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教学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4 4:26: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心肺复苏再燃希望

教学项目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具准备 教学场所 教学 教学 1 三 阶段 学时 通过理论讲解和模拟练习,使学员掌握人工呼吸与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方法,了解其在急救中的作用,提高学员应急处置能力。 心肺复苏术 1、急救的作用 2、人工呼吸 3、心肺复苏术(CPR) 教学重点:单人徒手心肺复苏术操作要点。 教学难点:心脏按压的原理。 模拟人,多媒体 多媒体教室 教学方法 问题导入法 时间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分钟) 5分钟 新课导入 北京某某驾校,2013年7月24日,一学员在科目三实际道路驾驶技能夜考时,天降大雨,路面湿滑,视线不清,由于高度紧张导致心搏骤停,没有了心跳和脉搏,如果你在场你会怎么办?心肺复苏的急救知识对挽回生命是至关重要的。 一、 急救作用:维持生命、防止伤病恶化、促进伤病恢复。 时间对复苏成功的重要性: 心搏骤停4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50%; ②心搏骤停4-6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10%; ③心搏骤停超过6分钟内行CPR, 存活率为4%; ④心搏骤停超过10分钟, 存活率很小。 二、 急救的程序:危险因素观察和评估、检查伤病者反应、打开气道、人工呼吸、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D 、R、 A、 B、 C)。 ☆危险因素观察和评估: 1、首先确认环境有无危害急救者及伤员的危险因素,确保自己及伤病者的安全。 2、有危险因素时应首先将其排出,无法排出时应呼救待援,不要随意进入现场。 3、确认现场无危险因素后应迅速进入现场检查伤病者。 检查伤病者反应,判断是否为心搏骤停: 1、 先在伤病者耳边大声呼唤,再轻拍其肩、臂,以试其反应,如没有反应,则可判定伤病者已经意识丧失。 2、 呼吸呈叹气样并在数十秒内停止。 多媒体教学 示范教学 20分钟 示范讲解 3、 口唇、面色及全身皮肤青紫或苍白。 4、 大动脉搏动消失。 5、 心音消失。 6、 血压消失。 7、 双侧瞳孔散大(见于多数患者),对光反射消失。 8、 短暂(大约持续数秒钟)的四肢抽动和大小便失禁(见于部分患者) 注意:第1、2条是判断心搏骤停的主要指标,具备这两条就能确认患者已经发生心搏骤停,此时不必再做其他检查应立即展开抢救,立即高声呼救,目的在于呼唤其他人前来帮助救人,并且要尽快帮助拨打“120\急救电话,向急救中心呼救,使急救医生尽快赶来。大多数急救中心调度人员都能提供你CPR急救指导,然后迅速回到患者身旁。 注意了解伤病者受伤过程,以确定伤病者是否受伤。如在交通意外中受伤或高处坠落受伤,若怀疑可能脊柱受伤,切勿随意搬动伤病者。 ☆打开气道:开放气道,气道就是呼吸道,这是关键步骤,当病人意识丧失以后,舌肌松弛,舌根后坠,舌根部贴附在咽后壁,造成气道阻塞。 1、开放气道的目的:是使舌根离开咽后壁,使气道畅通。气道畅通后,人工呼吸时提供的氧气才能到达肺部,人的脑组织以及其他重要器官才能得到氧气供应。 2、 可使用压额提颈法打开气道。 压额提颈法 3、 如果怀疑颈椎损伤,则应用改良推颌法。 4、 清除口中的异物如:呕吐物、假牙等。 ☆开放气道的四种方法: ① 仰头抬颈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五指并拢、掌心向上,放在病人的颈项部,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此法严禁用于颈椎受伤者。 ② 仰头推颌法:一手掌放在前额,向下压,另一手拇指、食指、中指分别固定在病人的两侧下颌角处,并向上推举,使头部充分后仰。 ③ 仰头提颏法:一手压前额,另一手中、食指尖对齐,置于下颏的骨性部分,并向上抬起,使头部充分后仰,避免压迫颈部软组织。 ④ 双手拉颌法:施术者站、跪在病人头顶端,双手中、食指并拢,分别固定两侧的下颌角,并向上提起,使头部后仰,此方法适用于颈椎受伤的患者。 ☆人工呼吸: 1、 用5-10秒钟,以听(呼吸音)、看(胸壁起伏)、感觉(呼气)的方法检测伤病者是否仍有自主呼吸。 2、 如果无正常呼吸,高升呼救,并立即施行人工呼吸。 人工呼吸的方法(成人): 用仰头抬颏法首先打开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70°—90°)形成气道开放,便于人工呼吸,气道通气,然后捏住患者鼻子并用你的嘴盖住患者的嘴进行吹气,吹到你看到患者胸部隆起,吹气时间为1秒以上。吹气量为700—1100毫升(吹气时,病人胸部隆起即可,避免过度通气),吹气频率为12次/分钟(每5秒钟吹一次)。正常成人的呼吸频率为12—16次/分钟。 3、 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用余光观察患者胸廓是否被吹起 (2)、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前检查:若患者仍无正常呼吸、咳嗽或不动时,就应该开始进行胸腔按压。 按压方法: 1、病人应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如为弹簧床,则应在病人背部垫一硬板。硬板长度及宽度应足够大,以保证按压胸骨时,病人身体不会移动。但不可因寻找垫板而延误开始按压的时间。 2、按压部位为胸骨正中两乳头连线水平(胸骨中、下1/3交界处) 3、救护员用一手中指沿伤病员一侧肋弓向上滑行至两侧肋弓交界处,食指、中指并拢排列,另一手掌根紧贴食指置于伤病员胸部。 4、救护员双手掌根同向重叠,十指相扣,掌心翘起,手指离开胸壁,双臂伸直,上半身前倾,以髋关节为支点,垂直向下、用力、有节奏地按压30次。 5、按压与放松的时间相等,下压深度4—5厘米,5-13岁儿童为5cm;婴幼儿为4cm。 放松时保证胸壁完全复位,按压频率国际标准为100次/分钟。正常成人脉搏每分钟60—100次。持续进行两次吹气和30次多媒体教学 示范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