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期末复习资料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8 8:11: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鄂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全)

第一课化石

一、填空:

1、牙齿尖锐的动物一般是(肉食性)动物,牙齿扁平的动物一般是(草食性)动物。从牙齿的特点可以看出肉食性恐龙,草食性恐龙。 2、人们通过(化石)来了解远古时期的生物。

3、科学家根据(化石的标本)借助现代科技复原古代生物的外形。 + 二、问题:

1、什么是化石?

在漫长的年代中,经过自然界的作用,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了跟石头一样的东西,这些东西就是化石。 2、化石有什么作用?

答:研究化石可以了解生物的演化并能帮助确定地层的年代。 3、化石是怎样形成的?(列举植物化石或鱼化石的形成过程。)

答:植物化石的形成:原始森林毁灭,植物倒入湖中堆积;植物被沉积的泥沙层层覆盖;被覆盖的植物在地下与空气隔绝,经过漫长的变化,形成了化石。

鱼化石的形成:古代的鱼死后,沉入水底,被沉积的泥沙覆盖。由于与空气隔绝,鱼的尸体不会腐烂。经过亿万年的变化,在高温高压作用下,便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东西,这就是鱼化石。

二、简答:

现代马比它的祖先们更适应温带草原生活吗?这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现代马只剩下发达的中趾,体型高大健壮,适合在草原上奔跑,牙齿适应于取食干草。

三课时 谁能生存下来

一、填空:

1、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1859年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他在书中提出的主要观点是(生物进化学说),他认为:生物的繁衍是在自然选择的过程中发生的,同一物种内哪些个体更能适应环境,它们就比其他个体更容易生存和繁衍下来。 2、距今1.3亿年前,地球上有称霸一时的动物叫(恐龙),它们繁殖很快的主要条件是(当时地球上气候温暖,动植物丰富,很适合他们的生存)。 二、简答题:

1、按达尔文自然选择的学说,讨论现在的长颈鹿为什么颈部这么长? 答:颈长的长颈鹿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存活,颈短的长颈鹿不适应变化的环境,容易死亡。由于自然环境的选择作用,一代代选择,颈部变得更长的长颈鹿更容易存活,导致现在的长颈鹿的颈部这样长。

2、说说导致恐龙灭绝的原因?

答:因为恐龙不能适应气候环境变化和地质变化。

一是气候变冷(草食性恐龙饥寒交迫死去,肉食性恐龙自然随之死去) 二是地壳活动频繁(地震、火山喷发、大洪水)等因素导致 三是宇宙中的新星爆炸,恐龙又一次大量死亡; 四是小行星撞击地球,发生爆炸,恐龙灭绝。

第二课时 探索动物的发展史

一、填空:

1、最早的马叫(始祖马),出现在(5000万年)前,体型像(狐狸),牙齿适于取食(树叶),前肢有(四趾),中趾长,后肢有(三趾)。生活在(森林)为食。 3、约3000万年前,出现了(渐新马),前肢都有(三趾),中趾较发达,生活在(森林)里。 4、约2000万年前,出现了(中新马),它由森林生活改变为(草原生活),适于取食干草,前后肢都是(三趾),但中趾特别发达,第二、四趾(退化),适合在草原上(奔跑)。 5、700万年前,出现了(上新马),前后肢仅剩下发达的(中趾),第二、四趾(只留遗迹)。

6、现代马出现在(300万年前)。 7、(化石记录)表明,从始祖马带现代马的进化过程中,曾出现过许多分支,但在长期(生存斗争)过程中大都(灭绝)了,只剩下现代马这一支生存下来并得到发展。 8、现代的马是由马的祖先逐渐(发展)、(进化)来的。

cc1

第四课时 月球上有什么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也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平均距离地球(38.44万)千米,直径(3476)千米,体积相当于地球的(1/49).

2、月球表面最显著的特征是(星罗棋布的环形山),其中最大的环形山的直径达(235千米).观察发现,环形山的形状很像火山口和陨星坑。 3、月球表面高低起伏,较高的地方是(高原),较暗的地方是(广阔的平原)。

4、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昼夜温差大,白天的最高温度可达(127℃),夜间的最低温度可降到(-183℃),因此月球上没有(生命)的存在。 5、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引力的(1/6)。 二、简答:

1、你认为月球上众多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

答:可能是由小天体碰撞和火山爆炸形成的。

2、一个大力士在地球上所举起的重物,在月球上小学生也能将它举起,这是什么原因? 答:月球表面的引力比地球小,只相当于地球表面的1/6。 3、月球上有像地球上的风雨雷电吗? 答:没有。因为地球上的各种天气现象是大气和水循环运动的结果,月球上没有空气和水分,所以不能产生各种天气现象。

4、月球上有花草树木、鸟兽鱼虫吗?

答:没有。因为月球上不具备生物生存需要的空气和水等条件。 5、月球上有什么?

答:月球上有高原、有广阔的平原、有星罗棋布的环形山

天空的月牙称(残月)。

4、月球明亮部分的变化规律:

上半月在傍晚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西),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增多)。直至(满月)。

下半月在清晨时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西向东)移动,月亮的明亮部分(向东),随着日期的变化明亮部分逐渐(变少)。直至(朔月)。

5、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与月相的变化都是(周期性)的,有(规律)的。

第六课时 月相的成因

一、填空: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 2、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球反射的(太阳光)。 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自西向东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4、当月球在地球和太阳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新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初一)。 5、当地球处于太阳和月球之间时,我们看到的月相是(满月),发生的时间是(农历十五或十六)。

二、问答;

1、月相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我们看到的月光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月球不停地绕地球公转,日、地、月三个天体的位置不断变化,地球上的人们看到月球被太阳光照亮的部分也随着变化,这就是月相变化。

第五课时 观察月球

一、填空:

1、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规律:

1同一天晚上的不同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自东向西)运动。但明亮部分的形状(没○

有)什么变化。

2不同日期的同一时刻,月球在天空中的位置是(自西向东)移动。同时月球明亮部分的○

(形状和方向)也发生了变化。 2、月相变化与月球的运动规律:

1、月球(明亮和黑暗两部分的不断变化的状况)叫做月相,两次月圆之间大约相隔29.5○天。

○2、月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圈大约需要(27.3)个地球日。 3、月相变化是月球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发生的。 ○

3、各时间段月相名称: 农历上半月时:农历初一初二,地球上看不到月亮叫(新月或朔月)。初三初四,月牙缺口(向东),圆弧(向西),是为(蛾眉月)。 初七初八明暗各半的月亮是为(上弦月)。 到了农历十五前后看到的圆月,为满月(或望月)。 进入农历下半月时,月亮出现的时间会每天变(晚),并且逐渐出现(缺口),缺口(向西)。在农历二十二左右看到的明暗各半的月亮叫(下弦月)。二十七、二十八时黎明前挂在(东方)

cc2

第七课 登上月球

一、填空

1、(1609年)加利略用自制的望远镜对着月球后,人类就开始了对月球的科学探测。 2、(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并于1961年吧宇航员(加加林)送上近地轨道,人类便闯入太空开始对月球进行探测。

3、到20世纪70年代末,苏联共向月球发射了(32)枚探测器,美国向月球发射了(21枚)探测装置。

4、美国的阿波罗计划始于(1961年),(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埃德温·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首次成功登上月球,实现了人类登上月球的梦想。

5、从1969年到1972年,美国共进行了(5次)“阿波罗”飞行,共有(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对月球表面进行了广泛考察。

6、我国已经启动了一个以(“嫦娥”)探月计划为起点的庆大的月球探测计划。 7、(2007年10月24日)我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10年10月1日18时)嫦娥二号顺利发射,(2013年12月2日1时30分)“嫦娥三号”探测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8、2013年6月11日成功发射神舟十号飞船。有聂海胜、张晓光、王亚平三名宇航员同时升空,任务时间15天。为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轨运营提供人员和物资天地往返运输服务;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 二、问答:

宇航员登月球前要做哪些准备?

答:乘着宇宙飞船,带上氧气、水、食品(特制的)、穿上既散热又保暖、能防辐射的宇航服,配备通信,科学考察所需要的各类仪器等。

第八课 太阳

一、填空:

1、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直径是地球的(109)倍,体积约是地球体积的(130)万倍。

2、光的传播速度为每秒(30)万千米,太阳离地球大约(1.5)亿千米。太阳光到达地球大约需要8分20秒。 3、太阳是个会发光发热的(大火球),全部由(气体)构成。.太阳表面温度大约有摄氏(5500)度,中心温度高达摄氏(1500万)度。

4、为了保护眼睛,在观察太阳之前,要准备观察用的(器材),注意不要直接用肉眼(观察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球)。 二、简答:

1、什么是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怎样产生的?

答:在太阳表面,常常会出现一些黑色的斑点,人们叫它太阳黑子。太阳黑子是太阳表面巨大的漩涡气流产生的,由于气流的温度比太阳表面的正常温度低,所以看起来是黑的。 2、什么是日珥?日珥有什么特点? 答:日珥是一种极为壮观美丽的气柱喷射现象。有的日珥向巨大的喷泉,有的像拱桥和怪石。 3、什么是“日冕”?

答:发生日全食时,太阳被月球遮住了外围形成的美丽光芒叫做“日冕”。

答:太阳的能量主要有二种形式:光(光照)和热(温度),适宜的温度使种子发芽长叶,温度的高低影响植物的蒸腾作用,促使根吸收水份,同时植物受温度变化的影响形成与此相适应的发育节律(春季发芽,夏季开花,秋季结果,冬季休眠。光照使植物不断进行光合作用,自制生长所需的养料和氧气。

2、如果没有太阳,植物能完成这些生命活动吗?为什么?

答:植物在没有光照的条件下,就不能自己制造养料,并且不能产生氧气,那么植物会不断消耗氧气,直到氧气用完为此,最后植物只能走向灭绝。没有太阳,地球上的温度将会降低,那么植物将永远处于休眠状态。

3、太阳对动物的生命活动又有哪些影响?

答:因为地球上有日照长短和温度的周期性变化,这些变化影响着动物的生活和生长发育、迁徙、洄游、休眠等各种生命活动。如:鸟、兽、虫、鱼等的繁殖,以及鸟、鱼的迁徙、回游活动都受到日照长短的影响。

4、有人说,因为有太阳,地球上才有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答:对。因为没有太阳就没有光照,没有光照植物无法生长,草食动物找不到食物无法生存,肉食动物没有草食动物作食物也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可能存在,因此,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生命世界也就不可能存在。

第十课 太阳与地球物质变化

一、填表:

1、太阳照射温度的变化可使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与太阳有关系的物质变化主要有三种:岩石风化、水的循环、风的形成。

第九课 太阳与动植物

简答

1、在植物的一生中生命活动中,太阳起到了哪些作用?

cc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