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6 23:14: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山水画的意境》教学设计

课文内容分析:

课文节选自当代著名画家李可染的《漫谈山水画》一文。文章探讨了山水画的历史、山水画创作中的意境和意匠问题,课文节选的是作者集中探讨意境的部分。文章开门见山,在第1段就明确提出主要观点,接下来,文章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认识顺序展开论述。第2段先解决“意境”是什么的问题,这一段主要是理论阐释,接下来两段(第3、4段)借助两个实例进行具体说明。从第5段开始,作者集中探讨“怎么样”的问题,这是文章论述的重点。文章前面列举实例,诗歌、绘画兼有,在第8段笔墨开始聚拢,集中在中国画上,主要借助自己创作的体会来谈,也是作文目的使然。最后,要“苦心经营意匠”。 教学目标:

1.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理解作者观点。 2.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本文的写作脉络,理清文本思路内容,理解作者观点;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难点: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从品味意境,享受意境,到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方法:

讨论法、演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初探意境

画中有哪些景物?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体现出什么样的意境?谈谈自己的感受。(试着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

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山水诗与山水画的意境。让我们跟着李可染一起,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二、认识作者,了解其“意境”观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李可染先生曾在他的书中讲到,“意境是什么?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粹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表达出的艺术的境界、诗的境界,就叫意境。”

三、浏览课文,把握文本行文思路

1.在文中找出作者原话,说说什么是“意境”。 明确:意境就是景与情的结合;写景就是写情。 2.要怎样才能获得意境?请你结合全文做简要概括。

明确:首先,要仔细观察对象,深刻认识对象,从而产生强烈、真挚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思想感情与画作结合在一起,将对象的精神实质表现出来,从而形成意境。

3.是否只要把握了“意境”便能创作出好的山水画作品来,请结合最后两段做简要说明。

明确:作者认为除了意境之外,还需要有意匠。意匠即表现方法、表现手段的设计,简单地说,就是加工手段。有了意境,没有意匠,意境也就落了空。

4.结合上述分析,请简述本文行文思路,并为本文划分结构。 明确:全文可划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作者先点出“意境”一概念,并做出解答;第二部分,作者谈及获得意境的方法,即通过深刻观察对象以把握住对象的精神实质,激发出绘画者本身的思想感情并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