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 14:07:1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作者:奚一琴

来源:《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1年第04期

生命教育,就是有关生命的教育,其目的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生命的孕育、生命的发展等知识的渗透,让学生懂得生命至高无上的价值观,让学生特别要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享受生命成长的快乐,同时也尊重他人和其他形态的生命。 一、现实社会对生命教育缺乏正确的引导

据国内一家晚报报道:一名14岁女生不会游泳却跑步下水救人而牺牲;另一名13岁学生跳江救一个20多岁青年男子被水卷走。非但没有拯救他人生命,反而使自己丧生。新闻媒体对这样的事迹大张旗鼓地宣传、报道,却为社会树立了缺陷的“小英雄”人物形象,这使得新闻中这样的悲剧继续重现。孩子们的行为是值得倡导的,但没有一个正确的生命观,既不能救人,更不能自救。新闻媒体可以缺位,但教育不能缺位,教育的职责重在塑造人的灵魂。因此,对学生从小进行生命教育,是一个任重道远的任务。 二、现代教育是承担生命教育的重要载体

生命教育话题,新闻媒体可以缺位,但教育不能缺位。而现在的教育恰好相反,只关注了教育,关注了学生的成绩,却没有关注学生生命,没有关注学生意识形态的教育,导致学生对生命的漠视、对生命的不尊重。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要么轻视自己的生命而自杀,要么重视别人的生命去救人,但因没有救人的能力而自我丧生。这都是不健康的生命价值观,因此,教育者要培养学生健全的生命理念,不仅能自救,还能救人。

2004年,震惊中国教育界的马加爵案件发生后,很多人都在思考马加爵的悲剧能否避免。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李文对这个命题作了一个肯定的回答:“我想是能够避免的,但这件事情最让我们痛心的是马加爵是生命科学院的,我们生命科学院只教给了他科学,但却没有告诉他什么是生命。如果有一个人能在生活中给他一些指点和帮助,我想马加爵的心胸不会这么狭窄偏激。”现代教育承载生命教育课题,这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语文教学,无论是文本,还是学生、教师,都是最富生命意义的。因此,最能也最应该张扬学生的生命意识,从而使生本教学得到最大程度的实现与完善。语文教学就是教育学生如何吸收语文的“营养”,从而完善自我的生命历程。《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教师要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思想感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学生理解了文章的思想内容,体会到思想感情,可以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既要防止只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忽视思想教育,又要防止脱离语言文字的训练,架空式的进行思想教育。近几年的小学语文课程改革,其教材文本选取了很多优美的小品文、美文,这些生命的文字,在培养学生生命教育和情感教育方面,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三、小学语文课堂渗透生命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教育,自古以来就承载“传道授业解惑”的重要职能。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有的青少年不能正确缓解压力而自杀;有的学生在见义勇为的时候,不能正确认识自身能力,结果不仅不能救人,反而丧失自己的生命。这些问题的出现,都需要我们从小学起就开始渗透珍惜生命的教育。

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如果孩子的“今天”是咬着笔头面纸书过,是噙着眼泪当众自毁……那还有什么鼓风的帆,定向的舵?还有什么健康、快乐、自信、向上可言?精神生活理应成为校园生活的核心,现代教育必须凸现生命观。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生命课堂的前提

人之初,性本善。我们的教育传递给学生善的理念,学生就会受到善的教育;如果教育传递给学生恶的理念,学生就会受到恶的熏染。现代课堂,从小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播种善良的种子。作为教师,就是要在课堂上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以教师的爱心让学生感受到被尊重,感受生命的尊严。我想,这是生命教育最重要的一点。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教师都不尊重生命,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可能具有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2.利用语文教材文本渗透生命教育

用生命来解释生命,用生命来碰撞生命,用生命来补养生命,这才是具有生命活力的语文教学。作家创作的真谛就是写出人间的真善美、假丑恶,通过讴歌人间的美和揭示人间的丑,引导读者的情感成长。小学语文课本所涉及的题材范围相当广泛,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好教材。

有责任感的语文教师,应该有责任和义务把这部分内容回归到教学中应有的位置。教师要在现行的教材中,抓住教材文本有关生命教育的题材,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一位语文老师在将要结束课文《生命》一课时,突然受一位学生所提问题的启发,创造性地设计了一个说话题目,要求每位学生为自己写一篇悼词:假设自己死了,然后再用悼词的形式,追忆一生。在我国特有的忌讳死亡的传统文化影响下,老师课堂上这一史无前例的“生成”看似很冒险,实则最有效地做到了让学生加深对生命的体验,感悟人生的不易和生命的珍贵。让学生体会并意识到生命对于自身,对于家人和朋友,对于社会具有的意义,从而真正珍爱生命。 3.穿插时政新闻渗透生命教育

现代教育和考试,都与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很多科目的考试,其材料就来源于生活题材和新闻题材。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根据自己教学的实际和时机,把这些新闻材料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知道自己应该在生活中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两个学生救人不成,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反而牺牲的事件,教师在正面肯定的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认识这种做法的弊端,使学生意识到在生活中应该怎样做,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性生命观。 4.引入生活泉水渗透生命教育

认识生活,触摸生活,这是大语文教育的重要指导思想。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语文教材文本,多是作家们在生活感悟的基础上不断提炼、升华而形成的一种语言艺术。刘勰曾说:“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这就是说作者的创作是由内而外,其在特定的环境和氛围中深怀的情感必有一个抒发的路径。读者阅读作品恰好相反,是由外而内,通过语言和文字等媒介而“沿波讨源”,与作者产生共鸣,得到阅读或审美上的体验甚至是享受,从而领会作品所包含的思想与情感。 5.在习作中渗透生命教育

语文教学中,教师经常会让学生写日记,做一些习作练习,学生会在最自然的倾诉和表达的过程中倾吐自己心中的不快,此时语文老师不仅要做一个工具性的老师,还要做一个人文性的老师。及时疏导儿童心理问题,消除他们的心理障碍;如果教师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一定会使学生得不到心理疏导而出现心理问题,影响到他未来的生活。语文教师要肩负生命教育的使命,引导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生活场景中明辨是非美丑,把握生活的正确方向,不要让幼小的心灵迷失航向。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塑造学生心灵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抒写生命话题,让学生探究生命的规律、内涵和本质,对自然界生命和人类自身的生命现象进行深入的思考,进而培养积极进取的生命意识和精神,以便更好地提升自身生命的质量。

语文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是社会环境发展变化的迫切要求,教师应该承担这一责任、义务,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并有效开展生命教育,让生命之花在语文学习中尽情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