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体力学 第5章 圆管流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2:19: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5章 圆管流动

一.学习目的和任务

1.本章学习目的

(1)掌握流体流动的两种状态与雷诺数之间的关系; (2)切实掌握计算阻力损失的知识,为管路计算打基础。 2.本章学习任务

了解雷诺实验过程及层流、紊流的流态特点,熟练掌握流态判别标准;掌握圆管层流基本规律,了解紊流的机理和脉动、时均化以及混合长度理论;了解尼古拉兹实验和莫迪图的使用,掌握阻力系数的确定方法;理解流动阻力的两种形式,掌握管路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的计算;了解边界层概念、边界层分离和绕流阻力。

二.重点、难点

重点:雷诺数及流态判别,圆管层流运动规律,沿程阻力系数的确定,沿程损失和局部损失计算。

难点:紊流流速分布和紊流阻力分析。

由于实际流体存在黏性,流体在圆管中流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从而引起流体能量的损失。本章将主要讨论实际流体在圆管内流动的情况和能量损失的计算。

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和流态判据

5.1.1 雷诺实验

1883年,英国科学家雷诺通过实验发现,流体在流动时存在两种不同的状态,对应的流体微团运动呈现完全不同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雷诺实验,它是流体力学中最重要实验之一。

图5-1 雷诺(Osborne Reynolds)实验 图5-2 雷诺实验结果

如图5-1所示为雷诺实验的装置。其中的阀门T1保持水箱A内的水位不变,使流动处在恒定流状态;水管B上相距为l处分别装有一根测压管,用来测量两处的沿程损失

hf,管末端装有一个调节流量的阀门T3,容器C用来计量流量;容器D盛有颜色液体,

T2控制其流量。

进行实验时,先微开阀门T3,使水管中保持小速度稳定水流,然后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放出连续的细流,可以观察到水管内颜色液体成一条直的流线,如图5-2(a)所示;从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在管中流速较小时,它与水流不相混和,管中的液体质点均保持直线运动,水流层与层间互不干扰,这种流动称为层流(Laminar flow)。比如,实际中黏性较大的液体在极缓慢流动时,属层流运动。

随后,逐渐开大阀门T3,增大管中液体流速,流速达到一定速度时,管内颜色液体开始抖动,具有波形轮廓,如图5-2(b)所示。继续增大流速,颜色液体抖动加剧,并

/在某个流速uc(上临界流速)时,颜色液体线完全消失,颜色液体溶入水流中,如图5

-2(c)所示;这种现象是液体质点的运动轨迹不规则,各层液体相互剧烈混和,产生随机的脉动,这种流动称为湍流(Turbulent flow)或紊流。

上述实验是液体流速由小到大的情况,流速由大到小的实验过程是首先全开阀门T3,让水流在水管B中高速流动,形成湍流状态,然后适当打开颜色液体阀门T2,使颜色液体溶入水流中;然后缓慢关小阀门T3,使液体流速逐渐降低,当流速减到某一值uc(下临界流速)时,流动形态就由湍流变成层流。这两次实验所不同的是,由层流转变成湍流

/时的流速uc要小于由湍流转变成层流的流速uc。

实验表明,流体流动具有两种形态,并且可以相互转变。

5.1.2 流态判据

上述实验告诉我们流体流动有层流和湍流两种流态,以及流态与管道流速间的关系,可以用临界流速来判别。通过对雷诺实验的数据测定和进一步分析,流态不但与断面平均流速v有关,而且与管径d、液体密度?以及其黏性?有关。归结为一个无因数——雷诺数(Reynolds number)——作为判别流动状态的准则。雷诺数Re为

Re?式中 ?――流体密度,kg/m3;

?udud (5.1-1) ???u——管内平均流速,m/s;

?——动力黏度,Pa.s; ???——运动黏度,m2/s; ? d——圆管直径,对于非圆管为水力直径,m。 水力直径d可表示为

d?式中 A——过流断面面积。

4A? (5.1-2)

?——过流断面上流体与壁面接触的周界,称为湿周长度。

雷诺实验及其他大量的实验表明,与下临界流速对应的雷诺数几乎不变,约为

,而与上临界流速对应的雷诺数随实验条件不同在Rec?2320(称为下临界雷诺数)

2320~13800的范围内变化。对于工程实际来说可取下临界雷诺数为判别,即:Re?Rec时为层流;Re?Rec时为湍流。

由上述可知,流态不仅反映了管道内液体的特性,同时还反映了管道的特性。雷诺数是判别流态的标准。

5.2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常见于工程实际中,在机械工程上尤其常用,如液压传动、润滑油管、滑动轴承中油膜的流动等。研究圆管层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5.2.1 建立圆管中层流运动微分方程的方法