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和心学有何异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2 13:45: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理学和心学有何异同

前言:这里老师所说的理学与心学具体应该是程朱理学和王陆心学吧,这里就这两个兄弟说说事儿吧。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洪流冲击与激烈的竞争之下,儒学并没有销声灭迹,反而在历史的契机中崛起,在西汉时确立了正统地位。十几个世纪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儒学在保持着“仁”“礼”的核心思想下不断地变换着外衣。两宋时期,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及其尖锐,统治者希望通过调整统治思想,适应维护统治秩序的政治需要。在吸收了道、佛的有益成分之后,发展成为更理性的具有思辨思想的特殊而新颖的儒学。理学流派非常之多,如王安石的新学、司马光的朔学、苏轼的蜀学和二程洛学等,但是主要的是以二程(程颢、程颐)和朱熹为代表的程朱理学以及以陆九渊、王阳明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的分支,并且都继承了其中的“仁”“礼”思想。在封建社会的发展中,都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统治者的专制,强调了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对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积极作用,但同时也压制和禁锢了人们的自然欲求。随着社会的进步,逐渐变得消极甚至反动,在清朝中期几乎衰没。

虽然二者都认为理是世界的本原,但是其中也有分歧的地方。首先,二者的立场不同。程朱理学代表的是客观唯心主义,强调理是永恒的,先于世界的存在而存在的精神实体,世界万物只能由理派生。然而,陆王心学代表的是主观唯心主义,他们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主观意识是派生世界万物的本原,“发现本心,而后博览,近于演绎法”。

在方法论上二者也有较大的分歧。程朱理学提倡“即穷物理”,由道问学,强调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人的道德水平必将随着知识的增长而增进,即从经验中获得达到格物致知的目的,道德只是作为在获取知识过程中的副产物。陆王心学则不以为然,其提倡尊德性,即人应该学会反观内心,“四方上下皆宇,古往今来皆宙,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心无外物,心无外理,因此,人完全可以在自己的内心当中寻找到道德高境而不必学习知识。学习的目的也不仅是增长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实现道德的高境。知识的多寡不决定人的道德水平,古时农民百姓也懂得尊老爱幼,他们并没有知识啊!因此陆王心学认为格物无法达到高境,只有改变良心结构才可实现。

在心性上二者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程朱理学认为心是”人心”和”道心”,”道心”是天理的体现,主宰着”人心”。而心是气质的表现,必须接受道的主宰和统领,即“心统”性情。而陆王心学认为人道合一,心就是理,理就是心,前者完全就是在“裂天人为二”。

综上,理学和心学虽然同时出自儒学,但是在各种思想的碰撞中出现了新的想法,共同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后记:为了写这篇文章虽然查了很多资料,但是还是不是很了解理学和心学,很想有点创新的想法,是现在还是困难。丁老师就姑且看一下吧,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还请斧正。希望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

您的学生:陈曦 201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