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19:16: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七课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经历一个典型的“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认识到液体的性质可以改变物体的沉浮,一定浓度的液体才能改变物体的沉浮。

2.学习通过加热液滴和调制液体来探索未知液体的性质。 3.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有很多的证据。 【教学重点】

经历一个“观察—发现—推测—验证”的科学探究活动过程。 【教学难点】

懂得确定一种物质的性质,需要很多的证据。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演示实验:一个马铃薯、一杯清水、一杯食盐水、两个胶头滴管。 3.小组实验:每组一个马铃薯、酒精灯、不锈钢调羹2个、50克食盐、50克白糖、2只烧杯、一根筷子。

【教学过程】 一、马铃薯的沉浮

1.导入新课:(课件出示马铃薯花图片,通过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2.观察马铃薯的沉浮。 (1)

(2)把马铃薯轻轻放人清水中,观察它的沉浮状况。

(3)把马铃薯从清水杯中拿出擦干,轻轻放人另一个杯子中观察它的沉浮。

怎样解释马铃薯在不同杯子中的沉浮?影响马铃薯沉浮的原因是什么?

怎么解释马铃薯的沉浮现象? 二、观察比较两种液体: 1.观察两杯液体有什么不同。

2.做液滴加热实验:教师先指导加热的方法,然后从两个杯子里各 取几滴液体,分别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加热比较液滴变干后留下的痕迹。(液滴加热:各取一滴液体来观察一下,把液体滴在不锈钢调羹上,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个不锈钢调羹上会留下比较明显的白色颗粒物。

3.观察两种留下的痕迹有什么不一样?两种液体一样吗? 能使马铃薯上浮的液体有什么特点?

三、调制一杯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液体

1.提问:是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呢? 2

?

中一

注意调制盐水的要求:取200毫升水,往杯子里一次次加盐食盐溶解后,放人马铃薯检验是否浮起来并做好记录,直到马铃薯浮起来为止。

学生就探索

不到液体浓度与马铃薯沉浮的关系了。并不是只要水中溶解了物质就能够使马铃薯浮起来的,浓度不够、液体的密度不够大,马铃薯是不会浮起来的学生在调制的过程中,一次次地加盐马铃薯没有立即浮起来,当食

盐溶液的密度超过马铃薯的密度时马铃薯才浮起来。

实验记录

水的量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200毫升 食盐的量 沉浮情况 3.如果时间允许,让学生用同样方法制作一杯糖水进行检验或者制作更多的溶液进行检验。

设计目的:不局限于用食盐做实验调制不同的液体来检验学生的猜想这样对学生形成严谨的思维有很大的帮助。

4.思考:从实验现象和结果分析5.你能使上浮的马铃薯下沉吗? 四、阅读资料 阅读本课的资料

板书设计:

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 液滴加热 调制液体

观察—发现—推测—验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