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修复习第七章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24 3:18: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B.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

C.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D.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应分情况区别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16.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任务有( ABCD ):

A.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提高党依法执政的水平

,

B.建立社会主义法治政府,健全司法体制与制度C.完善权力制约与监督机制D.培植社会主义新型法律文化

17. 以下属于各国的国家安全内容的有( ABCD )

A.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经济安全、科技安全 C.文化安全、生态安全 D.社会公共安全 18. 以下哪些属于履行维护国家安全的义务( ABCD )

A.依照法律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的义务 B.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C.提供便利条件或其他协助的义务 D.如实提供证据的义务

19. 以下哪些属于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 ABC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20.

讲法律,要求( ABC )

A.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B.某种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C. 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

必须遵守或执行

D. 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可以抛弃或搁置法律。 21. 证据要具有( ABC ):

A.合法性 B. 客观性 C. 关联性 D.科学性

22.

讲证据,要求( ABCD )

A.查清案件事实B.正确运用法律

C.思考与处理法律案件时不能捕风捉影,更不能主观臆断 D.以证据为根据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23.

讲法理,即要求:( ABC )

A.理由必须是公开的,而不能是秘密的 B.理由必须有法律上的依据 C.理由必须具有法律上的说服力 D. 提供结论 24. 讲程序,要求( AB )

A.从程序出发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B.告诉人们实施某种法律行为时,应先做什么事情,后做什么事情C. 关心行为的实质 D.注重内心的想法

25. 大学生可以通过( ABCD )途径,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养成从法律的角度思考、

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思维习惯。

A.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 B.掌握法律方法 C.参与法律实践 D.了解和分析法律问题 26. 法律知识通常包括( ABCD ):

A.关于法律规定的知识 B.关于法律的原则 C.关于法律的原理 D.关于法律的规范 27. 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来源于( ABCD )

A.法律合乎情理、通俗易懂 B.维护正义、促进效率 C.执法公平 D.司法公正

28. 对于大学生来说,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应当( ABCD )

A.从内心深处真正认同、信任和信仰法律

B.认真学习法律知识,深入理解法律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C.向其他人宣传法律知识,特别是要宣传社会主义民主与法治观念 D.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29. 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包括( ABC )

A.事前采取有效措施预防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B.事中和事后制止 C.检举、揭发违法犯罪行为 D.看情况而定是否制定违法行为 30. 正确的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包括( ABCD )

A.正确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B.把握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

C.懂得如何适当行使法律权利 D.正确履行法律义务。

三、判断题(A对,B错)

1. 法律是从来就有的,是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完善的。(B) 2. 国家制定的法律一般以一定的规范性文件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被称为判例

法。(B)

3. 法律不但由国家创制,而且由国家保证实施。也就是说,法律具有国家强制性。(A)

4. 国家强制力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B)

5. 法律所体现的统治阶级意志,并不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全部,而仅仅是上升为

国家意志的那部分意志。(A)

6. 每一法律部门均由一系列调整相同类型社会关系的众多法律、法规所构成。

(A)

7. 法律的运行是一个从创制、实施到实现的过程。(A) 8. 守法是指履行法律义务。(B)

9. 法制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B) 10. 只要有法律和法规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A) 11. 法律义务中的作为义务要求人们依法不得作出一定行为. (B)

12.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在近代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首先提出,并在资本主义

法制中首先确立。(A)

13. 在社会主义国家,不承认有任何享受特权的公民,可以承认有免除法律义务

的公民。(B)

14. 国家安全即为政治安全和国防安全. (B)

15. 社会公共安全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社会治安,还包括越来越重要的公共卫

生安全和食品安全。(A)

16. 在国家安全机关调查了解有关危害国家安全的情况、收集有关证据时,公民

和有关组织应当如实提供,不得拒绝。(A)

17. 当代大学生只要具有社会主义法律常识就行了,无需加强法律修养。(B) 18. 法律问题并不包含着政治、经济或道德问题。(B)

19.

在对法律问题的思考与处理上,道德思维应当优先,不能用道德的原则

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B)

20. 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可以抛弃或搁置法律。(B)

21. 一项法律规定,就算是不合理的,只要它没有被修改或废除,就是有效的,

人们就有义务遵守或执行。(A)

22. 程序就是法律所规定的法律行为的方式和过程。(A) 23. 法律思维的任务不仅是获得处理法律问题的结论,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提供法

律结论的理由。(A)

24. 法律思维的首要任务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结论,无需寻求据此作出结论的理由.

(B)

25. 大学生只要学习了法律知识,就可以培养法律思维方式了. (B) 26. 法律思维方式是一种在法律实践中训练、培养和应用的思维方式。(A) 27. 脱离开活生生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还是可能养成法律思维方式的。(B) 28. 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A)

29. 对那些蔑视法律的人来说,外在强制力是使他们服从法律的最后手段。(A) 30. 正是由于法律本身的外在强制力,法律才受人尊重,被人信赖,为人敬仰。

(B)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答案要点:1.法律是由国家创制并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2.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3.法律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答案要点: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3、简述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

(答案要点:1、从来源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一般都来源于法律的明文规定,或者法律虽未明文规定,但可以从法律的规定中推导出来。2、从基本内容来看,法律权利意味着人们可以依法作或不作一定行为,可以依法要求他人作或不作一定行为。3、从范围来看,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都有明确的界限。)

4、简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基本内容。

(答案要点: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法律义务。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从而保证每个公民的合法权益都平等地受到法律保护,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平等地受到法律追究和制裁。)

5、简述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

(答案要点:1、讲法律;2、讲证据;3、讲程序;4、讲法理。)

6、简述培养法律思维方式的途径。

(答案要点:1、学习法律知识;2、掌握法律方法;3、参与法律实践。)

7、简述法律权威的含义与必要性。

(答案要点:1、法律权威是就国家和社会管理过程中法律的地位和作用而言的,是指法律的内在说服力和外在强制力得到普遍的支持和服从;2、法律权威的树立主要依靠法律的外在强制力和内在说服力。法律的外在强制力是法律权威的外在条件,主要表现为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3、法律的内在说服力是法律权威的内在基础。)

8、简述当代大学生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方式。

(答案要点:1、努力树立法律信仰;2、积极宣传法律知识;3、敢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9、简述“法制”与“法制”的区别。 (答案要点:1、“法治”是一种治理社会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2、“法制”则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只要有法律和法规存在就有法制存在,但不一定就是实行法治。)

10、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运行的过程。

(答案要点:1、主要包括法律制定(立法)、法律遵守(守法)、法律执行(执法)、法律适用(司法);2、法律制定是国家对权利和义务,即社会利益和负担进行的权威性分配,法律的执行、遵守、适用则是把法定的权利和义务转化为现实的权利和义务,把文本上的法律转化为现实中的法律。)

五、案例分析

1、欠债还钱是几乎所有社会普遍通行的一项道德原则。法律也保护债权人

的合法权利,但法律中有诉讼时效的规定。按照我国《民法通则》的规定,债权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债权的诉讼时效为二年。也就是说,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法律虽然不强迫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并不反对债务人自行履行,因为从道德上说,一项债务不论过了多长时间,债务人都有义务偿还。请问:

(1)该段话中体现了哪些思维方式:( AB )

A.法律思维 B.道德修养 C.法制观念 D.法治观念 (2)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应如何做?( AD )

A.法律思维应当优先 B.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应当优先 C.可以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D.不能用道德的原则和评价取代法律的规则和评价

(3) 此段中”如果债权人在二年内既没有向法院起诉债务人,也没有向债务人提出还债要求,而且债务人也没有表示要偿还债务,那么债权人的债权就不再受法律保护。”属于( C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2、苏格拉底是雅典著名的哲学家,因其智慧得罪一些所谓“智者”的理论,这些“智者”便利用雅典荒诞不经的法律,控告其传授对诸神不敬的学问,腐化及误导青年,并且将其送进监狱,最终被判饮毒自尽。临刑前,苏格拉底的学生来看他,告诉他朋友们决定帮助他越狱,而且一切已安排妥当。可苏格拉底表示不越狱。其学生以各种理由来说服他,告诉他法律的不公正,遵守只是迂府,仍然无效。可苏格拉底反问:“越狱就正当吗?对于一个被判有罪的人来说,即使他确信对他的指控是不公正的,逃避法律制裁难道就正当了?”请问:

(1) 苏格拉底的想法属于( A )

A.法律思维 B.道德修养 C.法制观念 D.法治观念 (2)苏格拉底的处理方式属于( A )

A.讲法律

B.讲证据 C.讲程序 D.讲法学

(3)你认为苏格拉底的态度符合下列哪些要求( ABCD )

A.某种行为是合法行为还是违法行为,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B.某种行为是否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应当以法律为标准作出判断

C. 如果人们觉得某项法律规定不合理,但在国家修改或废除之前,仍然必须遵守或执行

D. 人们感觉到法律明显不合理,也不能随意地抛弃或搁置法律。 (4)从该案例中,你体会到什么样的思维方式:( AB ) A.以法律为准绳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 B.努力树立法律信仰

C.没必要遵守不合理的法律制度D.只尊重善良的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