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7:42:2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临床常用的等渗溶液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4.正常人的红细胞比容,男性为_________,女性为_________。
5.红细胞生成的主要原料是_________和_________,成熟因子主要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6.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可导致_________贫血。
7.正常成年人红细胞数,女性为_________,男性为_________。血红蛋白含量女性为_________,男性为_________。
8.血型是依据_________凝集原的类型而定的,临床上最重要的是。_________血型系统。 9. 红细胞膜含A凝集原者,其血型可能为_________型或_________型。
10.输血原则是_________。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l.把红细胞放在1.9%的尿素溶液中红细胞会_________。 12.调节红细胞生成的激素主要有_________和_________。
13.-红细胞的平均寿命为_________,衰老的红细胞主要被_________吞噬破坏。
14.白细胞中主要通过吞噬病原菌发挥作用的是_________和_________,能释放组胺的是_________,参与机体免疫功能的是_________。
15.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16.启动内源性凝血的因子为_________,启动外源性凝血的因子为_________。
17.正常成人血量约为自身体重的_________%。60kg体重的人的血量约为_________L。
18.一次失血量在_________ml以下,而不超过全身血量的_________%时可无明显临床症状。 19.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_________成正比。
20.Rh血型系统中红细胞上有Rh因子为_________,无Rh因子为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通常所说的血型是指
A.红细胞膜上受体的类型 B.红细胞表面凝集素的类型 C.红细胞表面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D.血浆中特异凝集素的类型 E.血浆中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2.某人的血细胞与B型血的血清凝集,而其血清与B型血的血细胞不凝集,此入血型为 A.A型 B.B型 c.O型 D.AB型 E.B亚型 3.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
A.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 B.蛋白质和铁缺乏 C.铁缺乏 D.促红细胞生成素缺乏 E.雄激素缺乏 4.一个体重为60kg的人,其血量约为
A.3000ml B.4800ml C.6000nd D.7000ml E.8000ml 5.构成血浆胶体渗透压的主要成分是
A.球蛋白 B.纤维蛋白原 C.白蛋白 D.血红蛋白 E.晶体物质 6.若将红细胞置于O.35%的NaCl溶液中,将会出现如下哪种现象
A.红细胞叠连 B.红细胞破裂溶血 C.红细胞皱缩 D.红细胞凝集 E.血沉加快 7.外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因子是
A.因子Ⅻ B.因子Ⅲ C.凝血酶原 D.Ca2+ E.PF3 8.红细胞沉降率变快主要是由于
A.红细胞比容增大 B.红细胞比容减小 C.血浆白蛋白含量增多 D.血浆球蛋白含量增多 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 9.血浆中最重要的抗凝物质是
A.蛋白质 B.抗凝血酶Ⅲ和肝素 C.组织激活物 D激肽释放酶 E尿激酶 10.关于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有可塑性,可通过较细的毛细血管 B.在血浆中具有悬浮稳定性 C.具有一定的脆性,衰老时脆性减小 D.对02和cO2的通透性较大 E.尿素可自由透入红细胞 11.红细胞比容是指红细胞
A.在血液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B.在血液中占的重量百分比 c.在血浆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D.与血管容量的百分比 E.在血清中所占容积百分比
12.某人的红细胞在标准A型血清中出现凝集现象,而在标准B型血清中未凝集,该人的血型是
A.B型 B.A型 C.0型 D.AB型 E.无法判断 13.下列对白细胞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中性粒细胞可被趋化性物质吸引到炎症部位,吞噬和破 坏入侵的细菌
B.嗜碱性粒细胞能释放组胺,与过敏反应有关 C.嗜酸性粒细胞可通过免疫反应损伤蠕虫 D.淋巴细胞是机体内的主要免疫细胞
E.T淋巴细胞主要与体液免疫有关,B淋巴细胞则主要与细胞免疫有关 14.正常人血浆的pH值为
- 6 -
A.7.0~7 .15 B.6.35~6. 45 C.7.35~7.45 D.7.65—7.75 E.8.35—8.45 15.血浆蛋白浓度下降时,引起水肿的原因是
A.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 B.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 C.组织液胶体渗透压下降 D.淋巴回流量增加 E.毛细血管血压下降 16.我国健康成年入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的
A.40%一60% B.40%一50% C.50%一70% D.60%一70% E.30%一50% 17.下面哪种白细胞参与体液免疫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T淋巴细胞 D.B淋巴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18.促红细胞生成素主要在下列哪个器官合成
A.肝 B.脾 C.肾 D.脑 E.骨髓 19.纤溶系统不包括下列哪项
A.纤溶酶原 B.纤溶酶 c.纤溶酶原激活物 D.纤溶抑制物 E.凝血酶原 20.下列关于输血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A.O型血可少量、缓慢输给其他血型者 B.ABO血型相符者输血前仍需做交叉配血 C.Rh阳性者可接受Rh阴性的血液 D.AB型者可少量、缓慢接受其他型血 E.父母的血可直接输给子女 四.问答题
1.何谓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其生理作用有何不同?为什么? 3.简述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
4.ABO血型系统根据什么来分型?输血原则是什么?各型的输受关系如何? 5.简述血液有哪些生理功能?
6.何谓贫血?试分析引起贫血的可能原因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血浆指加入抗凝剂的血液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2.血清指不加抗凝剂,血液凝固后析出的淡黄色清亮的液体。 3.血浆晶体渗透压指由血浆中晶体溶质颗粒(主要是NaCl)所形成的渗透压。 4.等渗溶液指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5.生理性止血指小血管损伤血液从小血管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然停止的现象。 6.血液由流体状态变为不能流动的胶冻状凝块的过程称为血液凝固。 7.血液和组织中直接参与凝血的物质统称为凝血因子。
8. 纤维蛋白在纤维蛋白溶解酶的作用下,被降解液化的过程称为纤维蛋白溶解。 9.血型是指血细胞膜上特异凝集原的类型。 二、填空题
1.碳酸氢盐/碳酸
2.(4.O一10.O)×109/L、50~70、0.5~5、O一1、20一40、3—8 3.O.9%NaCl溶液、5%葡萄糖溶液 4.40%~50%、37%---48%
5.铁、蛋白质、维生素B12、叶酸。 6.巨幼红细胞性、小细胞低色素性
7.(3.5~5.O)×1012/L、(4.0~5.5)x1012/L、110~150g/L、120—160g/L 8.红细胞膜上、ABO 9.A型、AB型
10.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同型血相输、O型血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AB型可少量接
受其他血型的血液。
11.破裂溶血 12.促红细胞生成素、雄激素
13.120天、巨噬细胞 14.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 15.粘附、聚集、释放、吸附、收缩、修复 16.因子Ⅶ、因子Ⅲ 17 .7~8、4.2~4.8
18.500、10 19.颗粒数目 20.Rh阳性、Rh阴性 三、单项选择题
1.C 2.D 3. A 4. B 5. C 6. B 7. B 8. D 9. B 10.C 11.A 12. A 13. E 14. C. 15. B 16. C 17. D 18. C 19.E 20.E 四、问答题
1.血浆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晶体物质形成的渗透压,其作用是维持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大小和功能。由于
- 7 -
晶体物质可以自由通过毛细血管壁,而难于透过细胞膜,所以晶体渗透压对于细胞内外的水分交换和细胞形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作用。
胶体渗透压指血浆中大分子物质(血浆蛋白,主要是白蛋白)形成的渗透压。其作用是维持血浆和组织液之间的水平衡。因血浆蛋白分子量大,不能透过毛细血管壁,致使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大大多于组织液的蛋白质含量,所以血浆胶体渗透压(25mmHg)高于组织液胶体渗透压(15mmHg)。胶体渗透压的这种差别 成为组织液中的水进入毛细血管的主要力量,对保持毛细血管内外水平衡和维持正常血量具有重要作用。 3.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主要包括以下三步:第一步生成凝血酶原激活物,第二步凝血酶原激活物使凝血酶原激活成为凝血酶,第三步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作用下生成纤维蛋白。上述过程需要ca2+参与,而凝血酶原激活物来自内源性和外源性两个途径,内源性凝血有赖于血浆中的凝血因子Ⅻ的激活,外源性凝血有赖于组织因子Ⅲ的激活。
4.ABO血型系统分型的根据:血液根据红细胞膜上凝集原的种类与有无来划分血型。在ABO血型系统中,红细胞膜上仅有A凝集原为A型;红细胞膜上仅有B凝集原为B型;红细胞膜上有A和B凝集原为。AB型;红细胞膜上无A和B凝集原为O型。
输血以给血者的红细胞不被受血者的血清所凝集为原则。 ABO血型系统的输受关系:①同型血相输;②0型可少量输给其他血型③AB型可少量接受其他型血。某些异型输血的条件:血源困难;输入量少;密切观察;缓慢输入;不能反复输入。
5.血液具有运输和调节入体功能的作用,即运输O2、CO2、营养物质、激素、代谢产物等,以维持入体细胞的正常代谢及调节各种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血液中含有与免疫机制相关的特殊蛋白质、白细胞等,参与免疫过程,对机体具有防御和保护作用;血液还具有凝血和纤溶以及缓冲酸碱的功能。此外由于血浆成分中90%以上为水,水有较高的比热,有利于体温的相对稳定。
6.外周血液中红细胞数或血红蛋白含量低于正常范围,称为贫血。引起贫血的原因很多。 (1)造血原料缺乏,如入体缺铁,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成熟因子缺乏,如入体缺乏叶酸,可引起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3)内因子缺乏,可导致恶性贫血。
(4)骨髓造血功能受抑制,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
(5)某些肾脏疾病患者,可因合成促红细胞生成素障碍,引起肾性贫血。 (6)脾功能亢进,红细胞的破坏增多,可出现脾性贫血。
第四章 血液循环
一、名词解释
1.心动周期 2.每搏输出量 3.心输出量 4.心指数 5.心力贮备 6.窦性心律
7.最大复极电位 8.血压 9.中心静脉压 10.微循环 11.有效滤过压 12.血一脑屏障 二、填空题
1.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由_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过程组成,通常将此整个过程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五个时期。
2.形成心室肌动作电位平台期的外向电流是_________离子外流,内向电流主要是_________离子内流。 3.Na+通道的性状可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种功能状态。 4.心室肌细胞一次兴奋过程中,其兴奋性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可依次分为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5.迷走神经兴奋时,窦房结细胞最大复极电位的绝对值_________,自律性_________。 6.决定和影响心肌自律性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7.当心率加快时,心动周期缩短,收缩期和舒张期均相应缩短,但_________缩短的程度更大。 8.在一个心动周期中,房室瓣和半月瓣都处于关闭状态的时期是_________和_________。 9.房--室压力梯度是血液由心房流入心室的动力,其形成主要依靠_________作用,而并非_________的收缩。 10.每分钟输出量等于_________与_________的乘积;左右两心室的输出量_________。 11.对于心室肌来说,前负荷是_________,后负荷是_________。
12.心率过快(超过180次/分钟)时,由于心室_________时间明显缩短,而导致搏出量_________。 13._________的高低主要反映每搏输出量的大小;_________的高低主要反映外周阻力的大小。 14.中心静脉压的高低取决于_________和_________之间的相互关系。 15.在毛细血管内外的液体交换中,毛细血管血压是促进_________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是促进_________的力量。
16.组织液中的蛋白质分子不易进入_________,但很容易进入_________,通过_________循环进入血液。
- 8 -
17.心迷走节后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_________,作用于心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受体,可导致心率
_________,兴奋经房室交界传导速度_________,心房肌收缩力_________。这种作用可被_________所阻断。 18.一侧颈总动脉血流被阻断时,该侧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_________,可导致动脉血压_________。
19.在左心室等容收缩期,由于心肌收缩的强烈压迫,导致左冠状动脉血流_________,甚至发生_________。 20.调节冠脉血流量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_。 三、单项选择题
1.区分心肌快反应细胞和慢反应细胞的主要依据是
A.静息电位的大小 B平台期的长短 C、0期去极化的速率 D.动作电位复极化的速度 E.4期自动去极化的速度
2.关于窦房结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 下面哪项是不正确的
A.最大复极电位为一60mV B.阈电位为一40mV c.无明显的复极1期和平台期 D.去极化幅度小于浦肯野细胞 E.O期去极化时程比浦肯野细胞 3.窦房结成为心脏正常起搏点的原因是
A.P细胞O期去极速度快 B.P细胞阈电位为---40mV C.最大复极电位仅为-60mV D.动作电位没有明显的平台期 E.P细胞4期去极化速率最快 4.兴奋在心脏中传导速度最慢的部位是
A.心房 B.心室 c.房室交界 D.左、右束支 E.浦肯野纤维 5.心脏中传导速度最快的组织是
A.窦房结 B.心室肌 c.房室交界 D.心房优势传导通路 E.浦肯野纤维 6.房室延搁的生理意义是
A.使心室肌动作电位幅度增加 B.使心肌有效不应期延长c.使心室肌不会产生完全强直收缩、 D.使心室肌收缩能力增强 E.使心房和心室不会同时收缩 7.关于心肌传导性的描述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肌细胞直径小,传导速度慢 B.动作电位幅度大,传导速度快
c.0期去极化速率慢,传导速度慢 D.邻近细胞阈电位水平下移,传导速度快 E.心肌处在超常期内,传导速度快 8.心室肌的有效不应期较长,一直持续到
A.收缩期末 B.收缩早期结束 c.舒张早期结束 D.舒张中期末 E.舒张期结束 9.心肌不产生完全性强直收缩的原因是
A.心脏是功能上的合胞体 B.心肌肌质网ca2+贮存少 c.心肌能自动节律性收缩 D.心肌呈“全或无”收缩 E.心肌的有效不应期长
10.乙酰胆碱通过促进心肌K+通道的开放,影响心肌细胞的电活动,以下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静息电位绝对值增大 B.阈电位绝对值增大 c.窦房结最大复极电位也增大 D.窦房结4期自动去极化速度减慢 E.动作电位时程缩短 11.关于心电图的描述,下列哪一项是错误的
A.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是心电图的来源 B.心电图与心脏的机械收缩活动无直接关系 c.电极放置的位置不同,记录出来的心电图曲线基本相同
D.心电图反映心脏兴奋的产生、传导和恢复过程中的生物电 变化 E.心电图曲线与单个心肌细胞的生物电变化曲线有明显的区别 12.体循环平均充盈压的大小取决于
A.动脉血压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B.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c.心输出量和动脉血压之间的相对关系 D.血量和血管容量之间的相对关系 E.回心血量和心脏射血能力之间的相对关系 13.心动周期中心室的血液充盈主要取决于
A.血液的重力作用 B.心房收缩的挤压作用 c.心室舒张时的“抽吸”作用 D.胸内负压促进静脉血回流 E.骨骼肌的挤压作用促进静脉血回流 14.心动周期中占时间最长的时期是
- 9 -
A.等容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心房收缩期 D.射血期 E.心室充盈期 15.一次心动周期中,室内压升高速
A. 等容舒张期 B.等容收缩期 c.快速射血期 D.减慢射血期 E.心房收缩期 16.主动脉瓣关闭发生在
A等容收缩期开始时 B.等容舒张期开始时 c.快速射血期开始时 D快速充盈期开始时 E.减慢充盈期开始时 17.房室瓣开放发生在
A.心室射血期初 B.等容收缩期末 c.等容舒张期初 D.等容收缩期初 E.等容舒张期末 18.从动脉瓣关闭开始到下次动脉瓣开放的时间相当于心动周期的,
A.心室舒张期 B.心室收缩期 c.等容收缩期 D.等容收缩期+心室射血期 E.心室舒张期+等容收缩期 19.第一心音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半月瓣开放 B.半月瓣关闭 c.房室瓣开放 D.房室瓣关闭 E.血液冲入心室,引起心室壁振动 20.心输出量是指
A.每分钟由左、右心室射出的血量之和 B.每分钟由一侧心房射出的血量 c.每分钟由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D.一次心跳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E.一次心跳两侧心室同时射出的血量 21.心指数等于
A.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B.每搏输出量×体表面积 c.心输出量×体表面积 D.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E.每搏输出量×心率/体表面积 22.心室肌的前负荷可以用下列哪项来间接表示
A.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或压力 B.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或压力 c.等容舒张期容积或压力 D.等容收缩期容积或压力 E.舒张末期动脉压
23.在心肌前负荷和收缩能力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后负荷可使
A.射血期延长 B.等容收缩期延长 c.等容舒张期延长 D.心室充盈期延长 E.每搏输出量不变
24.心肌的等长调节是通过改变下列哪个因素来调节泵血功能的
A.心肌初长度 B.肌小节的初长度 c.横桥联接的数目 D.心肌收缩能力 E.心室舒张末期容积 25.安静状态下,心室收缩末期容量与余血量之差为
A.心力贮备 B.舒张期贮备 c.收缩期贮备 D.心泵功能贮备 E.心率贮备 26.有关心力贮备,以下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A.心力贮备也称心泵功能贮备 B.收缩期贮备大于舒张期贮备
c.心力贮备取决于搏出量贮备及心率贮备 D.若两个入在静息时心输出量相同,则其心力贮备也是一样的 E.心力贮备是指心输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增加的能力 27.心室肌的后负荷是指
A.动脉血压 B,心房压力 c.减慢射血期心室内压 D.快速射血期心室内压 E.等容收缩期初心室内压
28.影响正常入收缩压的主要因素是
A.心率的变化 B,搏出量的变化 c.外周阻力的变化 D.循环血量的变化 E.大动脉管壁弹性的变化
29.影响正常入舒张压的主要因素是
A.年龄 B.心输出量 c.阻力血管的口径 D.血液粘滞性 E.大动脉弹性 30.主动脉在缓冲脉压中起重要作用,主要是由于主动脉
A.口径大 B.管壁厚 c.对血流的摩擦阻力小 D.血流速度快 E.管壁有可扩张性和弹性 31.影响外周阻力的因素主要是
A.血液粘滞性 B.红细胞数 . c.血管长度 D.小动脉口径 E.大动脉弹性 32. 在外周阻力减小时,动脉血压的变化是
-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