的发祥地。西楚——指叶姓是楚国王族后裔。
2.基开楚叶县 继业粤梅州
注:此对是广东的叶姓祠堂对联。
(由惠阳市志办叶兆槐提供《叶氏族谱》) 林
林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147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林姓人数共17929人,排第8位。主要分布在马安镇内的林村、湖丝潭、甲岭、陈山、新楼(石灰围)、井头、鹧鸪岗,芦洲镇的青塘,矮陂镇的新荣,平潭镇的沙梨园、鸡岗石、房坑,新
圩,永湖镇的淡塘,淡水镇的塘横,秋长镇的连塘面滩头,水口镇的马寮、澳背等地。
姓氏来源
林氏出自黄帝之后,历虞、夏、商三十二代生下比干,是商纣王的叔父。时任少师(与少傅、少保称三少或三孤,居其首位。助太师、太傅、太保辅弼君王),见纣王无道,在纣王面前苦谏,三日也不离去,纣王大怒,杀比干并视其心有否“七窍”。比干夫人陈氏有孕3月,逃难至牧野长林石室中,后生下一子名坚。至周武王灭掉商朝,未下车而封比干之墓,征其所生男,以其居长林而生,遂赐姓林氏,封坚为大夫,食邑博陵(今河北省内)。林坚被尊为林姓始祖。
迁徙足迹
林姓发祥地牧野之长林,在淇河西面,淇河在今河南淇县之西和新乡以北之间,今卫辉辖区内(卫辉,古称牧野)。林坚的后裔散居周、鲁、齐、卫。战国时期第三十四世林皋为赵国的宰相,居九门(今河北藁城市西北),后因避祸,携子及家人迁至西河白于山(今陕西榆林县以东,黄河以西)。第四十二世林哲为秦始皇时的河东郡(治所在安邑县,今山西夏县西北禹王城)太守。第四十五世林车,汉昭帝时为广陵(今江苏扬州市西北)太守,后辞官归隐浙江会稽山。西晋末年林颖,字允从,由济南迁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古邳镇)桐樟乡,后再随晋元帝渡江,寓居江左(即江东)临江县(今江苏江宁县西南江宁镇)。晋明帝大明三年,林禄字世荫,累官至征南大将军,后出守晋安、温陵二郡(今福建省地方),病逝任上,追封为晋安王,被尊为入闽始祖。第七十一世林景,字明彻,封桂阳郡南平侯摄侯官县令(侯官县治即今福建省福州市),遂与其弟林暹居福建福州府侯官县都西里,为晋安林姓始祖。第七十九世林茂,陈宣帝太建四年(572)为丞相,迁中书令,由福建侯官县都西里迁居福建莆田县北螺村,为莆田开基祖。
元末明初,为躲兵乱,福建莆田县柏子树下石井头第十四世祖迁到东江大连(今博罗县仍图镇河边林)避居。明末清初,其后代林松清、林松茂、林松春几经辗转,分别迁居林村(今惠阳县马安镇新群管理区)、三栋山下(今属惠城区)、东莞茶园。林松清次子林元凤迁居甲岭(现新乐管理区)。林元凤后代又部分迁陈山(现柏田管理区)。
明末,福建莆田县庵头乡竹棵村的林十五郎迁居广东惠州府博罗县谷溪乡(土名长岗岭),其长子林启祥从博罗迁居归善县湖丝潭下寮,次子林启瑞则迁居上寮,三子林启员迁居中寮(上、中、下寮今属惠阳县马安镇)。
明末,林珍魁由福建迁博罗仍图朱彩巷,其后人林宪由仍图迁至马安新楼锅底湖开基。福建省龙溪县火巷坑的林春培迁居博罗汝湖,其后裔迁至归善县马安镇横河张屋宅基地,于清初迁至新楼村(又名石灰围)开基创业。
林氏于元朝末年立籍潮州,元末迁居江西,再由江西安远县迁入兴宁。清康熙年间,这一支的林氏后裔林茂盛由兴宁牛草棚迁至归善县马安约堡岭背、井头村(今属马安镇)开基创业,其子另迁龙岗坪地。
100多年前林伍由惠东县梁化雷公岭迁来归善县马安镇鹧鸪岗。
根出地望
西河郡,战国时魏国置,汉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又设西河郡,境域相当于今山西、陕西二省间黄河沿岸一带。
祠堂对联
1.西河世德 九牧家风(马安镇上、下寮村林氏对联)
注:西河——战国时,赵国宰相林皋,居住在九门,生有九子,父子皆有文才。赵王嫉妒,欲将其杀害。林皋父子只得避居西河白于山,也就是山西、陕西二省黄河沿岸地区的西河郡。后林姓成为当地望族。人称“九门”、“十德”亦来由于此。
九牧——指林披,字茂彦,唐代泉州莆田人。历官临汀县令、别驾(隋唐为府州辅佐官之一,无实际任职,品高俸厚,多以位置贬谪大臣)。其生有9个儿子,都官任刺史,古代的州长称牧,故号九牧林家。
2.九龙门第 十德家风(马安镇甲岭林氏对联。见前注)
3.九龙世泽 双桂家风(马安镇新楼林氏对联)
注:双桂——指林藻、林蕴兄弟俩。林藻,字纬乾,唐代泉州莆田人,林披的次子,与欧阳詹刻意文学,以试宏词举进士,官至岭南节度使。其弟林蕴,官至邵州刺史,2人皆以文才知名。人称双桂。
4.九龙衍庆 十德家声(见前注)
东鲁家声西河世泽(马安镇井头林氏对联)
注:东鲁——泛指今山东兖州县及其周围曲阜市一带,西周时地属鲁国。又林放师从孔子,是孔子七十二贤徒之一。
5.九牧世泽双桂家风(马安镇鹧鸪岗林氏对联)
(林姓资料由马安镇委书记林金发召集各村林氏长者座谈提供,并征得湖丝潭的林耀、林桂芳,井头的林年喜,林村的林锦光珍藏《林氏族谱》为蓝本。) 曾
曾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385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曾姓人口16366人,全县排第9位。主要分布在大岚镇曾湖村,横沥镇柯树排村,以及淡水、沙田、平潭、良井、新圩等镇。
姓氏来源
出自姒姓。《史记·夏本纪》载:“禹为姒姓。”据《世本》载,禹的后裔夏王少康封其少子曲列于鄫(今山东省苍山县西北)。鲁襄公六年(公元前567),莒国灭鄫国。鄫太子巫逃奔至鲁国,为卿士。巫不忘国仇,去“鄫”字之“邑”旁为姓。其子孙遂以“曾”为氏。
迁徙足迹
据横沥镇柯树排《曾氏族谱》载,王莽称帝建“新”第二年(10),曾巫的后裔曾据挈家族千余人由山东南迁至豫章郡(今江西省)庐陵县(今吉安市)吉阳乡。唐代,曾据的后裔曾略由庐陵迁居抚州(今江西省临州西)西城。北宋政和二年(1112),曾略的后裔曾迁居福建宁化县石壁下。南宋初,曾之孙曾佑孙由宁化举家迁居广东潮阳县,后又迁至长乐县(今五华)华城高竹园高明寨。南宋景炎初年(1276),曾佑孙之子曾广新由长乐县华城迁至兴宁县黄陂龙归洞径口开基创业。清初,曾广新之第五子曾章甫的后裔曾XX(族谱残缺,其人无考)迁至惠州府归善县今横沥镇柯树排村。今柯树排村曾姓子孙即为曾章甫的后裔。
据大岚镇《曾氏族谱》载,曾广新迁至兴宁后,至明朝中叶,其第六子曾荣甫的后裔曾文书迁至惠州府归善县矮陂仕前创业。明末,曾文书之孙曾奇捷迁至大岚山下赤竹排开基立业。后其子孙不断向大岚各地迁移。今大岚镇曾姓人口即为曾奇捷的后裔。
根出地望
南丰,三国吴置县。在江西省东部、抚河上游,邻接福建省。
祠堂对联
东鲁传经府 南丰修史家
注:东鲁传经府——东鲁,即鲁国(今山东省),曾巫的开基地。春秋时,鲁国武城(今山东费县西南)人、孔子的弟子、曾巫的后裔曾参以事亲至孝、塑立孝道名满天下,参与著作《大学》、《孝经》。
南丰修史家——北宋仁宗嘉年间(1056~1063),江西南丰人、唐宋八大家之一、曾略的后裔曾巩官至中书舍人,曾编校史馆书籍。
(由大岚镇曾湖村曾惠光、横沥镇柯树排村曾春祥提供《曾氏族谱》) 钟
钟姓在北宋《百家姓》中排第149位。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统计,县境内钟姓人口15093人,全县排第10位。主要分布在矮陂镇古村、横沥镇潭头管理区、平潭镇新圩管理区、水口镇大陵光抱塘村及秋长镇的象岭、白石、岭湖管理区等地。
姓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