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科工作制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0:03: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设备管理制度

一、大型设备均有严格的操作规程,建立维修档案和故障记录簿,供维修保养时参考。

二、一般半年小检修一次、一年大检修一次,除定期检修外,每日工作开始,操作人员应对每台运行的设备巡回检查,以了解设备有无异常。

三、科内仪器分配到人,负责专门保养,并作好记录。遇有故障,必须立即报告科主任,及时请工程师维修。

四、对于设备的非正常耗损或故障,组织有关人员查找原因,对于违反操作规程所造成的损害应追究责任,视情节给予处理。

X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机器维修,保养工作,由设备科或放射科专职维修人员负责。

二、设备定期维护,每三个月进行一次

1.设备机械性能维护:配重块安全装置检查,各机械限位装置有效性检查,各种运动运转检查,操作完整性检查。

2.设备电气性能维护:各种应急开关有效性检查,曝光参数(KV、MA、MAS)检查。

3.剂量检测:每年一次。 三、日常维护.

1.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 2.严格执行设备机房管理规定。 3.按照设备安全管理要求工作。

四、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随时响应,立即检修,尽可能排除故障。不能修复时,立即报设备科(处)和设备供应公司维修人员联系,并即使向科主任汇报和说明情况。

防护及保健规章制度

一、严格执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实行申请登记制度。

二、成立兼职放射防护管理机构。负责本单位的放射防护工作。 三、配备安全可靠的投照控制系统。室外悬置放射性危险标志 。 四、加强工作人员的操作技能和放射防护知识的培训,对孕妇及婴幼儿检查要作必要的防护。

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并定期对工作场所和环境进行剂量检测(邀请市疾控中心协助完成)。

六、按规定完成个人剂量监测及放射工作人员的定期体检工作,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安排好放射工作人员休放射假。

七、做好机器的定期维护及保养工作,保持工作场所的清洁性。 十、放射诊疗质量保证方案

1、成立质量保证、控制组织,明确领导和组员的职责分工。 2、定期组织人员参加防护培训,取得上岗证后方可上岗。安排人员进修、短期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3、每周对影像质量分析,根据标准评价各类图像质量,对丙级片及废片原因分析,提出整改措施,严格控制废片率。

4、每季度定期组织对各类设备保养、维护,每年对各类X线设备的稳定性、状态检测,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校正。认真执行机房的各项制度。

5、制定X线检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的操作规程,并做好相关操作的记录签名,明确职责,保证检查、诊断质量。

6、做好以上各类的记录,发现问题,逐级上报。

报告审核制度

一、报告医师必须由获得主治医师职称二年以上的医师担任,完成当日诊断报告的审核.

二、报告医师必须核对“申请单,片头,报告”三者的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科别住院号/门诊号,病房号/床号,检查日期,报告日期以及书写报告医师的签名。急诊检查还需要包括检查时间和临时报告的时间。

三、报告医师对每份摄片必须核对检查名称,部位和方法是否达到有关申请和经治医师提出的要求(针对性要强)。认为不妥者需及时与主管该病员的经治医师联系商榷(亲自联系或请书写报告医师执行)

四、报告医师在审核报告过程中应注意修正错误的或不当的专业描述用语,以及描述与诊断结论的一致性,特别是影像学诊断的准确性。必要时提出加做和/或重做有关的X线检查,交书写报告医师落实执行。尽可能地减少误诊,漏诊,错诊之机率,提高报告的正确性。

五、报告医师还应注意对摄片中临床要求以外的阳性症状发现在报告中应有述及,并按诊断重要性的主次顺序写在结论中以供临床参考。

六、报告医师在同意的和修改后通过的报告上签名,字迹要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